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转移之后,英、美、日等迁出国是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

财富   2024-09-19 21:28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注我!

核桃哥说:
如果不想错过我的文章,请记得对本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看完文章,请点个 在看哦!

······
在第五次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浪潮之下,中国未来怎么走,可以参考前四次大转移中产业迁出国家后面是怎么发展的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看看,产业大转移之后的主要产业迁出国,是如何进行下一步发展的?
在这五次产业转移中,制造业一直是最主要的转移领域,所以本文阐述的产业对象主要是制造业。

01 英国

英国是全球产业转移的先行者,也是第一次产业大转移的引领者

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逐步开始进行对外产业转移和工业革命科技成果输出,开启全球首次产业转移浪潮,逐渐将纺织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美国等国家
但到了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依然繁荣并占据欧洲地区第一的位置,1950年,英国依然有900万人从事制造业,占总人口20%,制造业对GDP的贡献达到1/3。
1970年被德国抢走欧洲制造业霸主地位后,随着国内经济衰退,英国积极推行“去工业化战略”,往服务业和金融业转型。
之后,英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迅速下降,到2010年仅占GDP10%不到,而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更是减少超70%,大部分转型到服务业。
在第一次产业大转移之后,英国的产业逐渐转向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在金融、教育、科研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英国制造在航空、汽车和芯片等行业仍然占据全球前三的地位,著名品牌如劳斯莱斯汽车、ARM芯片等
根据英国政府发布的《产业战略:建立适应未来的英国》白皮书,英国重点发展了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并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投资。

02 美国

第二次产业大转移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是由美国引领的。

美国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承接了英国的纺织工业等产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中心。

二战之后,美国将低端制造业往日本、德国迁移,但自身的制造业仍持续繁荣20年,一直到1970年美国的钢产量依然是世界第一。
钢产量在1970年被日本超越后,美国跟英国一样往服务业转型。
1980年到现在,美国将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外包出去,仅保留价值链高端的制造业如汽车、航天航空、芯片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金融作为新的增长点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
如果以制造业附加值来看,美国目前仍是世界第一,并且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芯片、制药、工程机械等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著名品牌有苹果、特斯拉、波音、英特尔等。

在后续的产业转移中,美国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将低附加值产业转出,同时专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产业调整措施,如将产业结构调整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等,保持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

03 日本

第三次产业大转移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引领。
日本在二战后通过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增长。
在70年代,日本将制造业往亚洲四小龙转移后,汽车取代钢铁成为第一大产业,到1998年,汽车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0%,主要出口到美国,与美国品牌展开激烈竞争。
除了汽车,在打印机、数码相机领域日本也占据领先地位,著名品牌佳能在全球数码相机和打印机市场分别占据30%和27%的份额。
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日本的制造业也能做到极致,比如图像传感器,轴承等一些关键配件其他国家都要依赖日本进口。
日本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产业转出,同时专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日本政府提出了“社会5.0”战略,旨在打造超智慧社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此外,日本还注重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以维持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04 香港与新加坡
在香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成功地承接了多次产业转移,并且又迁出了全部加工制造业。
起初,香港承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等,这些产业在当时为香港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
在80年代,制造业曾占据了香港近1/4的GDP,而如今还不到10%。
香港跟英国、美国、日本的情况不同,作为中国的一个城市,香港不需担忧本地产业是否过于单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香港逐渐将低附加值的产业转出,并在将制造业完全迁出去后,专注发展金融业、服务业以及早期的旅游业。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香港凭借自由港的优势和成熟的制造业基础,成为了国际转口贸易的重要节点,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服务贸易为主的经济体。
如今,香港的服务业占其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特别是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新加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轻工业、纺织业等,这些产业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转移而来,为新加坡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加坡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专注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特别是80年代以后,新加坡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经济体。
如今,新加坡在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05 和德国
韩国经济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主要依赖轻工业和纺织业,从日本等国家引进了纺织、制鞋、玩具等轻工业技术,这些产业成为了韩国经济初期的重要支柱。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韩国政府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从欧美等国家引进了钢铁、造船、汽车、石化等重工业和化工业技术,这些产业的发展使韩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兴起,韩国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了半导体、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这些产业的发展使韩国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提升了韩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如今,韩国的三星、LG等企业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品牌。
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韩国逐渐将早期的轻工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东南亚等;将部分重工业和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以降低成本、拓展市场。
在迁出部分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半导体、电子、通讯等;快速推动服务业发展,使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成为韩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韩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通过跨国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并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德国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德国还是一个处于分裂割据和农奴制统治之下的标准传统农业国。
但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跨度约70年),德国的制造业就已经赶超上来,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先进的制造工业,德国的工业水平一直稳定在发达国家前列,使得“德国制造”一度成为先进的代名词。
因此,长久以来的技术领先,以及一直以来的外向型经济和出口导向特征,使得德国的产业似乎只有升级而并没有外迁必要。
但是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呈现一定程度的外迁趋势,主要集中在与能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如汽车、化工、机械制造等。
这些产业因为生产成本、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在德国本土的生产变得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选择将这些产业迁移到其他国家,例如美国和中国。
06 结语
分析产业大转移后,英、美、香港、新加坡、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
一、迁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保留及发展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制造业;
二、转型服务业,服务业占GDP的比例逐渐增加,制造业的逐渐减少;
三、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可以预见,中国的产业发展未来大概率也会朝这个方向前进
— END 

欢迎大家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长按图片中的二维码或微信扫码即可加入!
延伸阅读:
简述五次国际产业大转移的历程与影响
盘点黄奇帆的产业经济观点
10个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
产业链政策: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到底什么是“产业政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
“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是一回事吗?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基本分类
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的分类和统计
再看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我们该如何修炼“产业链思维”?

什么是产业链?如何绘制一张产业链图谱?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还请点右下角在看

产业规划师
有恒产者有恒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