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宽容、和平与爱中短暂邂逅的东西方 | 甲骨文新书

百科   2024-09-06 16:19   北京  


甲骨文 ioracode

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



詹姆斯·阿基利斯·柯克帕特里克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海德拉巴宫廷的常驻代表,他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年轻莫卧儿贵族女子——海尔·妮萨,为与她结为夫妻而冲破了社会、政治、种族和宗教上的重重障碍。柯克帕特里克的浪漫爱情故事并非孤例,在这个时代的印度,每三个英国男性当中就有一人与印度女性共同生活,他们跨越文化鸿沟,成为所谓的“白莫卧儿人”,而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得到历史学探索的群体。


英国历史学家威廉·达尔林普尔基于对18世纪档案、书信与日记的详尽研究,以小说般精彩的文笔,扣人心弦地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重新审视了英属印度建立前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英印关系,生动再现了这个满是阴谋背叛、后宫政治和谍报活动的历史世界。


白莫卧儿人

爱情、战争与18世纪的印度

[英]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著

陆大鹏 刘晓晖 译

2024年9月出版/148.00元

ISBN 978-7-5228-3409-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无政府》之后威廉·达尔林普尔x陆大鹏再度联袂

一对跨国跨文化恋人极具震撼力的爱情故事

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以前的自由风尚和多元文化

·

荣获2003年沃尔夫森历史奖

《政治家》《卫报》年度好书



试读


节选自序章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在欧式服装和印度服装之间,在莫卧儿海德拉巴和摄政时期的伦敦之间漂泊的故事。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些重大的问题:关于英国人的特质和帝国的性质,关于信仰,关于身份认同;实际上,也关于所有这些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重要的、固定的和不可改变的;或者,它们其实在多大程度上是灵活的、可调整的和可协商的。在本书的故事里,通常情况下似乎是金科玉律的帝国二元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帝国主义者与底层民众、殖民者与被殖民者)被打破了。事实证明,许多代历史学家漫不经心地采用的宗教、种族和民族主义的标签,至少是出人意料地不可靠的。不过,最让我着迷的一点是,虽然围绕柯克帕特里克故事的文献保存得很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去观察一个很少有人意识到曾经存在的世界,但故事中的情况本身绝非罕有的,而事件参与者自身也很清楚这一点。


研究越深入,我就越相信,我们对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人的刻板印象(比如,他们是一个小规模的外来群体,与世隔绝地生活在他们管辖区的城镇、要塞与兵站中)需要修正。英国人在印度生活的这个早期阶段的基调,似乎是“混杂”和“不纯洁”的,是多种民族、文化和思想之间一系列出人意料却自然而然的交融。


“白莫卧儿人”戴维·奥克特洛尼爵士在德里的常驻代表府与舞女们一起休闲,约1820年。


无论是1947年之前在英国撰写的传统的帝国主义史书,还是独立后印度的民族主义史学,抑或是新一代学者(其中很多人倾向于遵循爱德华·萨义德于1978年出版的开创性著作《东方学》开辟的道路)的后殖民主义著作,都试图让我们相信,那个时代的英国人与印度人是泾渭分明的,那个世界的种族、民族和宗教边界是清晰明确的。但柯克帕特里克家族生活的世界远比我们一贯想象的要混杂得多,种族、民族和宗教边界也都不是那么明确。仿佛这种发生在早期的种族、思想、服饰风格与生活方式的水乳交融,并非任何人有意识努力的结果,也不符合任何人对历史的阐释。出于不同的原因,各方似乎都对这一时期的混杂与融合感到有些尴尬,所以宁愿假装这从未发生过。毕竟,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事物比较轻松。


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自己也是这一时期的跨种族婚恋的产物,我也有印度血统。所以我对上述问题越来越敏感。我们家族里似乎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不过它也并不让人惊讶:我们都听说过,我们那位出生于加尔各答的美丽、黑眼睛的高祖母索菲亚·帕特尔(伯恩-琼斯曾与她相爱)如何与她的姐妹说印度斯坦语,并且在沃茨乔治·弗雷德里克·沃茨(1817~1904)是英国画家和雕塑家。为她画的肖像里,她的手腕上系着一条“拉基”(rakhi),即印度教的圣线或护身绳。但我挖掘档案之后才发现,她是一位来自金德讷格尔的孟加拉印度教徒女子的后裔,这名女子在18世纪80年代皈依了天主教,并嫁给了本地治里本地治里为印度东南部城市,它的名字在泰米尔语中意为“新村”。法国东印度公司于1673年在本地治里建立商贸据点,此后本地治里成为法国在南亚次大陆的主要根据地。荷兰和英国都曾为争夺该地而与法国发生战争。19世纪50年代后,英国掌控了几乎整个南亚次大陆,但允许法国继续保留在本地治里等地的统治权。1954年,本地治里并入印度。的一位法国军官。


