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新一轮“双高计划”征求意见稿!新“双高”计划关键点及具体工作开展思路

教育   2025-01-21 09:54   广东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关于建设标准内容具体可开展具体工作的分析:

一、思政工作的引领度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1)校企联合成立联建领导小组,制定组织架构、联建规章制度。

(2)选拔 “双带头人”,定期组织 “双带头人” 参加相关培训。

(3)校企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双学双促” 活动。

(4)学校 “双带头人”教学科研示范,企业 “双带头人” 党员企业实践与管理示范(即带头人成果)。

(5)校企共建党建体验中心(物理空间建设,可考虑与思政实践基地一体建设)。

(6)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融入党建元素,设置党员先锋岗。

(7)开展党建进企业,思政进校园的活动,协同育人。

(8)党建特色学习资源建设(含VR/3D、互动资源等)。

(9)搭建党建在线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可考虑与思政在线平台一体建设)

(10)校企开发党建手册与教辅资源(AR形式)。

(11)搭建“双区”党建智慧课堂(与社区的党建活动中心联动双师课程)。

2、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1)规划设计思政育人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

(2)组建专业团队,收集近十年典型成功案例,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建立劳模故事、企业文化案例库,将案例融入教学。

(3)建设思政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建设)。

(4)建设思政教学资源库,校企开发思政课程资源(含AVR)。

(5)校企开发思政教辅与手册与教辅资源(AR形式)。

(6)整合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B 站等新媒体渠道,创建思政融媒体中心,定期推送更新。

(7)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融入思政育人元素与文化建设。

(8)组织学生按学期、分批次开展红色研学实践。

(9)搭建思政在线学习平台、线上红色博物馆、虚拟纪念馆等。

(10)按年级、专业组建思政学习社群,开设直播课堂,邀请专家学者、网红思政教师在线答疑解惑。

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1.建立需求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解读国家战略与地方产业,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

(2)编制专业群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组建专业群,规划专业群人培方案、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

2.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1)整合资金渠道,设立专业群建设专项基金。

(2)梳理区域核心企业的高技能岗位和工种,形成详细的岗位能力画像。

(3)调研毕业生的去向与岗位匹配度(持续跟踪,形成调研报告)。

4.与企业搭建就业供需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辅导

三、条件基础的支撑度

1.学校内部条件的支撑度

(1)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参见金师部分)。

(2)组建教学创新团队。

(3)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参见金基地部分)。

(4)设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

(5)制定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运行、考核评价等制度。

(6)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质量保证系统软件或平台)。

2.学校外部资源的支撑度

(1)与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相关协议。

(2)争取企业设备捐赠、资金投入。

(3)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就业岗位和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4)校企共建课程与教材(参见金课、金教材部分)。

(5)校企共建技术服务(参见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6)校企共建公共服务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孵化等)。

(7)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研教材、课程、共建基地,协同育人等)。

(8)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标准研制、课题研究、技术攻关。

四、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

1.打造“‘匹配需求、要素集聚”的金专业

(1)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三区融合育人)。

(2)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共同制订人培方案,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等,企业深度参与人培过程。

(3)升级校内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4)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多方协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化、工学交替培养)。

(5)课程融入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X标准等,实行课岗证融合。

(6)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之间的学分转换

2.打造“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金课程  

(1)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

(2)组织名师名匠,典型岗位能力梳理与图谱(模型)绘制,校企联合开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形态一体化课程。

(3)应用数字化技术升级传统课程(转换为数字化资源)。

(4)构建“院校+企业+社区”的多方直播互动课堂(校内校外联动)。

(5)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情境创设、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与课业评价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课内+课外自主探索)

3.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金教师

(1)师德师风建设(包括政治学习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建立量化师德考核指标与考核机制、成立师德师风监督小组日常监督管理)

(2)制定企业人员聘用机制以及考核激励机制等。

(3)设立产业教授特聘岗、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4)聘请大国 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技艺传承人等兼职兼课

(5)制定或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职业发展制度等。

(6)校企合作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企业提供实践岗位。

(7)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岗锻炼(满足一定时间与输出成果)。

(8)组建产教虚拟教研室,开展校企、校校联动的教研活动。

(9)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综合能力

4.打造“双元开发、形态多样”的金教材

(1)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名师名家名匠组成)。

(2)把课程改革催生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以案例、专题、拓展阅读等形式融入教材。

(3)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凡编必审” 、“凡选必审”严格执行审核、选用标准和程序。

(4)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以典型生产项目、实践案例等为载体)。

(5)校企合作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工作计划书、质量检测手册、工具书等)。

(6)校企合作开发数字教材(例如电子书、H5、AR、交互动画等)。

5.打造“场景真实、开放融合”的金基地

(1)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组成的实践中心理事会,以产教融合项目驱动运营,制定成本分担策略。

