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配光合,养殖轻松,收益加倍!

百科   2024-12-02 05:10   河南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摘要:实验研究了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添加益生菌( 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对水体中pH值、H2S、COD、NH4+-N、NO2--N 和幼体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提高水体的 pH 值有一定作用,而芽孢杆菌对 pH 值无显著影响;

益生菌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 H2S、NH4+-N 和 NO2--N 含量,其中光合细菌去除H2S 和 NO2--N 的效果略优于芽孢杆菌,而芽孢菌去除 NH4+-N 的能力比光合细菌强;实验中 COD 均在较适宜范围,益生菌对 COD 无显著影响。

5 mg/L芽孢杆菌和1mg/L杆菌 +10 mg/L光合细菌能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在实验中,1 mg/L芽孢杆菌 +10 mg/L光合细菌的综合效果最佳,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具有协同作用。

凡纳滨对虾自1987 年引入我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对虾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虾养殖的生长速度与成活率,且关系到整个对虾养殖过程的成功与失败;

但在苗种培育方面,仍存在育苗滥用抗生素以及使用违禁药物保苗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 。

在育苗过程中使用药物容易导致幼体变态时间长、种苗大小参差不齐、抗病力差、养殖过程中生长慢等问题 。

减少或避免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抗菌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近年来,国内大量文献报道了益生菌在海淡水鱼、虾、贝类养殖方面的实验研究,通过向养殖水体中加入益生菌来调节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控制和减少养殖动物病害的发生,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同样,使用益生菌来营造育苗水体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控制潜在病原发作,是可能减少抗菌药使用的一种措施 。

迄今有关益生菌在育苗中应用的报道多见于贝类和蟹类。

例如 DOUILLE 和 LANGDON将细菌CA2 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太平洋牡蛎幼虫,能促进幼体的生长;

王绪峨等在扇贝的人工育苗水体中施加适量的光合细菌,结果池水中的氨氮 ( NH4+-N) 显著降低,水质得以净化。

NOGAMI 等探讨了有益细菌在三疣梭子蟹育苗中的作用;

阎斌伦等在中华绒螯蟹工厂化育苗中添加微生物制剂 (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明显降低了水体中的 NH4+-N、亚硝酸氮 (NO2--N) 和化学需氧量 ( COD) 含量,提高了幼体变态率。

在对虾育苗中使用益生菌的报道多集中于光合细菌的应用,而关于使用芽孢杆菌的报道却极少。

游锦华和陈怡飚的实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提高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新对虾 育苗成活率和加快幼体变态;

井树桂和庞金钊实践证明光合细菌用于中国对虾育苗具有明显的防治疾病的作用;

崔竞进等用几株光合细菌混合菌液作为中国对虾苗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改善水质、提高变态率及成活率的良好效果。

潘康成等把芽孢杆菌应用到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的虾苗 (体长 0.2 ~0.3 cm) 标粗实验,提高了成活率。

刘建勇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结果表明,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可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改善水质和缩短变态时间。

还未见有关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一起应用于对虾育苗的报道。

本实验在完全不使用抗菌药的情况下,对2种益生菌(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目的在于探讨不使用抗菌药的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推动对虾养殖走向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

实验用对虾无节幼体来自三亚某虾苗厂,其亲本为进口亲虾子二代,实验用益生菌产品一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均为南海水产研究所生产。

试验使用益生菌是以枯草芽孢杆菌 为主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1x10的9次方ind/g;光合细菌浓度为 1x 10的9次方 ind/mL。

实验用水为天然海水经砂滤后,用EDTA-钠盐和氟乐灵等预处理后备用。实验在 0.5m³水体的室内水泥池 (112 cm x80 cm x 60 cm) 中进行,每个池放置 2 个气泡石用小气泵充气,池子上方用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用 GS-333 型自动控温仪控制实验水温在 30 ~31℃之间。盐度保持 30 ~35。

1.2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育苗池分为 5 组,即实验组、实验组、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设有 2 个重复。实验组每隔 7 d 按表1 施用微生物,芽孢杆菌使用前先用过滤海水活化 4 ~5 h;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育苗过程中均不使用抗菌药,实验采用封闭式育苗方式,全程不换水。

无节幼体入池前用 HCHO (甲醛) 和 PVP-I (聚维酮碘) 进行脱毒处理。

幼体开口后根据不同发育阶段投喂适宜饵料,饵料品种有骨条藻、藻粉、BP(虾苗配合饵料,台湾滋丰公司产品)、虾片、车元(虾苗配合饵料,台湾博尚公司产品)、人工饵(虾苗配合饵料,台湾博尚公司产品) 和卤虫等。

