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全球时尚的演变|甲骨文新书

百科   2024-05-23 17:25   北京  

甲骨文ioracode

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





进入20世纪以来,流行风潮跌宕起伏,成了时尚的风向标。
20世纪初,西方的女装抛弃了传统的紧身胸衣,吸收了东方文化;一战后,西方女性追求独立,平胸、低腰身、裸露小腿的短裙成了新的时尚。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30年代的女装一度回归修长的淑女风貌;二战又迫使女装向机能性的男装靠拢。
50年代,半个世纪前强调女人味儿的优雅风貌重新流行;60年代,超短裙、包臀牛仔装、T恤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时尚向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70 年代的民族风、80年代的复古潮、90年代的全球化、21世纪的互联网,这些因素促使流行周期缩短,流行普及加速,流行源头更加多元化,时尚产业、时尚品牌的文化属性更加引人关注……
《百年时尚》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

百年时尚

[英]艾米·德拉海耶(Amy de la Haye)

[英]瓦莱丽·D.门德斯(Valerie D. Mendes)  著

徐文洁  译

张东  审校

2024年3月出版/188.00元

ISBN 978-7-5228-2074-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试读


节选自“前言


时装之所以与其他类型的服装有所区别,主要是因其具有时效性。诚然,礼服、职业装和普通款式的衣服也会在风格上有所变化,但变化速度较为缓慢。进入20世纪,时尚圈每年推出秋冬和春夏两个系列,后来又发展出了季中系列和特色系列。印有设计师标志的香水和化妆品尤其畅销,商家也赚得盆满钵满。这一时期见证了顶级设计师生产模式的重大转变:从过去为每位客户手工定制高级女装(现在仍存在这种模式),到设计生产速度更快、价格更低的限量版副线服装和成衣。21世纪,手提包的销售提升了许多设计师、服装工作室和公司的赢利水平。到了2020年,全球时装产业不再以季节为主导,时装周和时装系列中长期存在的性别二元划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单一性别模式的时装展示。

时装本身会过时,人们追求的是风格新颖而非实用,故而时装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消费者和理论家们对此颇有微词。时装永远在变化,不能流芳百世,因此人们总是讽刺和谴责其受资本主义操纵,是资本家的阴谋,也是一种轻浮的美学艺术。早在1899年,托斯丹·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在《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中就有过著名论述,强调时装带有“炫耀性消费”的成分。1900年,这一论述被用来形容奢侈服装,即使是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其仍然可以用来定义“噱头”服装——印上设计师标志来吸引顾客的服装。如今,人们对劳动力剥削、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忧心忡忡,由此对通常只穿一两次的廉价的“快销时装”潮流产生了强烈反感。

