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麻醉方案怎么选?

健康   2024-11-08 16:02   湖北  

一般来说理想的麻醉药物应满足起效快、麻醉效果好、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条件。随着舒适化医疗的不断发展无痛胃肠镜已然成为众多患者胃肠镜检查时的首要选择,其麻醉用药方案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单独麻醉用药和复合麻醉用药。本文对无痛胃肠镜的麻醉用药方案进行了梳理(括号内为整理内容来源)

单独麻醉用药

一、丙泊酚(共识)

整体评价:对于镇痛要求不高的诊疗过程,如诊断性胃肠镜检查或胃肠镜下简单治疗如肠息肉摘除等,一般单用丙泊酚即可满足要求。

应用建议: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量为1.5~2.5 mg/kg,可每次静脉追加0.2~0.5 mg/kg,也可持续泵注6~10 mg/(kg·h)。诊疗过程中应维持良好的镇静/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无知觉和体动,直至检查结束。

二、咪达唑仑

整体评价:咪达唑仑具有起效快、遗忘性强等优点。与丙泊酚相比,咪达唑仑应用时的低血压发生率更低,但实用性与安全性略显不足,二者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容易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可明显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且能使患者快速恢复。(文献报道)

应用建议:成人初始负荷剂量为1~2 mg(或小于0.03 mg/kg),1~2 min内静脉给药;可每隔2 min重复给药1 mg(或0.02~0.03 mg/kg)滴定到理想的轻、中度镇静水平。(共识)

三、芬太尼(共识)

整体评价:芬太尼为阿片μ受体激动药,属短效镇痛药。临床常与丙泊酚复合使用,共识也有单独应用推荐。

应用建议:芬太尼用于消化内镜内镜镇静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为50~100 μg,每2~5 min追加25 μg;应用舒芬太尼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为5~10 μg,每2~5 min追加2~3 μg;直至达到理想的轻、中度镇静水平。

四、依托咪酯(文献报道)

整体评价:依托咪酯的安全性与性价比相对较高。依托咪酯可通过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和抑制脑氧代谢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与丙泊酚比较,依托咪酯表现出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更小的呼吸抑制,其在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和老年患者的麻醉应用中体现出一定优势。但由于依托咪酯会导致肌阵挛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应用建议:依托咪酯用于短时间镇静/麻醉时,成年人可采用单次给药,依托咪酯剂量为0.15~0.30 mg/kg,术中可根据需要追加依托咪酯0.05 mg/kg。若需短时间持续给药,可在单次首次剂量后或负荷剂量为10 min内以15~20 μg/(kg·min)的速度给药后,以2.5~7.5 μg/(kg·min)速度维持;也可单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5~0.30 mg/kg后以靶控血浆浓度0.2~0.3 mg/L维持。在预计苏醒前10 min停止给药。为防止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可预注射小剂量阿片类药物或苯二氮䓬类药物。

五、瑞马唑仑(文献报道)

整体评价: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来发挥作用,与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的镇静效果强、起效时间快、术后恢复快、低血压及缺氧发生率低、认知和记忆功能恢复更快且未出现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情况。瑞马唑仑的镇静作用可被氟马西尼迅速拮抗,作用可控。虽然不少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瑞马唑仑的安全性,但作为一种新药,其临床疗效和适宜剂量仍有待研究。

应用建议:操作前可先给予镇痛药物,待镇痛药起效后缓慢静脉注射瑞马唑仑,负荷剂量为0.2~0.3 mg/kg。如果诊疗时间稍长或操作刺激较强,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成年人可单次追加瑞马唑仑2.5~3.0 mg(15 min内追加次数不超过5次)或以0.5~1.5 m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

复合麻醉用药

与镇静药物相关的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剂量依赖性,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镇静药物的剂量可明显减少。

一、国内常用复合麻醉方案

1.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芬太尼/舒芬太尼(共识)