投料管理与常规育苗相同。整个实验从无节幼体到仔虾 P14共 24 d。

注释:对虾胚胎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6个时期,即细胞分裂期、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期、肢芽期和膜内无节幼体期(图1⁃16)。

对虾类的幼体发育具有多幼体阶段和渐微变态的特点。对虾刚出膜的无节幼体,需经10多次蜕皮才发育成仔虾,再经过十几次或更多次蜕皮才与成体相似。每蜕皮一次即变态一次,即分为1期。

根据幼体形态构造,分为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发育阶段,即无节幼体6期、溞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3期以及仔虾若干期。

对虾一生要经过若干发育阶段,即:受精卵→胚胎发育→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成虾(图1⁃21);大多数对虾的寿命为1~2年。不同种类的对虾选择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并随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发生迁移。

随着一次次蜕皮,幼体体形增大,形态构造逐渐完善,生活习性也相应变化。

实验在每个发育阶段均进行取样计数,幼体入池当天 ( 无节幼体期)、第 7 天 ( 糠虾幼体 M1期)、第 11 天(仔虾 P1期)、第 14 天(仔虾 P4期)、第 17 天(仔虾 P7期)、第 20 天(仔虾 P10期) 和第 24 天(仔虾 P14期) 进行水质检测。

pH测定采用标准 pH 电极法: COD 测定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NO2--N 测定采用重氮-偶氮比色法;NH4+-N 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硫化氢 (H2S) 测定采用 Na2S203标定法。

采用 Excel 软件和 SPSS13.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先对数据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若有显著差异,再作 Duncan's 多重比较,P< 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实验结果

2.1 益生菌对育苗水体水质的影响

2.1.1 益生菌对育苗水体中 pH 的影响

实验期间 pH 值的变动情况见图 1。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波动都维持在较适宜范围,在育苗后期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实验组和实验组仍然维持较高的 p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实验组和实验组的 pH 值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2.1.2 益生菌对育苗水体中 H2S 的影响

结果见图2,从实验开始到幼体发育至 P7期间,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保持较低的 H2S 含量,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到了幼体发育到 P10时,各实验组 H2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到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实验组和实验组的H2S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中实验组的 H2S 含量最低。

2.1.3 益生菌对育苗水体中 COD 的影响

结果见图3,从实验开始到结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育苗水体的 COD 基本接近; 且随着幼体的发育COD 逐渐上升,到P4时达到最高,随后稍微有所下降;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变化规律相同,组间差异不显著。

2.1.4 益生菌对育苗水体中 NH4+-N 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图4,从实验开始到结束,各实验组和水体中 NH4+-N 的含量基本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P1开始有较大幅度上升; 但在实验后期 (P7以后),各实验组NH4+-N的含量开始低于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实验组和实验组NH4+-N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 P <0.05 )

2.1.5益生菌对育苗水体中 NO2--N 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图 5,从实验开始到幼体 P7期间,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水体中 NO2--N的含量均比较低,但在幼体发育到 P7时,对照组的NO2--N 的含量有较大上升,与各实验组差异显著 ( P< 0.05);

到实验结束,各实验组 NO2--N的含量也上升较快,但实验组和实验组NO2--N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实验组(P <0.05)

2.2益生菌对各期幼体的成活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每个水池放入无节幼体 10 万尾,各个阶段幼体成活率见表 2。

在幼体发育至糠虾至仔虾阶段,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体都有不同程度的黏附污物,在没有使用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加强营养,各实验组的幼体从糠虾幼体 M1期发育到仔虾P1期的存活率平均为 51.2%,而对照组只有28.3%。

实验数据统计表明,当幼体发育至糠虾阶段时,各实验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最终育苗成活率实验组 (32.5% )和实验组育苗成活率 (27.5% ) 最高,与对照组 (8.5%) 差异显著 (P<0.05)。实验组和实验组育苗成活率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3讨论

3.1 益生菌对育苗水体水质的影响

COD 是衡量水体中还原性物质如有机酸、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其数值过高时,会因还原性物质的氧化分解作用而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从而影响到水生动物的摄食及生长。

本实验开始到结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育苗水体的 COD 虽然基本上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均维持在较合适的范围内,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薯性差异,所以没有表现出其他学者报道的益生菌能降低 COD 的效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pH值都维持在较适宜范围内;