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示了对时装业的关注和认可,他们也愈加沉迷于研究其多学科和跨学科的意义。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博物馆馆长、剧院设计师以及服装历史学家为时装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化维度,加之文化历史学家和符号学家也迅速参与其中,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都新增了时装课程。时装艺术不像其他艺术那样有详尽的文献记录,其参考资料纷繁庞杂,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和物质三大方面。二战结束以来,印刷媒体、互联网和电视、古装片与大型时装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人们受此影响,对个人形象日益关注,对当代和历史时装的兴趣愈加浓厚。历史时装对文化遗产复兴而言至关重要,如今已成为欧洲和北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装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人人都能参与其中:人们可以自由穿搭服饰品,在得到认可时欢欣自豪,在无人赏识时黯然神伤;而且无论专业与否,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评价。对时装的诠释不仅取决于客观事实,还取决于每个评论者的主观立场。在分析一组服装时,博物馆馆长、设计师、心理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所强调的内容必然有所不同,涵盖服装史的方方面面、服装的设计内涵以及设计结构等。到了20世纪末,由于专家们的观点不同,时装学术论坛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设计师们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网站,制作DVD宣传自己的设计系列和T台秀场,原来只有精英可以接触的时装界变得更加普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人们可以即时访问时尚博客作者或网络红人的网站,时装变得触手可及。2010年,图片分享和社交网络平台照片墙(Instagram)上线,其对于时装的普及和推广功不可没。
时装行业不断追求新鲜事物,加之在复杂的内部力量和外部需求驱使下,其运作速度飞快,故而传统设计师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记录有关自己的历史。他们每季的系列都零散出售,自己的工作室则销售样品,除了出版图册,很少会留档保存各个款式。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以往了,部分原因在于复古风格的兴起、“文化遗产”的营销潜力,并且设计师们也要收集证据以应对与日俱增的版权纠纷。例如,玛德琳·维奥内(Madeleine Vionnet)就识微见远,她非常细心地保留了自己作品的照片以及样品,从而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版权。老字号公司也开始珍视档案记录,它们在聘请新人为公司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也会回首历史。与此同时,新一代的设计师们入行伊始就妥善保管自己的作品档案。这类公司还会从客户和新兴的时装拍卖行那里购得过去的时装,大量的时装专著和设计师传记也不吝笔墨,给人启示,但后者往往自夸自大,主张穷奢极侈。
博物馆渴望成为行业先锋并增加访客流量,它们也利用时尚的流行特点——甚至那些以战争和美术为主题的展览机构也会举办大型时装展览。同样,许多制造商也开始追求时尚,它们意识到时尚在各种商品营销中的潜力。专注于单一领域的杂志,包括室内设计甚至园艺杂志,也开始涉猎时装领域。
时装是个人和群体身份的主要标志,时装的变化可以反映社会环境的变迁。因此在20世纪早期,时装揭示了严格的阶级划分和礼仪规范。60年之后,时装展示的是社会等级制度的崩塌,年轻人有了一片新天地。现在,时装高度政治化并涉及一些重要问题,例如LGBTQI(性少数者)群体的权利、黑人人权运动、文化多样性和移民问题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字塔尖的高级时装已经演变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风格,在这种趋势下,消费者将高端设计师品牌的服装和民族历史“遗产”(尽管在21世纪10年代后者被称为“文化挪用”)相提并论,并且也越来越多地将其与高街廉价服装进行比较。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服饰方面独出心裁,形成了与主流市场截然不同的独特风格,但显得有些讽刺的是,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对国际T台秀场的影响颇深。信息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时尚动态对用户而言触手可及,亚文化的影响力是否真的局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还不确定。
自1900年以来,世界快速发展,通信业、旅游业和制造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百年时尚》旨在揭示国际时尚在此期间的演变。20世纪初的巴黎高级定制时装曲高和寡,到了21世纪,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全球时尚信息触手可及。19世纪,时装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尤其是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 Worth)的成就最为突出,在此基础上,巴黎顶级设计师们获得了1868年成立且影响力巨大的时装联合会的支持,巩固了他们在时尚界的地位。20世纪下半期,设计师们又成功捍卫了巴黎作为高级时装之都的地位。尽管对手实力强劲,巴黎却不畏挑战,始终是时尚界的中坚力量。而在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以及后来的印度、中国和非洲国家,时尚也经历了一次次考验,客观地体现了各国民族特征与国际形象之间的相互影响。1999年,媒体创造出“全球时尚”的标语,预测即将出现真正的全球性产业。这个词语言简意赅地捕捉到了时尚的多元文化魅力,暗示着21世纪全球时尚的复杂多变,以及时尚将从设计和产品本身转移到风格的多样性融合上。
虽然本书的叙述方法多样,但仍然会按照时间顺序来探究时尚的演变与发展,内容集中在1900年以来时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本书关注国际性大事件,突出各个时期先锋设计师的作品以及时尚演变趋势,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技术和文化环境,阐述了一些激动人心,甚至具有革命性的时尚发展历程。但本书不会刻板地按照年份顺序介绍时尚的演变,一些章节将围绕着风格的重大变化和全球性大事件而展开论述。
本书结构紧凑,几乎不涉及详细分析和专题研究,但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且参考书众多,均能为本书提供文献支撑。此外,本书介绍了包括时装和配饰设计师在内的著名设计师的主要成就,概述了时尚中心的重要地位,也论及一些名气不大的小众设计师的作品。书中以图片形式展示了大规模生产服饰的意义和亚文化风格,并讨论二者与高级时装之间的关系。所有设计师都印证了面料是时装作品的基础,因此本书还会探讨在整个20世纪,制作高级时装的独特面料和纺织科学家发明的合成面料。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时尚发展,旨在促进某一领域更深层次的耕耘,以探索无限可能。
本书于2020年更新再版,此时正逢新冠疫情,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灾难当前,全球时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疫情对时尚界的影响才刚刚得以体现,今后的时尚将何去何从,尚未可知。



