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言文详细解析

教育   2024-07-31 08:40   山东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文言文详细解析及教师版学生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魏君贤A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GH未可图也。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贤人是礼”类似于“唯命是从 ”,在句式上,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其中“是”是辅助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宾语)是……”的句式结构,即“贤人”是谓语动词“礼”的宾语,而其主语是“魏君”,所以在“礼”后断开。“国人”是主语,“称”是谓语动词,“仁”是宾语,所以在“仁”后断开。“上下”,即“上下的人”是主语;“和合”即“和谐同心”是谓语,因此在“和合”后断开。故选CEH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错误。燕,同“宴”,指宴饮。/燕尔,通“宴尔”,快乐的样子。句意:等到宴会时,就摆设酒席,太子侍奉在席上。/新婚快乐的情景。B.正确。怪,以……为怪,意动用法。/“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句意:刘邦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学习为耻。C.正确。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句意:四人敬酒祝福完毕。/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D.正确。式,通“轼”,意思是车前的横木,表示敬意,都用作动词指扶轼。句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故选A。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说法错误。由原文“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以及“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可知,留侯只是按照建成侯吕泽的要求出谋划策,并没有亲自招来四人。因此,该题犯了“张冠李戴错误”。故选C。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答:我过去寻找你们好几年,你们总是逃避我,现在你们为什么主动跟我的儿子交游呢?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却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求”,动词,寻找;“辟逃”,动词,逃避;“从”,跟;“游”,动词,交游。(2)“却、还”,撤回;“犯”,侵犯;“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推崇。

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3分)

答:①礼贤下士:太子恭敬优厚对待四皓,魏文侯对贤人(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特别敬重,他们都获得了赞誉。②巧用策略,转危为安:太子倚重四位贤人,摆脱被废除命运;魏文侯依靠“对贤人特别敬重”之法,使秦国“却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③修礼修德,保全自己:太子为人仁爱孝顺,恭敬爱士,让四贤人甘为其效死;魏文侯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得誉于诸侯,让别人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比较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可知太子敬厚此四贤人。依据材料一中“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可知魏文侯对贤人特别敬重。材料二中“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竟不易太子”等等,可知由于太子敬厚四皓,最终以消高帝之议。材料一中“秦尝欲伐魏”“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以及材料三中“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可知化解了被攻打的风险。

由材料三中“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可知在子房给出主意指点下太子恭敬的迎接四贤人并厚重礼待他们,最终才得以转危为安。由材料三中“六国之兵非不......”“......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等,可知在王充看来成败不在于法度,力量弱小就该讲究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而由“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可知魏相较于秦力量弱小,魏文侯采取了“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的对策,达到了“却强秦之兵”的效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致敬的。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对他有什么企图。”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誉。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废掉太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赵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强制张良,坚持要求说:“给我出个计策。”张良说:“想一想皇上不能招致朝中的,当今天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够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逊,用车迎接,再让能言善辩者去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有才能有德行,这对太子是一个帮助。”汉十二年,刘邦在打败黥布归来后,病情更加严重,更加想更换太子。等到宴会时,就摆设酒席,太子侍奉在席上。四位老人跟随太子,年龄都已八十多岁,头发眉毛雪白,衣冠非凡。刘邦感到很惊奇,就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四人上前对答,各说自己的姓名。刘邦听了大吃一惊,说:“我过去寻找你们好几年,你们总是逃避我,现在你们为什么主动跟我的儿子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视士人喜欢骂人,我们为义不愿受辱,所以才惶恐地逃避。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为人仁爱孝顺,恭敬爱士,天下的人没有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效死力的,所以我们就主动来了。”刘邦说:“有幸烦劳各位终于能来调教护卫太子。”四人敬酒祝福完毕,就快步离去。刘邦起身离开,撤酒。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留侯张良招来这四个人的功劳。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议论者中有人说:“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秦军因此不去攻打魏国,并不是法制的功效。虽然在保全国家方面有好处,也不值得重视。”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养活三军士兵,明确赏罚法令,严厉刑法,富国强兵,这就是法制。六国灭亡,都灭亡在秦国的军队。六国的军队并非不精锐,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强,然而战不胜,甚至于被打败灭亡,这是因为强弱不相当,多少不一样,即使明确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用处呢?假使小孩违背了大力士孟贲的心意,孟贲发怒,小孩持刀跟孟贲对打,小孩肯定不能取胜,因为力量远远不如孟贲。要是孟贲发怒,而小孩讲究礼节对他非常恭敬,孟贲才会不忍加害。秦国与魏国,就像孟贲与小孩一样。力量弱小就该讲究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秦国靠军队强大,威力无穷战无不胜。却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汉高皇帝议论想废掉太子刘盈,吕后很担忧,立即召见张子房来出谋划策,张子房教太子用谦恭的态度去迎请四位受高皇帝敬重的白发隐士,并送给厚礼,这样太子的地位安稳了。太子敬重厚待四位白发隐士来消除了高皇帝废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强大的秦军一样。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2024语文新高考II卷文言文挖空学生版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    ),客(    )段干木,过(    )其闾(    ),未尝(    )不轼(    )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    ),国人称(    )仁,上下和合(    ),未可图(    )也。”文侯由此(    )得誉(    )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    )要(    )(    )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    )上有不能致(    )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    )能无爱(    )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    ),卑辞(    )安车(    ),因(    )使辩士(    )固(    )请(    ),宜来。上知(    )此四人贤,则一助(    )也。”汉十二年,上从(    )击破布军归,疾(    )益(    )甚(    ),愈(    )欲易(    )(    )太子。及(    )燕(    ),置酒(    ),太子侍(    )。四人从(    )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hào]白(   ),衣冠甚伟(    )。上怪(    )之,问曰:“彼(    )何为者(    )?”四人前(    )对(    ),各言(    )名姓。上乃(    )大惊,曰:“吾求(    )公数岁(    ),公辟逃(    )我,今公何自(自愿)从(    )吾儿游(    )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    )善(    )骂,臣等义(    )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    )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    ),天下莫(    )不延颈(    )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    )公幸(    )卒(    )调护(    )太子。”四人为寿(    )已毕,趋(    )去,上起(    )去,罢酒(    )。竟(    )不易太子者,留侯本(    )招(    )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    )曰:“魏文式(    )段干木之闾(    ),秦兵为(    )之不至(    ),非法度之功(    ),虽(    )全(    )国有益,非所贵(    )也。”夫法度之功者,谓(    )何等(    )也?养三军之士(    ),明(    )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    )非不锐(    ),士众(    )之力非不劲(    )也,然而至于(    )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    )哉?使(    )童子变(    )孟贲[bēn]之意,孟贲怒之,童子操(    )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    )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    )尽敬(    ),孟贲不忍犯(    )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    )兵强,威(    )无不胜。却军(    )还众(    ),不犯(    )魏境者,贤(    )干木之操,高(    )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    )欲废太子,吕后患(    )之,子房教(之)以敬(    )迎四皓而厚礼(    )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    )四皓,以消(    )高帝之议,犹(    )魏文式(    )段干木之闾,却(    )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2024语文新高考II卷文言文挖空教师版材料一:

文侯受(学习)子夏经艺(经学),客(以客礼对待)段干木,过(经过)其闾(乡里),未尝(曾)不轼(凭轼致敬)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礼待),国人称(称赞)仁,上下和合(和睦同心),未可图(图谋)也。”文侯由此(因此)得誉(获得赞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胁迫)留侯,强(竭力)要(要挟)曰:“为我画计(筹谋计策)。”留侯曰:“顾(只是,不过)上有不能致(招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如果确实)能无爱(吝惜)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写信),卑辞(言辞谦恭)安车(准备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因(接续,然后)使辩士(辩才出众之士)固(坚决)请(聘请),宜来。上知(了解)此四人贤,则一助(帮助)也。”汉十二年,上从(跟随)击破布军归,疾(病情)益(更加)甚(严重),愈(更加)欲易(更换)太子。及(等到)燕(同“宴”,指宴饮),置酒(置办酒席),太子侍(侍奉)。四人从(跟随)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hào]白(雪白),衣冠甚伟(高大,壮美)。上怪(以……为怪)之,问曰:“彼(他们)何为者(宾语前置)?”四人前(上前)对(奏对),各言(说)名姓。上乃(于是)大惊,曰:“吾求(访求)公数岁(多年),公辟逃(逃避)我,今公何自(自愿)从(跟随)吾儿游(交往)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轻慢士人)善(喜欢)骂,臣等义(讲究义理)不受辱,故恐而亡匿(逃避)。窃(私下)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爱护士人),天下莫(没有人)不延颈(伸长脖子)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劳烦)公幸(希望)卒(始终)调护(调教辅佐)太子。”四人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已毕,趋(小步快走)去,上起(起身)去,罢酒(结束酒席)。竟(最终)不易太子者,留侯本(原本)招(招致)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评论者)或(有人)曰:“魏文式(扶轼)段干木之闾(乡里),秦兵为(因为)之不至(到达),非法度之功(功劳),虽(虽然)全(保全)国有益,非所贵(重要)也。”夫法度之功者,谓(说)何等(什么)也?养三军之士(将士),明(明确)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军队)非不锐(精锐),士众(士兵)之力非不劲(强劲)也,然而至于(到了)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好处)哉?使(假使)童子变(违背)孟贲[bēn]之意,孟贲怒之,童子操(拿着)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比得上)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施行礼教)尽敬(竭尽敬意),孟贲不忍犯(冒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振奋威力)。秦以(凭借)兵强,威(威武)无不胜。却军(退兵)还众(使众还),不犯(侵犯)魏境者,贤(以……为贤,敬重)干木之操,高(以……为高,尊崇)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商议)欲废太子,吕后患(担忧)之,子房教(之)以敬(恭敬之礼)迎四皓而厚礼(厚礼相待)之,太子遂安(安稳)。夫太子敬厚(敬重厚待)四皓,以消(消除)高帝之议,犹(犹如)魏文式(扶轼)段干木之闾,却(使退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期勇士。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贵春讲堂
原创发布一位30多年教龄的教育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对社会新闻、传统文学的评论。传播诗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博主是大国良师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首届百名中国好老师,中国最美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