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肩负着精神科护士长的重任,秉持着专业、关爱与责任,全力投入到科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这一年充满挑战,却也收获颇丰,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室护理团队建设
(一)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鉴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至关重要。这一年里,每月开展至少两次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精神疾病症状识别、应急处置方法、心理护理技巧等,邀请院内专家授课,结合案例分析与模拟演练,提升护士实操能力;同时,选派骨干护士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与专科培训,带回前沿理念与技术,年内共输送 5 人次外出学习,回来后在科室分享心得,带动团队整体成长。
(二)团队凝聚力打造:
日常工作之余,注重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护士节庆祝聚会等,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增进彼此感情;设立科室内部奖励机制,每月评选 “最佳护患沟通之星”“护理操作能手”,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激发大家工作积极性与竞争意识,科室氛围愈发团结和谐。
二、护理质量管理
(一)完善制度流程:
牵头修订精神科护理常规、交接班制度、安全核查制度等多项核心制度,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一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引入护理质量追踪反馈机制,要求护士每班自查、组长每日督查、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护理缺陷并整改,形成闭环管理,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二)安全管理强化:
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生命线。组织科室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培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患者自杀、自伤、冲动伤人等风险评估量表,动态评估患者安全状况;加强病房环境安全排查,定期检查门窗、电器、危险物品,全年累计排查隐患 30 余处并整改到位;与安保部门协同,完善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8 次,涵盖患者脱逃、群体冲动等场景,提高团队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
三、患者护理工作成效
(一)基础护理精细化:
督促护士做好患者生活护理,从饮食起居到个人卫生,事无巨细。协助患者按时进餐、洗漱,定期更换衣物床单,保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关注患者躯体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便秘、嗜睡等,全年患者躯体并发症发生率较去年降低 15%。
(二)心理护理个性化:
依据不同患者病情、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组织患者参与团体心理治疗活动,如绘画治疗、音乐治疗、手工制作等,每周 3 次,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增强社交能力;对有严重心理创伤或抑郁倾向患者,安排责任护士一对一心理疏导,累计提供心理干预 200 余人次,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值较入院时显著下降,康复信心明显增强。
四、护患沟通与家属合作
(一)护患沟通优化:
培训护士沟通技巧,强调倾听、共情与温和表达的重要性;要求护理人员每班与患者深入交流至少 30 分钟,了解患者内心想法与诉求,及时解决问题,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沟通满意度达 90% 以上。
(二)家属合作紧密化:
每季度举办患者家属座谈会,介绍患者病情进展、治疗方案、护理要点,解答家属疑问;建立家属微信群,实时分享患者康复动态、健康宣教资料,方便家属随时了解情况;收集家属意见建议,针对性调整护理计划,促进患者居家康复衔接顺畅。
五、工作中的不足与改进
(一)不足之处:
一方面,护理人员在应对患者复杂精神症状突发变化时,应急经验尚显不足,个别应急处置环节不够流畅;另一方面,信息化护理记录系统应用初期,部分护士操作熟练度欠佳,存在记录不及时、信息录入错误现象;再者,对长期住院患者康复后期职业技能训练、社会融入帮扶规划不够系统全面。
(二)改进措施:
增加应急演练频次与难度,模拟更极端复杂场景,邀请急诊科专家现场点评指导,提升护士应急处理熟练度;组织多轮次信息化系统专项培训,设立 “护理记录小助手” 岗位,协助新手护士解决录入难题,定期考核监督;联合康复科、社工团队,为长期住院患者量身定制职业康复计划,开展手工技能、生活自理能力进阶训练,定期组织社区模拟融入活动。
六、未来展望
新的一年,我将带领精神科护理团队持续深耕专业领域,紧跟精神医学发展潮流,探索更多循证护理实践路径;计划引入智能化护理设备,如患者实时行为监测系统,提升安全管理精准度;拓展护理延伸服务,深入社区、家庭开展精神疾病防治科普与居家护理指导,助力患者全方位康复回归社会;加强与多学科团队协作,参与精神科疑难病症综合诊疗方案制定,为科室护理品质进阶注入强劲动力,为精神疾病患者撑起更温暖、专业的护理 “晴空”。
过去一年在团队努力下虽有成绩,但深知改进提升空间广阔,未来定当砥砺前行,不负患者与医院期望,推动精神科护理事业迈向新台阶。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合作联系:xinlijingshenkehuli)
需要精神科相关资料,可扫二维码加微信,有偿获取。
往期推荐
为了不在茫茫公众号里走失
请您"★星标★"“心理精神科护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