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最后的秘密武器|甲骨文新书

百科   2024-07-23 17:01   北京  

甲骨文ioracode

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





罗伯特·哈里斯作品集六

世界顶级历史小说家、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里斯

聚焦于希特勒最后的秘密武器

戏剧性演绎真实的历史事件



V2导弹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汪潇 译

2024年5月出版/59.00元

平装·284页

ISBN 978-7-5228-3301-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作者剥茧抽丝、循序渐进,将战时经历娓娓道来。

——《华尔街日报》


用一个人惊心动魄的经历,串联起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历史和故事一样令人惊喜。

——《金融时报》


历史小说大师……作者采用了高超的双线叙事结构,一条线在导弹发射场,另一条线则聚焦于导弹目的地……这部小说将神秘的技术细节和战争背景相结合,展现了战场上人性的双重性。

——《书单》


试读


节选


1944年11月底,周六上午,在荷兰海滨度假胜地斯海弗宁恩的一个机车棚里,三枚弹道导弹像躺在私人诊所病床上等待检查的病人一样躺在拖车上。它们每一枚都近十五米长,开着检查盖,连着监控器,旁边还守着身穿灰色德国陆军制服的技术人员。

大战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那年的冬天非常难熬,即使穿着厚重的靴子,也无法阻止彻骨的寒意顺着脚底攀爬上来。一人走下工作台,跺了跺脚,试图让身子暖和起来。他是在场唯一没穿制服的。一身深蓝色西装,插在胸前口袋里的笔,加上破旧的格子领带,无一不在表明他的平民身份。如果不说他的职业,你可能会以为他是名数学老师,或是在哪个大学教自然科学的青年讲师。但一旦注意到他那被啃得坑坑洼洼的指甲和指甲缝里藏着的油污,你就会恍然大悟:啊,原来他是名工程师。

北海就在一百米开外的地方,海浪翻滚着、碰撞着,不停地拍击着海岸,海鸥鸣叫着、盘旋着,乘风而起。他现在满脑子胡思乱想,思绪如潮水一般快要将他淹没。他恨不得戴上耳罩,把它们全挡在外面,还自己一个清净。但那反而会让他在人群中更加打眼。而且就算他戴上了,也戴不了几分钟:老是有人缠着他问这问那,问推进装置的,问酒精箱增压的,还有问火箭地面和内部电源切换的电线线路的。

然后,他就接着去工作了。

时钟刚走到十点半,仓库另一头的大铁门便嘎吱嘎吱地打开了,一旁的士兵立刻挺直脊背,立正敬礼。伴随着一阵冷雨,炮兵团团长瓦尔特·胡贝尔上校带着一个陌生男人走了进来。男人穿着一身黑色厚皮大衣,翻领上还别着党卫队字样的银色徽章。

“格拉夫!”上校喊道。

转过去,格拉夫下意识地想到,拿起你的烙铁,趴在工作台上,假装自己很忙。

但没有人能逃过胡贝尔的眼睛。他大声喊道,就像是在阅兵场上一样:“原来你藏在这儿呢!有个人想见见你。”他大步穿过修理车间,脚上的长筒皮靴嘎吱嘎吱地响着。“这位是民族社会主义督导官、突击队小队长比韦克。”“比韦克,”他把陌生人领了过来,“这位是佩讷明德陆军研究中心的鲁迪·格拉夫博士,我们的技术联络军官。”

比韦克冲他行了个纳粹礼,格拉夫小心翼翼地回了一礼。他听说过“民族社会主义督导官”——专门向士兵灌输纳粹意识形态的军官,最近才根据元首的命令加入军队,旨在点燃队伍斗志——但他还没有亲眼见过。一群狂热的好战分子。真是祸不单行。

来人上下打量着格拉夫。他大约四十岁,看上去还算友好,甚至面带微笑:“你就是能为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天才?”

“你过奖了。”

胡贝尔迅速接话道:“格拉夫对火箭了如指掌。你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他。”他看向格拉夫:“接下来比韦克小队长会加入我们团队。他得到了安全部门的全权许可,他想知道什么你都可以告诉他。”接着他看了看表。看来他很急着走,格拉夫心想。胡贝尔是个正统的普鲁士人,在大战中曾担任炮兵军官。他这种人,只要军队试图刺杀希特勒,就一定会成为怀疑对象。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有纳粹间谍偷听。“三十分钟后,赛德尔会带一个排执行发射任务。不如你带他过去见识一下?”说着,他点了点头,以示鼓励,“很好!”接着便离开了。

比韦克耸了耸肩,对格拉夫做了个鬼脸。这些老古董,嗯?你能怎么办?他朝工作台点了点头。“所以你现在是在研究什么?”

“变压器,控制器的变压器。它们不太喜欢这种冷天。”

“谁会喜欢呢?”比韦克双手叉腰,审视着整个仓库。他的目光落在了其中一枚导弹上。这些导弹的正式名称是Vergeltungswaffe Zwei,复仇武器2号,简称V2。“天哪,她可真是个大美人!我之前听说过,但还没有真正看到过呢。我想去参观这次发射,可以吗?”