新书速递



百年时尚

[英]艾米·德拉海耶(Amy de la Haye)

[英]瓦莱丽·D.门德斯(Valerie D. Mendes)  著

徐文洁  译

张东  审校

2024年3月出版/188.00元

ISBN 978-7-5228-2074-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进入20世纪以来,流行风潮跌宕起伏,成了时尚的风向标。20世纪初,西方的女装抛弃了传统的紧身胸衣,吸收了东方文化;一战后,西方女性追求独立,平胸、低腰身、裸露小腿的短裙成了新的时尚。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30年代的女装一度回归修长的淑女风貌;二战又迫使女装向机能性的男装靠拢。50年代,半个世纪前强调女人味儿的优雅风貌重新流行;60年代,超短裙、包臀牛仔装、T恤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时尚向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70年代的民族风、80年代的复古潮、90年代的全球化、21世纪的互联网,这些因素促使流行周期缩短,流行普及加速,流行源头更加多元化,时尚产业、时尚品牌的文化属性更加引人关注……

《百年时尚》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



作者简介


[英]艾米·德拉海耶(Amy de la Haye)  

服装史教授和策展人,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时装策展中心联席主任。在服装展览领域工作了30多年。1991年至1999年,她作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20世纪服装展览馆馆长,参与策划了1994年“街拍集锦:从人行道到T台”和1997年“前沿艺术:英国时尚50年(1947—1997年)”等展览。其他展览包括2009年布莱顿博物馆展出的“土生土长的灰姑娘:妇女土地服务队”和2017年的“格鲁克:艺术与身份”等。她发表了大量关于时尚策展、时尚档案、布料文化和博物馆学方面的作品,撰写《危机时期的时装》并于2020年在SHOWstudio上发布;她还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克拉拉·巴顿”系列儿童读物的作者。她的展览“迷人的芬芳:时尚中的玫瑰”于2021年在纽约的美国时尚技术学院博物馆举办。


[英]瓦莱丽·D.门德斯(Valerie D. Mendes)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纺织品和服装部(现为家具、纺织品和时装部)的前负责人。她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启职业生涯,曾就职于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思美术馆纺织品部,随后成为曼彻斯特理工学院(今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艺术史系讲师,后来转到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工作。针对19世纪末以来的纺织品和时装领域,她策划了众多展览,如“1900年至1937年的英国纺织品”“约翰·弗伦奇:时尚摄影师”“阿舍尔:面料、艺术、时装”“萨尔瓦多·菲拉格慕:1896年至1960年的鞋类艺术”“皮尔·卡丹:过去、现在、未来”“时装中的黑色”等;出版了相关图书,如与艾米·德拉海耶合著的《露西尔:伦敦、巴黎、纽约和芝加哥(1890—1930年)》及《沃斯时装屋:时尚肖像陈列馆》等。


译者简介

徐文洁  

衣曳东方·YEAREAST高级时装品牌创始人,毕业于苏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13届10+3 SHOWROOM青年设计师基地计划,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浙沪高校博物馆馆藏清代苏绣服饰研究”的工作。参编著作《男装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年)、《服装营销与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即出),设计作品在《丝绸》《纺织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时装作品分别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虎门时装周、盛泽时尚周等秀场发布并获奖。



审校者简介

张 东  

副编审,曾任教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多次获军队嘉奖。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游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一年余。研究兴趣为传媒与文化、学术出版;翻译作品近百万字;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转载或摘编。



本书目录


第一章 1900—1913年:“衣”海沉浮与异域风情
第二章 1914—1929年:假小子风与新式简约
第三章 1930—1938年:经济衰退与逃避主义
第四章 1939—1945年:按量配给与家庭自制
第五章 1946—1956年:女性气质与墨守成规
第六章 1957—1967年:财富与青少年的挑战
第七章 1968—1975年:折中主义与生态环保
第八章 1976—1988年:商业宣传与消费主义
第九章 1989—1999年:时尚全球化
第十章 2000—2010年:经济衰退、传承与互联网
第十一章 2010—2020年:时尚与激进主义
后记






【特装发售预告



封面及特装设计师:@苏畅

特装工艺:

版本1:绒布面内封+书口喷绘

版本2:绒布面内封+激光雕刻+鎏银


添加小编微信备注“特装”进群抢购


↓ ↓ 






甲骨文
让我们一起追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oracode)。共享原创、前沿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