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以专业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增强非银机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财富   2024-11-05 20:07   北京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大方向。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逐步丰富,金融结构不断优化。这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有益补充。与银行保险机构相比,非银机构主要经营融资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货币经纪等特定领域或聚焦服务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在多元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中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与价值。
在新形势下,为推动非银机构坚守差异化定位,专注主责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实体经济,监管机构着力引导非银机构校正功能定位偏差,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产业结构转型、扩大内需等方面提供特色金融支持,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与扩内需、促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金融供给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由于非银机构在功能定位、业务模式、风险外溢性等方面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较大差异,为充分发挥非银机构的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金融功能,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密集发布了多项与非银机构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展密切相关的制度文件,通过监管赋能,为非银机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根据非银机构的定位和特点,着力构建差异化监管体系,在以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下提升对非银机构的精细化、差异化监管能力。明确了非银机构适用公司治理、资本管理等监管法规的具体标准,进一步强化了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要求非银机构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体系,按照监管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关联交易管理机制,持续增强资本管理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树立合规审慎经营的发展意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着力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对非银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等给予适当规范和调整,优化业务方向和业务结构,促进非银机构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结合业务专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非银机构只有坚持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才能在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非银机构差异化的业务模式,是承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天然实践载体。非银机构须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方面下功夫,不断丰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同时,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在深入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金融创新切入点,持续提升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以特色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4年第10期。




中国银行业杂志
《中国银行业》杂志(CN10-1167/F)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同意,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银行业首份全行业公开刊物,于2014年1月正式创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