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心理】抑郁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哪个更重要?

文摘   2024-12-10 00:00   广西  

一些有抑郁症或睡眠障碍的患者常常会咨询,我这个病到底是用药好还是不用药好。也有一些人会公开表示不想用药,只愿意接受心理治疗。或者认为心理治疗没有用处,不吃药不可能治得好。这两种治疗各有什么作用呢?简述如下:


一、药物治疗

精神类药物主要是一类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递质,从而改变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的药物。听起来好像药物可以控制人的思维一样。其实不然,因为现在的医学发展还没有那么精确到找准哪根神经代表着你在想什么。


药理学家只是发现了,类似抑郁症的抑郁情绪、精神分裂症的不安全感等等这样的背景心态与五羟色胺、多巴胺等化学递质有关,用药物相应提高或降低相应递质在中枢神经纤维的突触间隙间的浓度时。


这种背景心态就会被改变,相应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就可以缓解。其他各类药物的研制原理也是如此。所以,各种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抗焦虑药等便应运而生。


所以,药物是跳过了产生情绪的外部原因,直接通过化学的方法来改变脑功能。一些患者可以很清楚地告诉我服用了药物后的感受——那些让自己心烦的事还在,但是自己低落的心境却被药物给生生地提起来了。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当代都市人群中其实是大部分)患者,即便情绪改善了,生活中的很多困扰还是没法解决。我会做这样的比喻:生活的很多困扰,包括一些患者自己的性格基础本身就是会产生抑郁情绪的,就如同一片会滋生杂草的沃土一样,抗抑郁药就像是除草剂。

虽然除掉了草,但只要这个性格还在,那么药一停杂草还会继续长出来。这就使得不少患者似乎根本就离不开药了。一些患者会误以为这是自己对药产生了依赖,结果陷入两难的境界:吃药怕上瘾,不吃药又怕被抑郁缠上。

那么好,心理治疗这时就派上用场了。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其实比药物治疗更为古老。


经典精神分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世界上第一种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问世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没有抗精神病药的过去,精神病人要不就接受繁杂到听不懂的精神分析,要么就是被囚禁在精神病院里“生扛”自己的症状。

心理治疗必须有患者对自己问题的“自知力”和“自我改变的愿望”作为依托,治疗才能奏效。而不会像药物那样,管你怎么想,我都可以强行改变你脑内的化学环境,但是心理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更为人本。

心理治疗则是一个拉近医生和患者间的关系的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一对一的深入交流,理解、共情、澄清患者的产生心理问题的实际原因。相比药物治疗,患者完全没有发言权,心理治疗更像是患者主动参与。


医生更像是一个挚友在指导、分析,有时甚至是一同去研究患者的问题。这样的治疗达到的效果都是患者亲自调整的结果,这对于患者的收获要远比药物来的重要。


一句话,药物是让别人来替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如果问题太多,压力太大,药物的确有快速减轻症状的作用。但也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缓解了症状,而并没有解决问题,甚至因为我们本身问题很多,却完全没有自我改变的动机时,就会对药物有过多的期待。


心理治疗是自己在别人的支持下亲自解决问题,如果症状已经基本控制,若想彻底在生活中摆脱困境,可能还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

药物真正能够改善的是症状,但不是你的全部。我们还需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实际产生困扰的问题,加以解决,才是自我成长,自我疗愈之道。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合作联系:xinlijingshenkehuli)

需要精神科相关资料,可扫二维码加微信,有偿获取。


 往期推荐

【收藏】精神残疾评定标准
【收藏】精神科入院须知(2篇)
【收藏】精神科常见急症的护理措施

为了不在茫茫公众号里走失

请您"星标"“心理精神科护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心理精神科护理
欢迎关注精神卫生,关注心理精神科护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