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射干麻黄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健康   2024-09-15 08:48   湖北  
射干麻黄汤
射干10~15g,麻黄6~12g,生姜6~10g,细辛3~6g,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五味子10~12g,大枣4枚,半夏10~12g。
水煎600mL,分3次饭后温服。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方解】
本方主治:咳嗽而喘,咳少喘多,痰多壅于喉间,气机受阻,有似水鸡声作响的上气痰鸣、哮鸣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百日咳等。
【应用】
1.本方宣肺化痰,除饮平喘,与小青龙汤作用相似,主药均为麻黄配伍干姜、半夏、细辛、五味子。小青龙汤为外感内饮,痰多清稀,吐痰较易,气短较重,而不能平卧,所以再加桂枝温阳化饮,有扶正之意;而本方所治痰饮,痰多而较稠,不易咳出,阻于喉中发为水鸡漉漉声,并有化热之嫌,因而再加射干、冬花、紫菀祛痰利窍,紫菀有祛邪之意。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喘,多有气上冲和恶风,而没有口干口渴,见于外感;麻杏甘石汤治喘,证见内热,口干不怕风吹,偏热者多,小儿多用。咳喘偏寒,痰饮清稀,用小青龙汤,老年人常见。哮喘痰多漉漉用射干麻黄汤,兼胸满烦渴者,用厚朴麻黄汤。
3.支气管哮喘临床辨痰使用方证提纲
①稀水样痰(湿啰音):治以散寒蠲饮,用小青龙汤。
②混合痰包括稠痰泡痰(干啰音):治以泄热定喘,用厚朴麻黄汤。
③黏性泡沫痰:治以泄热平喘化痰,用麻杏甘石汤、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④喉中水鸡声:治以温肺豁痰利窍,用射干麻黄汤。
⑤黄稠痰变换体位时较多,咳血痰(支气管扩张),烦满,胸部皮肤甲错,治以泄热化痰,用千金苇茎汤。
⑥三层痰(肺结核痰):治以养阴清肺,用人参蛤蚧散、生脉散。⑦时时唾浊者治以豁痰,用皂角丸。
【医案】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女,28岁,在吐鲁番工作,因突发哮喘,气上不来,当地医院没法治疗,转院,先后两次住进乌市人民医院,花去医疗费2万余元,带着激素、雾化吸入剂出院,不吸就哮喘发作。在其父搀扶下来门诊治疗,平时健康,体胖,就诊时哮喘发作状态,呼吸困难,水鸡声大,唇绀,苔白腻而干,脉细数。建议住院治疗,其父曰:刚出院3天,还是老样子,要求中医治疗。笔者立刻去针灸科取来银针,先刺风池、大椎,1分钟后哮喘减停,胸闷消除,其父说:这比吸氧、雾化都来得快,欣喜不已。予射干麻黄汤:射干15g,炙麻黄10g,生姜6g,细辛3g,紫菀15g,款冬花15g,五味子10g,法半夏10g,大枣4枚(劈),桔梗12g,金银花15g。2剂,水煎,日分2次服。二诊,病情无复发,复给上方5剂。三诊,病未发作,上方减金银花,5剂,因乳腺胀痛,月经量少,带桂枝茯苓丸回单位上班。后来电话回访,已愈。
附:刺大椎针法小记
笔者1965年冬,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研究所呼吸科毕业实习,跟随郭效宗老师,老师针刺风池、大椎,治疗哮喘病,确有绝招,能立即缓解急症病情,兹介绍针刺方法如下。
1.患者正坐,双上肢扶桌,桌上最好放一枕头,人体放松,头项微向前倾斜。
2.“先刺风池”(《伤寒论》第24条)。取穴:平耳垂两筋之间陷窝中即是。针左风池时,针对准右眼;针右风池时,针对准左眼。得气后,针下沉紧感明显时,将针柄反时针旋转半圈后固定,左手拇指按紧穴位,右手拇指捻针向后向上飞刮针柄,每次飞刮后要使针柄震动1秒钟,9次后,即向前退半圈起针,不留针。
3.“当次大椎第一间”(《伤寒论》第142条)。医者左手拇指稍用力按压第一胸椎与第七颈椎之间,上下推动,缝隙感觉明显,有指甲印为度。用一次性30号或31号三寸银针,仔细检查针体,要完好无损。针平刺入皮下约五分(同身寸)后,针尖微向上进针3~5分,若有抵抗将针稍后退,低一点再进针5分,这时针下有空感,停1~2秒后,再进针3~5分,即刻患者有沿脊柱向下传感觉,至9~10~12胸椎,停针,不能行提插捻转手法(切记)。此时,将针柄逆时针捻半圈固定,左手拇指按压紧大椎穴处,右手拇指向后向上飞刮针柄,不可将针刮出来,银针有震动,一共重复9次,停时5~9秒后,将针柄顺时针向前捻动半圈,缓慢退针,起针。病人胸闷减轻,有时长出一口气,再过1~2分钟,哮喘即可停止。整个针刺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神情,最好和病人对上几句闲话,分散其注意力。此针法相当神奇。
郭效宗老师讲:“针刺大椎法源于《伤寒论》。”第24条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哮喘是解表药无效的一种太阳病证,用桂枝汤无效,应先刺风池。余初进疆时,农村麻疹流行。有些患儿,用透疹解表之剂,2~3天后,仍高烧、咳嗽、鼻扇动,疹出不畅。针刺患儿双侧风池穴,用重刺手法,不留针。2小时后,胸、背、臀部疹子即出成片,诸症减轻,服麻杏甘石汤加味,很快疹透、烧退、咳喘停而愈。
《伤寒论》第142条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如结胸则呼吸困难,缺氧,气喘,当然头项强痛加重,气机不畅则心下痞。有一年夏天,我院外科医生,下午下班骑车回家,路过县政府大院门口,即感不适,回到家中,即刻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立即送回医院急诊科。此时患者张口抬肩,唇绀,胸闷,气上不来,如结胸状,予吸氧,作用不大。余如前法急刺大椎,未起针患者即长出一口气,结胸减轻,哮喘缓慢停止,能躺平安睡,第二天未复发。此后回家走另一条路,哮喘未再发作。估计与一种花粉过敏有关。因当时病急,就直接刺大椎穴,未使用风池穴,也相当有效。
多年来,笔者针刺大椎治疗哮喘发作,有10多例,均当时缓解,无不良反应。可见,仲景此言不虚。

编辑◈夏振忠

游医说
夏振忠,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师承湖北中医名师宋恩峰教授。既有严谨的经方思路与实践,也有随心的诊间杂记,记录青年中医的学习成长历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