“当然可以。”格拉夫从门边的挂钩上取下帽子、围巾和雨衣。

大雨倾盆而下,雨水顺着废弃宾馆之间的小巷向前流去。码头去年就被烧毁了,烧焦变黑的铁架在白色的浪花中若隐若现,就像沉船上的桅杆。海滩上布满了带刺铁丝网和坦克陷阱。车站外贴着几张战前的旅游海报。海报已经变得破破烂烂的,但还是能看出上面有两个优雅的女郎,她们身穿条纹泳衣,头戴钟形女帽,在互相抛球。当地居民早就被驱逐了。除了士兵,这里没有其他人;除了用来运送导弹的军用载重车和牵引车,这里也没有其他车。

格拉夫边走边向比韦克介绍行动计划。为了避免遭到敌机攻击,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用火车把V2导弹从德国的工厂运了过来。每批二十枚导弹,每周两到三批,都是要向伦敦发射的。德国那边也会向安特卫普发射同等数量的导弹。驻海伦多伦的党卫队也有自己的安排。驻海牙的炮兵营则奉命在导弹运达后五天内发射。

“怎么这么急?”

“因为它们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下待得越久,就越容易出问题。”

“有很多问题?”比韦克在本子上写下格拉夫的回答。

“是的,很多,非常多!”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已经改了六千多次了。”他还想说,真正值得惊讶的不是居然有这么多导弹在起爆后没有爆炸,而是居然有这么多导弹发射了。但他忍住了,他不喜欢那个本子。“可否问一下,你为什么一直在写?你在写报告吗?”

“没有,我只是想确定我理解了你的意思。你在这行干了多久了?”

“十六年。”

“十六年!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啊。你现在多大了?”

“三十二。”

“那你和韦恩赫尔·冯·布劳恩教授一样大啊。你俩应该都在库默斯多夫的军事试验场干过吧?”

格拉夫瞥了他一眼。看来这人调查过他和冯·布劳恩。他心中升起一丝不安。“对。”

比韦克大笑起来。“你们这些搞火箭的都很年轻啊!”

两人穿过楼房林立的市区,来到林木环绕的郊区。斯海弗宁恩被森林和湖泊环绕。这里之前一定很漂亮吧,格拉夫心想。这时,后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喇叭声,两人连忙退到路边。随后一辆载着V2的运输车迎面驶来,首先进入两人视野的是驾驶室后面的尾翼,接着是同样装在液压运输架上的弹体,最后是伸出车尾的头部,内有一吨重的弹头。披着迷彩伪装的燃料车紧紧跟在后面。格拉夫双手拢作杯状放在嘴边,每经过一辆车,他就会在比韦克耳边大声喊道:“那是甲醇……液氧……过氧化氢……它们是和导弹一起运过来的。我们要在发射场填装燃料。”

等最后一辆支援车也消失在街角后,两人才继续向前走去。比韦克问:“你们不怕敌机轰炸吗?”

“当然怕,每天都在怕。好在他们还没发现我们。”格拉夫抬头看了一眼。按照国防军气象工作人员的说法,这个周末会有锋面经过北欧。乌云密布,风雨欲来。皇家空军不会在这种天气下起飞的。

两人继续向前走去,然后被检查哨拦了下来。路上横着一根道闸,旁边站着一名哨兵。格拉夫向林子里望去,看见一名训练员牵着一头德国牧羊犬穿过雨后潮湿的树林朝两人走来。德国牧羊犬四肢绷紧,紧紧盯着格拉夫。一名党卫队守卫扛起机枪,伸出手。

无论格拉夫参加过多少次发射,这些哨兵都表现得从来没见过他一样,甚至还乐在其中。他从衣服内侧口袋里拿出钱包,打开,抽出身份卡。一张照片滑了出来,飘落到地上。他还没来得及伸手,比韦克就弯腰把它捡了起来。他看了一眼,笑了。“这是你妻子吗?”

“不,”格拉夫不想让它待在党卫队手里,“她曾是我的女朋友。”

“曾是?”比韦克一脸同情,就像面对死者亲属的送葬人,“抱歉。”他将照片递给格拉夫,后者小心地把它装回口袋里。他知道比韦克在等什么,但他没心思说下去。道闸升了起来。

两人继续向前,一路上经过许多观赏街灯和行道树。这里曾是散步和骑自行车的好去处,但现在被笼罩在伪装网之下。这里起初看起来空荡荡的,但随着两人继续深入,隐藏在两侧树林里的炮兵营地便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存储用的帐篷、测试用的帐篷、大量车辆,以及用防水布包着藏在树下的十来枚导弹。潮湿的空气中传来发电机和引擎发动的声音。比韦克停止发问,急切地大步向前。左边是个斜坡,透过树缝间的空隙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青灰色湖面,湖中心有一座岛和一个装饰船库。在转过一个弯后,格拉夫抬起手,示意比韦克停步。

再往前两百米,就在车道中间,一枚涂装成绿棕相间颜色的V2孤零零地屹立在发射台上,旁边再无他物,只有一副钢架通过电缆与之相连。液氧箱无声地喷出一小团水汽,V2像一头雄壮的野生巨兽。

比韦克本能地放低声音,悄悄问道:“不能再靠近一点吗?”

