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龙教授:值得关注的少阿片策略研究方向

健康   2024-10-19 07:01   湖北  

专家介绍

姚尚龙 教授

下滑查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麻醉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

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医学分会麻醉学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教育麻醉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吴阶平基金会麻醉与危重病学部主任委员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

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三任会长等。

阿片类药物因其成瘾性及其他不良反应,使得去阿片化的声音越来越高,但是其强大的镇痛效果使之在临床医疗中仍无法被取代。目前,暂时无法做到完全去阿片化,然而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许可以从新型药物研发和多模式联合镇痛角度入手。

新型阿片类药物研发

阿片类药物是镇痛领域最常用的药物,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应当具备下列优点:①高选择性、强镇痛作用;②用药后迅速起效;③长效镇痛,用药间隔时间长;④代谢完全,代谢产物无毒副作用;⑤给药方式无创。

由此我们推测出阿片类药物可能的研究方向:①高选择性受体亚型激动剂,增加镇痛强度,减少不良反应;②多受体共同激动药物,同时作用于三种或以上受体,强调受体间的协同作用。

作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的吗啡,在镇痛领域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研究者们对吗啡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其结构的简化上。此类改进卓有成效,既获得了不少更易合成、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更小的镇痛新药,也基本明确了吗啡镇痛药物的药效团及构效关系,为今后新型镇痛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注:1为吗啡;2为吗啡烃类;3为苯吗喃类;4为苯基哌啶类;5为4-氨基哌啶类

图1 吗啡结构的改进

近期研究发现,μ-阿片受体下游除了经典的G蛋白依赖型通路外,还独立存在由β-arrestin介导的信号通路。吗啡的镇痛效应主要通过G蛋白依赖型通路介导,而胃肠紊乱、呼吸抑制、耐受等不良反应则由β-arrestin依赖型通路介导。因此若能发现只激活G蛋白依赖型通路而不激活β-arrestin依赖型通路的偏向性配体,就可能得到镇痛效果强且不良反应少的新型镇痛药。

国内研发的全球首个G蛋白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奥赛立定(图2),拥有起效作用快、代谢产物无活性、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且不良反应小。

图2 奥赛立定:国内研发的全球首个G蛋白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

最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也做了新型药物的研究,杜洋教授联合美国Peter Gmeiner教授团队等,在Scienc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图3)。

图3 杜洋教授等团队发表于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通过分子对接从3.01亿个虚拟分子中筛选出17个α2A-AR的配体,其中许多配体可以部分激活Gi和Go信号通路。其中“9087”和它的两个类似物“7075”和“PS75”,在数个体内疼痛模型中表现出镇痛效应,同时没有镇静的作用和脱靶效应。这些新发现的激动剂展现出高成药潜力,并展现出没有药物依赖(相较于阿片类药物)和镇静作用(相较于咪唑类药物右美托咪定等)的优势。

基于手术类型的镇痛管理(PROSPECT)

PROSPCT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不同手术类型的个性化镇痛管理方式。该理念于2005年由Henrik Kehlet教授提出并很快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它的出现打破了以阿片类药物应用为基础的传统镇痛模式。国际性PROSPCT专家小组包含外科和麻醉科专家,其方案是以神经阻滞+NSAIDS为基础的,基于不同手术类型的个性化镇痛。

PROSPCT的推广提示我们,大力开展、普及神经阻滞(包括局部麻醉),力争100%覆盖,或许是实现低阿片类镇痛的新思维。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编辑:吕骁

审核:于丽水

内容来源:围术期医学论坛

基层麻醉网
基层麻醉网—麻醉专业永久免费网络继续教育平台缔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