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银协发布《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4》

财富   2024-11-22 18:28   北京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金融监管总局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改革化险,积极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质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报告》共分九篇,包括运行环境、业务发展、金融支持、改革转型、法人治理、风险管理、党建引领、发展展望和专题研究。《报告》内容完整、案例详实、逻辑严谨、结构清晰,是社会各界了解农村中小银行的重要窗口,为农村中小银行对标学习、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组织,湖北省农信联社牵头,浙江、山西、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江西、福建、陕西、内蒙古农信联社,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联合、广东顺德、吉林九台农商银行,中银富登、兴福、昆山鹿城、章丘齐鲁村镇银行等单位参与撰写。《报告》要点如下:

一、做实做优存贷主业 经营发展稳中向好

2023年,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存、贷款市场份额和排名位居区域前列,整体经营业绩稳定。截至2023年末,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总资产、总负债分别为54.61万亿元、50.66万亿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长9.2%,占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比例分别为13.1%、13.2%。其中,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各项存款总额41万亿元,同比增加3.17万亿元,占总负债比重提升至84.62%;各项贷款总额28.6万亿元,同比增加2.19万亿元,占总资产比重提升至54.82%。云南、贵州、广西等10个地区农合机构存款市场份额超过20%,吉林、山西、河北等10个地区农合机构贷款市场份额超过15%。2023年,农合机构实现营业净收入10314.29亿元。其中,利息收入9162.55亿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2598.73亿元;村镇银行实现净利润70.99亿元。

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全国农村中小银行主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大力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强化农村及边远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覆盖。截至2023年末,农村中小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6万亿元,较好满足粮食主产区、全产业链和脱贫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乡土特色品牌、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科技金融方面,着力构建良好金融服务生态,切实增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末,农合机构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07%。在绿色金融方面,多措并举支持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3年末,农合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9.7%。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续下沉重心,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9%。在养老金融方面,从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如北京农商银行,截至2023年末,累计发展养老服务商户10728家,共安装养老助残POS机18776台,全年累计受理养老券交易1074.7万笔、金额5.7亿元。在数字金融方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渠道、数字化风控、数字化产品为切入点,提升获客能力、网点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推进机构改革转型 系统完善公司治理

全国农村中小银行坚持“一省一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网点、人员、数字化转型步伐,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机构改革方面,山西、河南、辽宁、四川、广西等地农合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新疆、四川多地成立地市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方案获批;村镇银行加速整合,近30家县域银行机构市场化退出或吸收合并解散。在机构转型方面,一是推进网点轻型化、智能化转型,拓展服务范畴,提升服务质效。二是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型,突出干事创业导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优秀干部储备。三是推进数据治理、数据融合、数字风控等数字化转型,以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丰富的数据维度打破信息孤岛,为业务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在公司治理方面,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架构,健全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体系,提升股权穿透管理能力,加强股东行为监测和规范管理。

四、强化金融风险管理 持续夯实资产质量

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认真履行防范化解风险主体责任,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永恒主题,牢固树立审慎合规管理理念,防范化解风险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合规管理,推进合规管理体系数字化建设,围绕合规管理架构职责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事前制度建设、事中机制运行、事后监督评价等步骤,积极打造“合规阵地”、繁荣“合规基因”。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打造以“智能风控中台”为核心,集风险领域“数据资产、数据服务、监测预警、智能决策、风险智控、风控生态”于一体数字风控体系,着力提升智能风控能力。
三是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强化信用风险前瞻防控,加强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防范,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强化不良贷款管理,通过内部处理、资产转让及金融科技等手段处置不良贷款,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截至2023年末,农合机构不良贷款率3.49%,资本充足率12.27%,拨备覆盖率133.1%,贷款拨备率4.65%,非信贷资产不良率1.42%,流动性比例77.85%,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五、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大力弘扬企业文化

全国农村中小银行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全面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持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将“党建+”模式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等工作中,通过金融村官方式协助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知识普及、乡村治理等,把基层党建、金融支农和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
二是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品牌规范、提升、锤炼工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样板、做有示范、干有标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从严,努力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格局。
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开展新时代“挎包银行”行动,推动基层职工之家建设,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文体活动,关心关爱员工,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员工归属感、幸福感,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单位形象日益提升。

六、坚定服务实体经济 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农村中小银行应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层次科学研判,分析面临形势,紧跟时代步伐,迎接新变化、抓住新机遇,坚决扛起服务“三农”历史使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金融监管总局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市场定位,专注主业、主动担当,奋力做好乡村全面振兴、“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是采取差异化、特色化竞争策略,充分利用地理和业务优势,细分、深耕本地市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提供与当地经济环境更加契合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非金融机构公司、行业协会等紧密联系,营造良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环境。四是完善具有农村中小银行特色公司治理与内控管理机制,制定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措施,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高资产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展望未来,农村中小银行将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银行业杂志
《中国银行业》杂志(CN10-1167/F)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同意,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银行业首份全行业公开刊物,于2014年1月正式创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