于是,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印度和英国之间曾经有一种共生关系。正如在印度的个别英国人可以学会欣赏并希望模仿印度文化的不同方面,选择采用印度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一样,这一时期也有许多印度人开始前往英国,与当地人通婚并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左图:莫卧儿贵族女子海尔·妮萨留下的唯一肖像,亨利·罗素在肖像完成不久后写道:“她比这幅画里的美多了。”

右图:身着印度斯坦服装的詹姆斯·阿基利斯·柯克帕特里克,英国驻海德拉巴常驻代表,1799年。他与海尔·妮萨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莫卧儿帝国的游记作家米尔扎·阿布·塔利布·汗在1810年用波斯文发表了一篇关于他在亚洲、非洲和欧洲旅行的记述。他描述了在伦敦遇到的几名完全英国化的印度女子,她们随同丈夫和孩子来到英国,其中一位已经完美地完成了文化的“变身”,以至于“在她身边待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确信她是印度人”。他还见到了非凡的丁·穆罕默德,他是一位来自巴特那巴特那现在是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古称华氏城。的穆斯林地主,跟随他的英国恩公到了爱尔兰。


在那里,丁·穆罕默德很快就和出身于盎格鲁-爱尔兰名门的简·戴利私奔,后来又与她结婚。1794年,他出版了《游记》,确立了他在科克科克是爱尔兰西南部城市。社会的独特而出人意料的显赫地位。《游记》是有史以来第一本由印度人用英语写作的书,爱尔兰一半的士绅都买了这本书。1807年,丁·穆罕默德移居伦敦,在那里开设了英国第一家由印度人经营的咖喱餐厅,店名为“丁·穆罕默德的印度斯坦咖啡馆”。“在这里,士绅们可以享受用真正的印度烟草制作的水烟和最完美的印度菜肴,最伟大的美食家也承认这里的咖喱在英国无与伦比。”最后,他来到布莱顿,在那里开设了英国的第一家东方按摩院,并成为乔治四世和威廉四世国王的“按摩医师”。丁·穆罕默德的传记作者迈克尔·费希尔说得很对:“穆罕默德的婚姻和作为专业医生的成功程度告诉我们,不能把英国人后来的种族观念或立场往更早的历史时期投射。”法国的情况也是这样,虽然程度没有英国的那么深。


这恰恰就是许多关于18世纪和19世纪初印度的史书的问题所在:许多历史学家受到强烈的诱惑,想根据我们对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的行为与态度的刻板印象来诠释证据。不过,这些刻板印象显然与东印度公司官员和他们印度妻子真实的恐惧与希望、焦虑与愿景完全相悖。在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储存的足以排列50英里长的东印度公司档案中,可以轻松地读到公司官员和他们印度妻子的大量书信。仿佛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不仅成功地将印度殖民化,而且更持久地将我们的想象力殖民化,排除了其他所有关涉到英印互动的图景。


自从大英帝国在20世纪后半期崩溃,大量印度人来到西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穿上了西方的衣服,接受了西方的礼仪。这种从东到西的文化交融,并不让我们感到惊讶。但是,相反的情况仍然让我们惊讶:如果一个欧洲人自愿接纳东方文化(伊丽莎白时代的说法是“变成土耳其人”,维多利亚时代的说法是“土著化”或“本土化”),这仍然是令我们惊愕的事情。


在詹姆斯·阿基利斯·柯克帕特里克去世仅七十五年之后,也是在他的女儿(英印混血、曾生活在托基和海德拉巴、在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游走)的有生之年,吉卜林就写出了“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不聚”的诗句。今天,人们倾向于嘲笑吉卜林;但当德高望重的学者也谈论“文明冲突”的时候,当东方和西方、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似乎正在进行另一场大规模对抗的时候,这群令人意想不到的跨文化人士能够及时地提醒我们,两个世界的调和是非常可能的,而且一直都是可能的。




新书速递






甲骨文
让我们一起追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oracode)。共享原创、前沿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