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发布了急诊、重症等多个专业、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日前,为保证医疗机构更好、更便利地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汇总了2015年至2024年9月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各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7.0版》,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专业(专科)类,涵盖26个专业(专科);二是医疗技术类,涵盖17种医疗技术;三是其他,包括3个内容。
要将这些指标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并非易事,指标落地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
医疗质量管理的难点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医疗质量管理往往面临如下这些难题:
1.质控点多而杂。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发布大量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的建设和管理。经年累月,堆积起了数量庞大的管理制度,这大大增加了医院质量控制工作的工作量,也使得医院质量控制的难度大增。而且,这些管理制度还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使得在对质控点进行进一步细化的时候会遇到困难,无形中增加了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难度。
2.时效性难以保障。
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大多为事后管理和被动管理,在对出院病人的病案信息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反馈,进而间接对下一个医疗环节进行控制。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更加侧重于终末质控,难以进行实时质控。这就出现了时间滞后的问题,无法发现当前存在的医疗问题,更无法及时纠正。
3.精细化程度不高。
院科两级负责制是目前医院的主要管理模式,医疗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为院级-科级-个人,院一级的质控没有办法直接控制到个人,由此造成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不高。
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通常是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浮于表面,无法做到全面深入。为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依靠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只有将制度和指标融入信息系统中,才能真正将其贯彻落实下去。
医疗质量改进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
2024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目标,旨在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在十大改进目标中,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在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项目标均需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提高数据分析和反馈效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如:
目标三: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通过加强VTE预防提醒、质控指标的数据采集、监测及评价反馈,医疗机构能够及时评估患者的VTE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目标七: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通过信息化工具,医疗机构可以优化术前讨论的流程管理,确保多学科讨论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记录的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
目标八: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的完整率。应用信息化手段,可确保病历记录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提高医疗记录的质量,有助于规范诊疗流程,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智能化时代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平台、优化流程管理、提高数据分析和反馈效率,医疗机构能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在智能化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可帮助医疗质量管理实现全新的目标:
1
规范运行
实现整个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可感知、可控制;
2
决策有数
医疗质控全过程产生的客观数据,可为制定管理和改进等医疗决策提供核心依据;
3
实时质控
信息技术手段的科学化、智能化,能提供灵活的应用管理工具,及时纠正问题,实现实时质控,解决时间滞后难题;
4
高质高效
弥补知识不足,提升诊疗效率和精准度,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质量管理。
作为一家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的厂商,嘉和美康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通过应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基于智能医学数据中台,面向医疗质量的应用场景,嘉和美康形成了AI应用生态体系,包括:病历质控、临床决策支持、智能辅助诊疗、DRG/DIP、单病种质控等,有助于控制医疗安全风险、提升医疗质量,并对医院资源消耗和经济效益进行管理。
【推荐阅读——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系列】
3. 北海市人民医院:三甲评审的核心是数据能力
4. 三级医院评审,信息化建设担当重任
5. 减少84个指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
6.【助力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7.【助力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完善运营管理体系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 : 010-82781919
邮箱:marketing@bjgoodwi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