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标准引领 . 双元共育 . 实践强化 . 平台支撑”的技术工匠式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   2025-01-16 07:18   山东  

    学院深入开展工匠式人才培养,结合区域电力产业现状,依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识岗—跟岗—轮岗—顶岗”四级递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团队协作“共同体”,共建“智慧电力工程实训基地”,打造人才培养、师资和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校企共育平台,为区域“工匠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一、实施背景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基于此,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启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学徒制试点建设,创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工匠式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校企协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标准引领,形成中国特色学徒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体系
联合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电力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双主体、双场域、双实践、双导师”的《中国特色学徒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构建“识岗—跟岗—轮岗—顶岗”四级递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识岗阶段在校进行专业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在企业穿插进行职业认识实习;跟岗阶段在校企进行工学交替式跟岗实习,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性较强的《电力系统基础》等理论课程教学,企业主要完成《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等实践性强的课程;轮岗阶段主要在企业完成对高压开关、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等实习实训;顶岗阶段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下完成电力设备的运行调试等顶岗实习任务,通过四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安全至上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产教融合,构建分层、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立足电力行业特色优势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构建了学徒标准与学业标准相结合的“专创融合、课岗融通”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明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岗位工作内容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任务设计,做到岗课对接,以岗定课。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做到课证融合,以证定标。构建“校-省-国家”三级大赛体系,做到课赛融通,以赛提技。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实现校企协同发展、成果共享,协同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

图1 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强化实践,形成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构建对接电力产业链的双轨融通的实践课程体系
以课程综合性实践、专业综合性实践、自主实施性实践逐层递进,分步开展通识教育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能力实践、素质拓展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构建“基础课程实训—专业课程实训—创新课程实训—毕业综合实训”及“职业认知—识岗实习—跟岗实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双轨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严格规范实践环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2. 建成虚实结合、对标工程现场实际的教学环境
开发清洁能源发电、电力线路运维等虚拟仿真资源及数字沙盘,便于学生开展输电线路巡检、线路通道、交叉跨越等知识技能点的沉浸式训练,有效解决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三高三难”痛点和难点。通过“以实带虚—辅助认知”“以虚助实—加深理解”和“虚实结合—强化技能”,在对标现场实际的虚拟仿真环境反复沉浸式训练,全面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图2 智慧电力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四)校企协同,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元双师”教师团队
实施“一体两翼五步”团队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依托学院“教师职业发展工程”等开展师德教育,赋能课程思政育人。教师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总结形成基于电力生产过程,适用于教学的案例库,依托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项目式实训教学;开展风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等研究项目,有效推动电力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平台建设,形成电力技术类人才共育保障体系
1. 搭建校企融合、校际联合的人才共育平台
组建“智慧电力”联盟,成立“现代能源电力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电力技术类人才共育平台,出台《“现代能源电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等,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校企联合成立“电力产业学院”,打造对接区域电力技术类龙头企业的“电力工匠班”,共育电力技术类能工巧匠。
2. 打造开放共享的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针对师生需求建成专业教学资源,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建成包含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指导的专业资源,高度匹配岗位工作内容的《电子技术》等课程资源25门,个性化课程300余门。为满足员工技术技能提升培训需求,建成培训课程、企业案例等4类培训资源,结合企业工作流程,开发活页式教材、设备操作手册2类教材。针对社会需求建成特色资源,让社会学习者感受电力带给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变革,牢固树立用电安全理念。
三、成效成果
1.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专业群近5年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 38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对口就业率超 80%,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全国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6项,自治区级奖项85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国际级银奖 1项、国家级奖项14项、自治区级奖项14项,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人、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参军入伍典型事迹1人。
2.教师团队“双师素质”显著提升
近5年,教师团队为企业提供可再生能源替代、高压线路除冰等技术服务2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9项。主持开发国家电网继电保护等11套培训方案,参与国家电网实物模型与虚拟现实方面课题研究3项,参与电力企业光伏治沙接入系统等项目6项。主持参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10项。培育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技术能手,获评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来源: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教科研融汇


   教学能力比赛各种模板下载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02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图


教学评主要面向有效教学的实践讨论,即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问题。教学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增值评价。


03

课程思政融入图


教学能力比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04

岗课赛证图例


教学能力比赛指南明确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改造,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下是两个岗课赛证的图例。


  国赛比赛模板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教学设计小师傅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 教学比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