“再近就不安全了。”格拉夫指着不远处。“你看,那些支援车都撤回来了,说明发射组的人都已经进壕沟了。”接着,他从雨衣口袋里拿出耳罩。“戴上这个。”

“那你呢?”

“我用不上这个。”

比韦克挥了挥手。“那我也用不上。”

警笛拉响,惊起一只栖息在灌木丛中的野鸟。这才是真正的幸存者,格拉夫心想,毕竟士兵都喜欢打鸟来补充口粮。它发出嘶哑的惊啼,奋力拍打着翅膀,跌跌撞撞地飞了起来,沿着马路飞走了,只留下警笛声在空中回荡。

格拉夫说:“没装燃料时,它有四吨重,装了燃料能有十二吨半。点火后,燃料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补给,产生八吨的推力,这还是小于导弹的重量。”

喇叭里传来倒计时的声音:“10——9——8——”

导弹底部亮起点点火光,就像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萤火虫。突然,它们汇聚成一道明亮的橙色火焰。枝叶和尘土被卷到空中,落在空地的另一头。格拉夫转身朝比韦克喊道:“现在涡轮泵开始工作了,推力升到二十五——”

“3——2——1!”

一阵尖锐的轰鸣淹没了他的声音。他伸手捂住耳朵。电缆脱落。酒精和液氧的混合物被涡轮泵推入燃烧室,以每七秒一吨的速率燃烧,发出人类在地球上能制造出的最大的声音——佩讷明德的人们如是说。巨大的震动让他整个身体都为之颤抖。热气扑在脸上,火光照亮了周围的树木。

短跑运动员会先在起跑架上摆好起跑姿势,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V2也是一样。它先是静止不动,然后突然直直地向上飞去,身后留下一道十五米长的火焰。树林上空传来巨大的轰鸣。格拉夫一边伸长脖子,想看得清楚一些,一边在心里默默数着,希望它不会爆炸。一秒,两秒,三秒。就在导弹升空后的第四秒,V2已经上升到两千米的高度。这时,其中一间控制室内的定时开关被激活,V2开始向47°倾斜。他后来一直在后悔,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演习。在他的梦中,它一直飞向了星空。但现实是,它向着伦敦方向继续上升,消失在低矮的云层中,最后留给众人的是一道红色的尾气。

格拉夫把手放了下来。树林里又恢复了平静。远处隐隐传来V2的轰鸣,但它留下的最后这点痕迹也很快消失了。四周只剩鸟鸣和淅淅沥沥的雨声。发射组陆续走出壕沟,走向发射台。其中两个穿着石棉工作服,就像深海潜水员一样笨拙缓慢地移动。

比韦克慢慢把手从耳朵上拿开。他激动得满脸通红,眼睛异常明亮。那天上午,这个民族社会主义督导官第一次失去了语言能力。



新书速递


“身临其境”——《卫报》

“令人震惊”——《每日快报》

“扣人心弦”——《每日电讯报》


V2导弹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汪潇 译

2024年5月出版/59.00元

平装·284页

ISBN 978-7-5228-3301-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鲁迪·格拉夫曾经的梦想是向月球发射火箭,但他亲手造出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杀人武器:V2,它可以携带一吨弹头,以三倍音速飞行。

凯·卡顿-沃尔什刚从学校毕业,就被招募到梅德纳姆皇家空军基地,成为中央判读组的情报人员。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V2有任何交集,直到11月的一个早晨,她在伦敦沃里克街的公寓里遭遇了V2袭击!

素未蒙面的两人就此成为对手,他们在一种别样的战争里煎熬着、挣扎着,终于决定抛开过去、迈步向前。然而,又一颗呼啸而来的V2导弹让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作者简介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英国小说家、皇家文学会会员,现居于英国西伯克郡。著有多部畅销小说,其作品被翻译成37种文字。甲骨文工作室已引进出版他的《秘密会议》《慕尼黑》《庞贝》等。其中,《军官与间谍》为他赢得了包括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在内的四项大奖,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2019年执导的电影《我控诉》便改编自这部作品。



译者简介

汪潇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翻译工作,译有《秘密会议》等书。







罗伯特·哈里斯作品集









V2导弹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汪潇 译

2024年5月出版/59.00元

平装·284页

ISBN 978-7-5228-3301-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慕尼黑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王林菁 译

2020年9月出版/59.00元

平装·328页

ISBN 978-7-5201-6794-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秘密会议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汪潇 译

2020年1月出版/48.00元

平装·264页

ISBN 978-7-5201-5665-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庞贝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路旦俊 译

2021年1月出版/62.00元

平装·340页

ISBN 978-7-5201-7416-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独裁者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汪潇 译

2021年4月出版/72.00元

平装·400页

ISBN 978-7-5201-8134-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军官与间谍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著

李昕璐 译

2022年6月出版/79.00元

平装·516页

ISBN 978-7-5201-8518-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甲骨文
让我们一起追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oracode)。共享原创、前沿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