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又补磷?有没有两全其美办法?

百科   2025-01-09 05:10   河南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一、营养作用

1.钙的营养作用

(1)作为结构物质,参与构成骨骼、牙齿和鳞片,对鱼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

(2)参与神经传导和体液调节,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钙进入细胞内触发肌肉收缩

(3)维持血中钙磷的平衡。

(4)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5)激活多种酶的活性。钙是血凝过程中一系列反应的激活剂

(6)促进胰岛素、肾上腺皮质醇的分泌。

2.磷的营养作用

(1)作为结构物质,是构成骨骼、牙齿和鳞片必需的矿物元素之一。

(2)是体液的重要成分。

(3)在脂类吸收和转运过程中,磷是构成磷酸酯的重要物质。

(4)构成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AP),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也是底物磷酸化的重要参加者。

(5)作为脑磷脂、卵磷脂、神经磷脂的重要组分,参与构成细胞膜。

(6)作为缓冲液,参与维持体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平衡。

(7)参与构成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等遗传物质及一些酶的组成成分。

二、缺乏与过量

由于鱼类能有效地从水体中吸收相当数量的钙,所以一般不表现出缺乏症。

但是虾蟹类生长需要蜕壳来完成,所以,虾蟹类钙的需求量更大一些,需要给虾蟹定期补钙。

当水体中无钙时,就要保证饲料中有足够的钙含量或维生素 D含量。

河鲇对钙的需要量为 0.45%,鱼饲料中的钙含量应保持在 0.7%左右。

与之相比,鱼类长期投喂缺磷的饲料,骨骼就会不正常地钙化而造成背部(脊柱前弯症)和头部畸形,部分骨骼生长受阻。

最近发现鲤鱼等由于饲料中的磷含量不足,造成头骨和鳃盖骨部分的骨骼生长缓慢,肝脏和肌肉脂肪浸润,鱼体则表现日趋消瘦。

一般来讲,无胃鱼如鲤鱼比有胃鱼如虹鳟对磷的利用率差,鲤鱼对有效磷的需要量在 0.6%~0.7%,虹鳟0.7%~0.8%。

此外,当鲤鱼饲料中钙含量保持在 0.7%左右时,磷的含量在0.35%~3.14%范围内无论如何变动,鲤鱼对磷的吸收率均为 90%,即钙、磷之间关系很密切。

一般饲料中钙磷含量很丰富,钙磷比例一般为 2:1,另外,植物性饲料往往缺钙,尽管含磷量很高,但磷主要为肌醇六磷酸钙、镁或肌醇六磷酸形式,鱼类不易利用。

动物性饲料的钙、磷一般易吸收,但无胃鱼不能利用鱼粉中的骨磷。据测定磷的有效率,谷物为 33%,动物副产品50%,豆饼 40%。

长期食入过多钙会出现以下副作用:

(1)影响其他无机元素的吸收。

在钙、磷比例的适宜范围内,钙过多可影响 Mg,I、Fe,Mn、Zn和 Cu 的利用。当饲料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处于临界需要量时,可出现这些元素的缺乏症。

(2)降低饲料有机物消化率

(3)引起骨的畸形。

长期采食高钙饲料可使降钙素分泌过多,引起骨的畸形如骨硬化症。

三、来源

当水体钙含量为 14~20 mg/L时,鲤鱼、虹鳟、美洲鲇几乎不要由饲料供给钙。但鱼类磷主要从饲料中获取。

(1)含钙的原料  

①石粉(石灰石粉)。②蛋壳及贝壳粉。③木灰(炉灶中烧过的木柴灰)草灰中含钾过多,不宜用作补充质。

(2)含磷的原料 

①骨粉,一般多用于补磷。②磷酸盐,磷酸二氢钙 Ca(H2PO4)2;磷酸氢钙 CaHPO4·2H2O;磷酸钙 Ca3(PO4)2使用前必须先脱氟。

磷酸二氢钙的利用率高,使用范围极广,水产养殖中虾蟹甲壳薄而软,体瘦,生长慢、活力差,甚至难蜕壳,有时勉强蜕壳后即死亡。

大量补钙后还是没有好转,原因一、长期饲料投喂不足,或使用质量低劣或变质的饲料,原因二、就是饲料缺磷。

预防方法为:投喂优质饲料,补充添加磷酸二氢钙;这样不仅在补钙的同时也补充磷元素,同时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

