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评片段:拜登赦子尹锡悦为妻戒严AI学习机春节淡否
12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舐犊情深”(引号作用:讽刺),宣布赦免他被判重罪的儿子亨特·拜登,向世界展示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人人平等”与“司法公正”。也让世人知道,美国总统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可以不进监狱,也可以不下地狱,而美国人民却不行。
12月3日晚10时25分,韩国总统尹锡悦为保夫人而冲冠一怒,以在野党裹挟国会、搅乱国家和肃清国内反国家势力为名,宣布实施紧急戒严。随后190名议员翻墙进入被军队控制的议会,以全票通过解除戒严令,4日凌晨4时27分,尹锡悦以现场直播方式宣布解除戒严令,从而结束了仅仅持续了6小时零2分钟的紧急戒严状态。让人感觉尹锡悦是刺了自己一刀,革了自己一命,以“我不入地狱谁入狱”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民主体制下棒子的自私自利自我精神。
我们不能小看拜登赦免他犯重罪的儿子这件事,也不能小看尹锡悦自己搞自己政变这件事。事虽小,失道却大。这些与美以在加沙、黎巴嫩公开搞大屠杀是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可以公开杀人而毫无内心不安,一个国家的总统可以公器私用,将自己犯有重罪的儿子看得高于国家法律,一个国家的总统可以为开脱自己的老婆而“怒发冲冠”,实施全国紧急戒严以打击和排斥异己。这些放在一起,我们会看到,整个西方世界已经道德良知丧尽,法律废驰,公器私用大行其道。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进入腐朽衰败状态的典型症状,都是一种疯狂的病态。
不能否认AI学习机确实有一定的学习和辅导的功能,一些AI学习机有海量的学习资源,而且还具有个性化诊断、精准辅导等功能。但如果把辅导和陪伴的职责都交给AI学习机,则可能得不偿失。一方面,一些披着AI技术外衣的学习机,不过是一个资源的大箩筐、功能的简单集成;另一方面,很多看上去方便、高效的功能,实际上违背了教育成长规律,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比如,拍照搜题直接给答案,缺乏引导过程;写作,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模板,让孩子记套路、背模板;错改作业,则会误导孩子。如果依赖这样的学习机,是辅助学习还是误人子弟,不言自明。再有,正如教育专业人士所担忧的,所谓的AI精准学,很多时候只是在精准刷题,提高的往往也是机械的、附加值低的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剧烈的冲击。知识生产方式、传播方式都改变了,师生关系面临重构。很多人担心教师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答案显然是明确的:一些比较重复的劳动,像知识传递、技能训练可能会被取代,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为教育教学改革赋能,但是无法取代教师。教育是有温度的,教师的人文关怀、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等,这些都是机器人替代不了的。AI学习机可以提供答案,但是无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也不可能通过AI实现。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独特魅力。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去年12月,春节还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受到各方欢迎和支持。春节不仅蕴含和睦、和谐等中华文化独特内核,也承载着团圆、包容、和平等全人类共同追求。正因为兼具独特性与共通性,才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获得大流量、产生吸引力。与春节在其他国家的升温相比,不少国人近年来却有这样的感受,似乎我们自己的年味儿变淡了。有人甚至评价,春节是不是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样的观感有其现实依据,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家庭越来越多取代原来的大家族、互联网重构社交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春节的“体感”。但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恰恰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年味日常化了”。
作为源于农业社会的节日,春节的一个重要寓意,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祈求“丰腴”。因此前辈们总是谈起,“过年了吃顿肉”“终于吃顿饺子”“换了身新衣服”……而如今,小康后的中国,即便相对偏远的农村,吃肉吃饺子也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这自然使春节不再显得那么特殊,而与其他节日甚至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接近。在这个意义上,那种把全年的幸福与满足都集中在春节这一天进行释放的“年味”,确实是淡了。当然,不可否认,春节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本身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曾经的习俗、仪式,或简化或消失了。要看到,节日、习俗的外在形式,随着时间而变迁,是正常文化现象。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让传统的习俗、仪式与现代生活更好融合,共同守护传承至今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内核。从这个角度看,除了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雷打不动的传统年俗,近些年也涌现了许多新年俗,让春节更加丰富多彩。看“村晚”、网购年货、云拜年、发电子红包、集五福、旅游过年、观影过年等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大热,赶集市、逛庙会、观灯会等较为传统的年俗,经过全新包装,反而在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中流行起来。这些新变化,不恰恰让我们品出传统节日的新滋味?或许,浓与淡,还不是衡量节日的最佳指标;变与不变,才是我们理解文化变迁的一把钥匙。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中华文化亘古亘今,中华文明日新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