(3)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包括硬件、实训软件、虚仿资源共享平台等)。

(4)建设数字远程实训平台。

(5)开发典型生产性实训项目。

(6)制定与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

(7)建设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数字化系统

五、政策机制的保障度

1、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1)申报地方政府项目,或跟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和中长期工作规划关联纳入。

(2)建立教育、财政和有关部门会商机制。

(3)定期与上级部门汇报建设进度

2、行业企业深度擦浴

(1)牵头组建或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合作企业增设“产教合作项目” 板块,制定详细管理流程与激励考核机制。

(3) 校企合作开展行业调研,举办产教对接活动。

(4)成立产教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

(5)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增加产教合作项目专门章节,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与反馈。

3、学校保障措施有力

(1)建立校行企定期沟通机制。

(2)梳理项目预算清单,类目细分,向相关部门精准申请专项拨款,企业以设备捐赠、技术入股、订单式培养付费等形式参与项目。

(3)跟踪国家、地方教育政策动态,依据政策导向主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4)制定《专业群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

(5)定期举办专业群改革创新案例分享会。

(6)完善新双高项目管理体系,引入项目管理软件。

(7)制定绩效评价制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年度自评、中期校外专家评估、终期综合验收评价。

六、成果成效的贡献度

1、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1)设立产业观察哨,与政行企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获取产业政策文件、统计数据、行业报告,动态更新人才需求信息。

(2)与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3)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培训等,采取 “双导师” 模式。

(4)为企业提供在职人员技能提升培训(按需定制)。

(5)校企联合开展社会人员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

(6)在校内建立校企校园示范店,开展派单就业与微创业,“做中学” 强化技能。

(7)寒暑假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开展带薪实习、顶岗实习,企业安排导师老带新。

(8)针对在职人员,开设专科、专升本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

(9)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进 “书证融通”。

(10)共同组建校企科研创新团队,定期开展交流会议。

(11)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有条件的话)。

(12)校企联合调研技术服务攻关难点痛点,或新产品研发可行性与收益性。

(13)校企梳理科研转化或者技术攻关的项目或课题,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责。

(14)针对合作项目与课题,联合开展研究与实验等(例如学校负责技术优化、小试中试,企业投入资金、场地、设备、生产测试等),科研成果及时申请专利或专著权等,或申报成果奖等

2、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1)建设终身学习平台,面向社区全龄人群开放。

(2)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型的培训,例如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新科技应用培训、科普科教培训。

(3)联合社区设置学习服务站,定期组织学习沙龙、分享会、心理辅导服务等。

(4)联合政行企,优化技能培训体系,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持续发展。

(5)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活动(例如南粤家政系列培训)。

(6)开展直播电商相关培训,指导农民直播带货。

(7)联合政行企,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乡村旅游推介会。

(8)协助政府开展东西部协作(例如南粤家政粤桂、粤黔劳务对接合作)。

(9)与西部地区职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选派师资赴西部授课,合作帮扶就业与创业。

(10)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提供远程教学、答疑辅导。

3、对职业教育的贡献度

(1)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2)组织骨干教师参与行业标准研制工作。

(3)定期开展总结会,筛选出首创性、突破性亮点,例如三区融合模式。

(4)参加教育界各类活动,宣传办学成果与经验,邀请各类学校参访交流。

(5)利用官网、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办学成果。

4、对国际交流的贡献度

(1)举办或参加各类国际交流活动。

(2)邀请国际职教专家入校讲座或培训。

(3)引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融合到专业课程中。

(4)与欧美、亚太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交换、联合培养项目。

(5)针对走出去企业,提供职业培训。

(6)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7)挖掘专业优势与特色,借助国际职业教育展会、学术论坛,宣传推广中国特色专业与课程标准,邀请国际媒体、教育机构实地考察报道,提升知名度。

(8)整合国内优质教学资源,翻译改编,拓充国际化教学资源库,全球免费开放。

5、核心利益相关者满意度

(1)与教育咨询公司、市场调研机构开展合作,成立多方成员构成的监督小组。

(2)每学期开展一次问卷调查,覆盖全体在校生;毕业后半年、一年、三年分别追踪回访;每学年针对合作企业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抽样调查。

(3)针对调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4)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反馈与改进。


(文章来源:新时代职教发展)

教学能力比赛各种模板下载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02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图


教学评主要面向有效教学的实践讨论,即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问题。教学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增值评价。


03

课程思政融入图


教学能力比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04

岗课赛证图例


教学能力比赛指南明确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改造,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下是两个岗课赛证的图例。


  国赛比赛模板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教学设计小师傅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 教学比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