但在育苗后期,与对照组、实验组和实验组相比较,实验组(光合细菌组) 和实验组 ( 芽孢杆菌 + 光合细菌组 )仍然维持较高 pH 值,这证明光合细菌对提高 pH值有一定的作用。

这可能的原因是光合细菌去除水体中 H2S 效果较好,降低了水体中 H2S 含量从而提高 pH 值。

幼体发育到 P10时,各实验组 H2S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均具有降低育苗水体中 H2S 含量的作用,到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实验组Ⅲ 和实验组的 H2S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以实验组的 H2S 含量最低,说明光合细菌去除 H2S 的效果略优于芽抱杆菌;

幼体发育到 P14时,实验组的H2S 含量升高,说明 1 mg/L芽孢杆菌的投放量在育苗后期是不够的。

水体中的无机氮包含硝酸氮 ( NO3--N、 NO2--N 和 NH4+-N) 3 种形态,它们可互相转化;

NO3--N 一般对水产动物无毒害作用,毒害主要来自NH4+-NNO2--N

LIN 和 CHE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幼体的NH4+-N安全闯值为 0.16 mg/L,而本实验过程中后期 P4以后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高于此值,但实验组 P1至 P13的存活率还是比较高,说明对虾幼体的 NH4+-N安全闯值还可能受其他因子的影响;

但对照组后期NH4+-N含量和NO2--N 含量与各实验组相比明显偏高 ( 最高分别达 0.48 和 0.47 mg/L),是造成对照组仔虾以后仍然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从图 4 和图 5 可以看出光合细菌降解NO2--N 的能力较芽孢杆菌强一些,而芽孢杆菌降解 NH4+-N的能力较光合细菌强一些,这与阎斌伦等在中华绒蟹工厂化育苗中的研究结果相反,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否与其他环境因素或实验条件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见到其他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作用能力比较的研究报道。

尽管益生菌显著降低了育苗水体有害物质含量,但实验组育苗后期的有害物质含量仍然偏高,所以在不换水的条件下,后期育苗益生菌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有必要提高。

3.2微生物制剂对幼体成活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说明,益生菌对提高育苗成活率效果显著,这点与其他相关的报道结果一致。

1mg/L芽抱杆菌与 10 mg/L光合细菌合用 (实验组Ⅲ ) 和5 mg/L芽孢菌 (实验组) 效果较好。

本实验在幼体发育至糠虾至仔虾阶段,由于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幼体都有不同程度的黏附污物,造成育苗成活率低于刘建勇报道的育苗成活率;

在没有使用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加强营养,实验组的幼体成活率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完全不使用抗菌药的封闭式育苗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不采用其它防病措施,当幼体发育至糠虾阶段时,容易发生病害导致育苗失败,预先施用益生菌可以避免或降低发病率。

综合益生菌对水质的改良效果和幼体的成活率的影响,在对虾育苗中使用芽孢杆菌+ 光合细菌效果最佳,它们具有协同作用效果。

3. 3益生菌在对虾育苗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作为添加到育苗水体中的益生菌,首先必须是“ 无害”,即不会破坏原来的微生态系统和危及幼体健康;

其次是“有益”,即接种的微生物能改善微生态环境和增强幼体抗病力,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菊都能满足这 2 个条件。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利用有机酸、氨和硫化氢等作供氢体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可参与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光合细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约含 70 %),而且氨基酸的种类齐全,还含有生物素、B 族维生素、叶酸、辅酶Q、类胡萝卜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对水产动物起促生长作用;

光合细菌还含有抗病毒因子和多种促免疫因子,可以增强水产动物对水产疾病的抗病能力。

枯草芽孢杆菌是需氧芽孢杆菌中的非致病菌,可耐酸、耐碱、耐高温和挤压,是所有益生菌中稳定性最强的一种。

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可降低消化道内 pH 和氨的含量,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维生素 B 和维生素 C。

可 见,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均兼有改善水质、营养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在本实验中,幼体发育到仔虾之前,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质各项指标均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在糠虾阶段的成活率远低于各实验组,说明育苗早期益生菌起作用的方式可能在于营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和营养免疫,从而提高幼体的抗病能力。

NOGOMI 和 MAEDA认为益生菌可能分泌抑菌物质,竞争生态位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提高幼体的抗病力。

李卓佳等认为益生菌提高水生动物抗病力是通过益生菌与有害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及生存和繁殖的空间,从而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一道阻碍病原菌侵入的微生物屏障。

而在育苗后期益生菌改善水质条件的功能则显得比较重要,因此在育苗的不同时期,益生菌起作用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


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