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同友人泛潇湘》训练两组及赏析

教育   2024-11-16 01:01   山东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训练两组及赏析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第一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入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B项,“创作目的”错误,“最多吟兴是潇湘”是冬末泛舟的缘起,而不是作者的创作目的。

2.示例一:读出愁。作者描摹江山风物之美,意在得到朝廷的赏识与任用。夜深猿啼悲凉,春近鸿雁高飞,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无奈落寞之情。

示例二:读出喜。作者泛舟潇湘,江山风物的美丽令人陶醉,诗句传诵的想象激起壮志。凄凉猿啼,因内心的愉悦而不再悲凉;大雁因春近而辞别衡阳,返回故地,更让人欣喜。

【解析】.一般说来,选择题是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另外本题是非常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首先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第二组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以"残腊""潇湘"交代时间和地点,照应了题目。

B .颔联通过写就船买鱼、踏雪沽酒来展现与友人泛舟潇湘虽艰辛却快乐的感受。

C .尾联表达对潇湘美景的钟爱,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无一字直接表述内心,却将内心活动表现得真切、丰满,富有艺术魅力。

4.本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一句都有"雁"这一意象,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6分)

答案:

.B(“艰辛”错)

①《春江花月夜》中的“雁”是传递书信的鸿雁,“鸿雁长飞光不度”意为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暗示鸿雁不能传书,诗人借此表达思妇思夫之情;

②本诗中的“雁”是因春近而辞别衡阳的大雁,诗人借写春近雁飞的景象来表达隐逸淡泊的襟怀。

附:本题阅卷尺度

1)《春江花月夜》中的“雁”:①传递书信②无法传达③相思之苦(思妇怀远、游子思乡均可)。以上三点每个关键点1分;第三点若写成“作者的思念”,扣1分。

2)本诗中的“雁”:①自然中的雁②春天将近的使者③闲适、恬淡、隐逸、淡泊。以上三点每个关键点1分;第三点若写成“对自然景物的喜爱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整体作答酌情给分。

 附:本诗赏析

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我国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荀鹤出身比较寒微,直到中年后才中了进士,不过一直都没有被朝廷授以官职,所以失望之余的杜荀鹤便索性回到了家乡幽居起来。

这首诗乃杜荀鹤在冬末的时候,与友人一起泛舟湘江过程中所作,每一句都富有生动的画面感。

首联直接点题,把事情的起因、时间与地点点了出来:在这腊月将尽的日子,去哪里泛舟比较好呢?能勾起人的最多吟兴的就是潇湘了。格律诗的开篇有多种方式,而“问答”式则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诗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篇,完整地陈述了内容,为后文打好了基础。从首联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这几个都是体现情感色彩的关键字眼。

在泛舟的过程中,诗人和友人做了些什么?在靠近潇湘的船只上买来肥美的鱼儿,踏着大雪沽来美酒,感觉品尝起来也是格外地香醇。

和首联相比,这一联就具体多了,它可以看作是对首联的补充。“就船买得鱼偏美”裁剪出了一幅在江边泛舟买鱼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有江水、有人物、有船只、更有肥美的鱼儿,其中的每一个物象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们不但为画面晕染上了色彩,还为画面融入了声音。“踏雪沽来酒倍香”一句又将作者在大雪中买酒的画面予以裁剪;随着人物、物象的添加,此处画面的色彩与动感也同样被体现出来。“踏雪沽酒”说明兴致很高,所以这一举动又无不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让人读后备受感染。

颈联推进内容,继续作细节临摹: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深夜的时候,可以听到岳麓山中传来的猿叫声,大雁感知了到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离开衡阳飞往北方了。这一联是分了两个角度去进行丰盈的。前一句主要突出听觉效果,后一句则有着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效果。前一句的猿声,因为“夜”这一时间点的定格,而显得格外清幽空远,显得格外富有艺术吸引力。后一句的雁字,因为“春”这一时节点的涉及,而显得格外轻盈灵动。这里的“雁字”可以理解为作者所听到的雁声,而我们说后一句有视觉方面的效果,又是因为此处的视觉是随着听觉被呈现出来的。“雁”在多数情况下,它代表着秋日的凄凉与萧瑟;但在此处将其与“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却突然就变得活泼可爱起来。读颈联,我们仿佛也如作者笔下的“雁”字一样,捕捉到了来自于春的无限生机与希望。

诗在最后从虚象落笔,抒发出了作者的洒脱之情: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我们饱赏这江山美景,裁来新诗以传到帝乡长安。

“剩”这里指把作者忘我赏景的形象,以及对潇湘之景的无限赞美之情皆予以充分的流露。那么作者为什么又说“裁取新诗入帝乡”呢?经过细品我们就会得知,在当时,将诗名传到长安才算有名气,才算真正的被人认可。作者于尾联中这样写,在抒发自己疏放、乐观心境的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自己对功名的几分渴望,透露出自己内心的远大抱负。


贵春讲堂
原创发布一位30多年教龄的教育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对社会新闻、传统文学的评论。传播诗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博主是大国良师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首届百名中国好老师,中国最美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