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散偏汤治疗偏头痛

健康   2024-09-22 08:51   湖北  
出自清朝陈士铎的《辨证录》
方歌:散偏汤中两川芎,香附柴芍白芥子,郁李白芷炙甘草,风袭少阳偏痛安。
原文: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主治 偏头痛)此病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也。其病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病机:风邪客于少阳 与肝胆相关 情志不遂或风寒外袭则加重)痛至岁久,则眼必缩小,十年之后,必至坏目,而不可救药矣。治法急宜解其肝胆之郁气。虽风入于少阳之胆,似乎解郁宜解其胆,然而胆与肝为表里,治胆者必须治肝。况郁气先伤肝而后伤胆,肝舒而胆亦舒也。(治法:疏肝胆之郁气)方用散偏汤
散偏汤组成:白芍(五钱) 川芎(一两) 郁李仁(一钱) 柴胡(一钱) 白芥子(三钱) 香附(二钱) 甘草(一钱) 白水煎服。毋论左右头疼,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方解:夫川芎止头痛者也,然而川芎不单止头痛,同白芍用之,尤能平肝之气,以生肝之血。肝之血生,而胆汁亦生,无干燥之苦,而后郁李仁、白芷用之,自能上助川芎,以散头风矣。况又益之柴胡、香附以开郁,白芥子以消痰,甘草以调和其滞气,则肝胆尽舒而风于何藏?故头痛顿除也。惟是一二剂之后,不可多用者,头痛既久,不独肝胆血虚,而五脏六腑之阴阳尽虚也。若单治胆肝以舒郁,未免销铄真阴,风虽出于骨髓之外,未必不因劳因感而风又入于骨髓之中。故以前方奏功之后,必须改用补气补血之剂,如八珍汤者治之,以为善后之策也。
(可见此方川芎重用配白芍解头风且平肝养肝,郁李仁润肝燥,白芷散风止痛,柴胡香附肝胆气郁,白芥子蠲痰,甘草调和,关于预后:头痛久耗气血,益以补气补血善后。)
备要:任光荣认为偏头痛是“肝胆气郁,内生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复因外受风邪人脑,内犯少阳经脉,风、气、痰相因为患,郁而为痛。”(病机)自应用《辨证奇闻》散偏汤于临床,屡治屡验,结合辨证加减,确能覆杯取效。窃思他方之治偏头风,或清热,或散风,或祛痰,或化瘀,只治其一端,然病非单纯,所以功效有限。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已如前述,唯散偏汤配伍全面,集解郁、祛痰、散风诸法(散偏汤功效)于一方之中,治疗主次分明,剂量轻重适宜,药精力雄,故能使陈年胶结之邪顷刻分解,效如桴鼓。
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教授应用散偏汤经验:
剂量:川芎30 香附子6 柴胡3 白芍15 白芥子9 郁李仁3 白芷1.5 甘草3
方解:方中川芎祛风活血止痛,尤其擅长治疗少阳两额、厥阴头顶痛,为君药;白芷辛香上行走阳明经,助川芎止痛,为臣药;柴胡、白芍、甘草、香附子疏肝解郁,为佐药;白芥子消痰,郁李仁活血利水,为使药。
思考:川芎用到 30g,很少有人将郁李仁作为止痛药,很少有人将方剂中君药与臣药的剂量之差,设计到20:1。
验案举隅
杨某,女,41岁,已婚,生育两胎,1975年5月 15 日初诊。产后患偏头痛,长达17年,每月疼痛的时间多至20 天以上,每天发作时,左眼先有金光闪动,接着左半边头痛,痛如刀割,如针刺,然后扩散到整个头部,变为胀痛。完全靠服用止痛片缓解痛苦,每天须服10~15 片。患者面色姚白,眼圈黯黑,舌淡微青,口不渴,大便秘结,脉象模糊,似有似无。此为痰瘀交阻,当疏肝活血化痰,处以散偏汤加减:川芎30g白芷1.5g柴胡3g白芍15g 甘草3g 香附子6g郁李仁3g白芥子 9g 5 剂
5月21 日第二诊:患者反映:服用头道药时,疼痛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忍痛半小时以后,头脑格外清醒,逐渐将五剂药服完。这5 天中,疼痛大为减轻,仅仅服过两次去痛片。察其面色,已比初诊时有所红润,精神也振作了许多,脉缓,舌淡,大便通畅。原方不变,续服 15 剂。30 年后,患者的女儿在“百草堂”见到我,告之其母亲服药 30 多剂之后,头痛痊愈,至今 30 年未发作。
彭坚教授治疗心得:
这是我出师独立临证时治疗的第一个大病。按照原方剂量开出处方时,因为川芎超出常用量,药店不肯抓药,要患者向医生询问清楚,以免出事故。我请示伯父该如何处理?伯父沉思再三,谈到他的一次教训:他曾经用张仲景的酸枣仁汤治疗一例失眠症,没有效果,后来另一医生仍取原方,只将方中的川芎加到30g,病人安然入睡。“这说明大剂量的川芎确有麻醉镇静的作用,散偏汤中的川芎超乎常量,必有所为,必有所本,不必疑虑。”伯父作如此解释,我仍然心存畏惧,给患者作了详细说明。由于预先有所准备,患者在服药时,才能忍痛坚持服完。使多年沉疴,霍然而愈。
该案有本人的两处用药心得。其一,大剂量用川芎须配地龙。川芎为活血止痛要药,辛温燥烈,具有上行之性,煎剂的一般用量为5~10g,而散偏汤中川芎的剂量多达30g,非如此大的量,无以达到止痛效果,但每治疗一个病例,患者均反映服第一次药头痛更甚,古人虽有“药不暝眩,厥疾弗瘳”的明训,那是说给医生听的,服药后反应大,不免给病人带来精神负担,应当设法克服。于是,我在方中加地龙 30g,取其咸寒下行之性,削弱川芎燥烈之弊,以柔克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二,郁李仁配白芥子为破痰瘀对药。白芥子可以化痰止痛,众所周知,该药陈士铎方中用得最多,但对于郁李仁,以前我只了解其润肠通便的作用,散偏汤中为何要用此品?一直无法理解。后来发现长期患偏头痛的病人,多数脉涩,大便秘结,领悟到是因为长期头痛之人,气血奔集于上而不下行,故导致便秘;痰瘀交阻,故见到脉象艰涩或模糊。《珍珠囊》说:郁李仁“破血润燥,专治大肠气滞,燥塞不通。”《本草新编》又说:“郁李仁入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入肺,止鼻渊之流涕。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虽非常施之品,实为解急之需。”由此可见,郁李仁既可通便,又能止痛,集破血、润燥、利水之功用于一身,与白芥子为对,有很好的消痰化瘀止痛的作用,临床、读书至此,才得以明白。后来我在治疗慢性鼻炎时,经常用郁李仁、白芥子这一对药,得益于当时对散偏汤的思考。
总结:
①偏头痛病机:肝胆气郁,痰瘀互结
②散偏汤中川芎配白芷20/1
③大剂量川芎可加地龙30以缓消川芎之辛燥④偏头痛患者脉多涩,大便多干结,缘于气血聚于上而不下行,郁李仁有通便,又能止痛,集破血、润燥、利水之功用于一身,与白芥子为对,有很好的消痰化瘀止痛。

编辑◈夏振忠

游医说
夏振忠,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师承湖北中医名师宋恩峰教授。既有严谨的经方思路与实践,也有随心的诊间杂记,记录青年中医的学习成长历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