成人可预先静注咪达唑仑1 mg和/或芬太尼30~50 μg或舒芬太尼3~5 μg,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量的丙泊酚1~2 mg/kg,或依托咪酯0.2~0.3 mg/kg。如果选用依托咪酯,宜在应用咪达唑仑和/或芬太尼或舒芬太尼1.5~2 min 后给予,以预防肌阵挛。患者自主呼吸略缓慢但平稳、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托下颌无反应时开始插入内镜,确定无反应即开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如果诊疗时间稍长或操作刺激较强,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可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0.2~0.5 mg/kg 或依托咪酯0.1 mg/kg,也可持续泵注丙泊酚6~10 mg/(kg·h)或依托咪酯10 μg/kg·min。诊疗过程中应维持良好的镇静/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无知觉和体动,直至检查结束。

2.氯胺酮+丙泊酚

氯胺酮是一类常见的静脉麻醉药,兼有镇痛与镇静作用,且不导致呼吸抑制。

(1)1~5 岁的小儿消化内镜诊疗可选用氯胺酮,肌内注射3~4 mg/kg 后开放静脉,待患儿入睡后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持续泵入2~3 mg/(kg·h)维持。如果患儿配合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七氟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再用丙泊酚维持。(共识)

(2)将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用于60~80岁的老年患者中,发现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消耗量,且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且恢复更快,这可能与氯胺酮具有可产生分离麻醉的特性相关。(文献报道)

3.右美托咪定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作用且不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

(1)对于消化内镜诊疗时间长、内镜操作或体位不影响呼吸循环的患者,右美托咪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可使患者安静地处于睡眠状态,呼之能应,循环稳定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一般建议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1.0 μg/kg(10~15 min)后,以0.2~0.8 μg/(kg·h)的速度维持;可复合应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以加强镇痛作用。(共识)

(2)当与丙泊酚合用时,与其他复合组比较,可延长患者的麻醉诱导和恢复时间,且低血压与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达到充分镇静时所需丙泊酚的剂量较大。与0.1 µg/kg的右美托咪定比较,0.3 µg/kg的右美托咪定更适用于老年患者的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文献报道)

二、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的复合用药(文献报道)

1.芬太尼衍生物

阿芬太尼为芬太尼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µ-阿片受体,为超短效镇痛药。研究结果显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与单独使用丙泊酚比较,丙泊酚复合3 µg/kg阿芬太尼可以有效减少咽喉部的伤害性刺激,提高麻醉成功率,且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操作时间和恢复时间。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在老年胃肠镜检查中,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且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起效更快。此外,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依托咪酯诱导后肌阵挛的发生率。

2.哌替啶

哌替啶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其效果约为吗啡的1/10~1/8,在相同剂量下可产生与吗啡同样的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哌替啶复合咪达唑仑的使用方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哌替啶和咪达唑仑复合使用安全性较好,即使深度镇静也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地佐辛

地佐辛是激动κ-阿片受体与拮抗µ-阿片受体的高效镇痛剂,可在静脉注射15 min内起效,以下是一些文献报道的地佐辛复合用药研究结论。

(1)将20 µg/kg地佐辛复合1 mg/kg丙泊酚用于可疑胃癌患者的胃镜检查中,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丙泊酚组的患者比较,复合组患者的呼吸抑制和体动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更小。

(2)评估了丙泊酚分别复合地佐辛、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的患者在丙泊酚消耗量、术后疼痛、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呛咳发生率等方面都表现更佳。

(3)在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比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应用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且患者诊疗满意度更高。

小结与展望

复合麻醉用药相比于单独麻醉用药在胃肠镜检查中更具优势,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更佳,部分麻醉药物用量更少,但复合麻醉用药方案较多,还需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比较和研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依据。在后续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用药的相关研究中,既要考虑到镇静和镇痛效果,更要兼顾用药安全性和经济性。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编辑:吕骁

审核:于丽水



基层麻醉网
基层麻醉网—麻醉专业永久免费网络继续教育平台缔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