编者按
★
2024年5月28日-3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融智慧、强质量、助发展”暨智慧医院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介绍了“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起草思路,嘉和美康对会议现场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从不同视角分析,推出“新标准”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新标准增加了对于医政监管政策的支持。参照《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等要求,新增要求68项,占比9.0%。举例如下:
在医师、护士方面,增加药品分类管理、自备药使用,会诊、外检管理要求,急诊,危急值管理,关键病历结构化,双人核对,不良事件、院内感染,死亡、疑难病例讨论等。
在手术管理方面,增加分级、分类管理,新技术管理,手术转运管理,手术评估、过程记录(日间),手术安全核查、预警,手术转运管理等。
在用血管理方面,增加特殊血型管理、特殊用血业务管理、用血过程管理。
在病案管理方面,增加互联网病历管理、重点病历归档管理。
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计委令第10号),确定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操作指引。
2018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对18项核心制度的定义、内容和基本要求进行了细化,并对每项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要求,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订和执行本机构核心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司组织编写并出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一版),对指导医疗机构落实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提出要“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本机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日常管理,结合本机构实际,细化完善并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202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再次组织专家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进行修订,形成第二版。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重新进行阐释和说明,使核心制度的内涵更加清晰,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1)符合制度要求资质的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如何控制?
(2)按照制度要求的流程完成诊疗活动,每个环节如何掌握?
(3)诊疗各环节中执行制度要求的各项内容,如何证明?
(4)如何进行评估?是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抽查,还是通过医疗活动中的记录进行评估?
上述这些问题均可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信息系统是实现制度落地的有力工具。
首先,可在信息系统中增加医务人员资质管控。比如: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在医生工作中增加管控环节,下达手术医嘱时先判断医师的资质。
其次,业务流程受信息系统管控,可在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管控,形成闭环管理。如:术前讨论制度,要有术前的风险评估与讨论,获取术前检查、检验、风险评估、讨论记录文档的完成情况,由此提示或控制手术申请。新标准对22个闭环场景提出了明确要求。
再次,信息系统融入诊疗操作,产生完整及时的信息记录。比如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科室有危急值范围设置,检查科室有报告危急值诊断项目设置;检查检验科室有危急值记录、双人核对记录;门诊、病房医护人员接收危急值有项目、时间、接收人记录;有通知医师处理危急值时间、医师记录;处理医师有危急值处置记录;医院有危急值处理管理规范,对接收、通知、各环节超时限处理、记录方式等有处理要求,对危急值处理记录有分析总结和常见问题的管控机制。
总之,通过将质控管理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可将质控融入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防控,变人为管理为信息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形成医疗质量安全的持续提升。
【推荐阅读——电子病历评级系列】
1.【新标准系列】构建全新的横纵标准新架构(上)
2.【新标准系列】构建全新的横纵标准新架构(下)
5. 电子病历6级与5级基本项对比分析
6. 电子病历5级与4级基本项对比分析
9. 构建深度数据治理体系,苦练数据质量“内功”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 : 010-82781919
邮箱:marketing@bjgoodwi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