注意:磷酸二氢钙平时微溶于水,易溶于酸,所以一般磷酸二氢钙与柠檬酸结合复配液体的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由于在海水中和实用饲料配方中的钙、钾、镁含量已相当丰富,海水鱼类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

四、含量与分布

鱼类对钙和磷的需要量最大,它们是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鱼体内总钙量的 99%总磷的 80%存在于骨骼、牙齿和鳞片上,其中以骨骼中含量最高。

在鲤鱼和虹鳟体内,钙占鱼体重的 2%~3%(占湿重的 0.5%~0.6%),其中 80%存在骨中,10%存在皮肤(包括鳞片)中。

磷占鱼体重的 2%左右(占湿重的 0.4%~0.5%),其中50%~60%存在于骨骼中。

成年动物的骨中含有 45%的水分、25%的灰分、20%的蛋白质和 10%的脂肪。

骨中水分和脂肪的含量可因动物的年龄和营养状况稍有变动。

鱼体骨骼钙磷比为 2:1,且变化很小,骨灰中含钙为 36%,含磷 17%,含镁 0.8%,钙磷比例近乎 2:1。

当饲料中长期缺钙、缺磷,骨灰量减少,但灰分组成变化不大,约为 2:1。因此,灰分含量常以去水、去脂为基础估计。

钙磷在骨骼中主要由一种无定形态和非结晶态的化合物[Ca3(PO4)2,CaCO3,Mg3(PO4)2和一种结晶态类似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的化合物形式存在。

幼体骨中非结晶态的含量较高,成年则相反。结晶态化合物很硬,不易溶解。

当然骨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碳酸盐以及少量的 K、F等元素。

据同位素研究,骨中的钙、磷和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骨中不但为钙、磷沉积之处,也是钙、磷的贮藏库,当饲料中的钙、磷供应不足时,则从骨中移用,长此下去,鱼体可能发生软骨病。

牙齿与骨骼不同,牙齿中的钙、磷很少处于代谢状态,故牙齿一旦形成,很少受饲料的影响。

鱼鳞中骨层的化学组成与骨骼是相同的,但其代谢不同,鱼鳞中钙的交换率是骨骼的 3 倍,所以鱼鳞是钙的不稳定的贮藏场所。

血液中钙主要存在于血浆(9~12 mg/100 mL)中,以游离钙、结合钙和螯合钙形式存在。

血液中磷含量较多,一般情况下为 35~45 mg/100 mL。磷在血液中主要以离子态(H2PO4-)形式存在,少量与蛋白质、糖类、脂类结合存在。

五、吸收与代谢

水中钙的含量远大于磷,而鱼类不仅可从饲料中获得钙与磷,而且还能通过鳃和皮肤吸收水中溶解的钙盐和含磷盐,所以鱼类饲料中如果磷含量充足,钙少一点影响不大,鱼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钙而得到补充。

鱼类对磷的吸收主要依赖于饲料,因为天然水体中磷的含量较低而且鱼类对天然水体中磷的吸收率较低。

不同来源的磷对鱼类的有效性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磷酸盐的溶解性越好,其有效性越高;无机磷的利用率高于有机磷。

植酸磷、骨骼磷、CaHPO4,等溶解性较差,利用率也很低。

植物性饲料中磷以植酸磷和非植酸磷两种形式存在。

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分解植酸磷的内源性植酸酶,几乎不能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Sehafer 等1995)。

植物性原料中可利用磷含量与植酸含量呈负相关关系(Nakamura,1982;Riehe 和Brown,1961),植酸含量越高,可利用磷越低。

给鱼补磷时要选用溶解性很强的无机磷,无机磷中磷酸二氢钙吸收更好一些。


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