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价功能的价值分析与路径优化

教育   2025-02-04 10:01   山东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价功能的价值分析与路径优化

李明佳

摘 要:从评价功能的新视角,诠释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针对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一些不良影响因素,提出了认识纠偏、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机制调整、突出评价功能等优化路径,丰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研究视角,并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提供借鉴。


自 2008 年举办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下,为职业院校与社会各界搭建了加深了解、建立信任的优质平台。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到社会和职业院校的高 度 重 视 并 广 泛 开 展,高 素 质 技 能 人 才 脱 颖 而出、大放光彩。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有免试入学政策,这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鲜明信号,对于职业院校产生的长远影响远远超过大赛本身。本文拟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内在逻辑、可行性分析和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探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价值内涵。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内在逻辑



(一) 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契合


职 业 院 校 技 能 大 赛 是 展 示 职 业 院 校 教 学 水平、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一个重量级舞台,是政府、企 业、学 校 共 同 组 织、共 同 参 与 的 赛 事 活动,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大赛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真实工作过程的任务要求以及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来确定考核内容和标准,其工作环境及所需设备均模拟企业真实情况,旨在检验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技能水平。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能否适应企业岗位和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需求,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高低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子之一。所以,从目标达成角度看,技能大赛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是高度契合的。


(二) 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采用的载体相同


大赛规程、竞赛标准和评价准则是保证技能大赛顺利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技能大赛实施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连接载体。在制定竞赛规程、竞赛标准和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充分表达意见,不但要真实体现行业、企业所需的技能和流程,也要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际。通过有效融合和链接,将行业发展、企业技术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体现出来,职业院校通过确定的可量化的技能要求,将 新 技 术 和 新 标 准 进 行 详 细 分 解,并 将 职 业 标准、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高效精准对接岗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选取的路径相同


职 业 院 校 技 能 大 赛 主 要 检 验 学 生 的 实 践 技能,需要按照企业岗位需求,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赛前训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技能。学生 参 加 大 赛 需 要 具 备 和 掌 握 扎 实 的 基 础 理 论 知识,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置身在仿真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在模拟工作中训练和掌握技术要领,将大赛内容与课堂学习内容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价值分析



(一) 从参赛者层面,体现出对学生自身素质的高标准要求


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采取“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的四级运行管理模式,学生参与 大 赛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非 常 高,通 过 刻 苦 训练、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但是,不管参加哪一层次的技能大赛,参赛者在职业技能、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并在不断训 练、比 拼 的 过 程 中,增 强 自 信,提 升 沟 通 能力,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都深刻表明,职业大赛不仅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在心理素质、创业能力、自我评价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 从职业院校层面,体现出对自身价值和培养能力的综合评价


技能大赛有着“展示、宣传、评价、激励和导向”功能,对展示职教魅力、改变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低认可度和偏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对职业院校来说,技能大赛能够对其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从人才培养质量层面,体现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


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 方 案》 明 确 了 对 职 业 教 育 学 生 的 三 种 评 价 方式:一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二是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三是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 技 能 水 平 为 核 心,建 立 职 业 教 育 质 量 评 价 体系[4]。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实施层面必须兼顾个体差异、职 业 差 异、行 业 差 异 等 多 方 面 要 求。目 前“职教高考”与“1+X”证书制度仍处在探索阶段,而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的评价具备很高的现实契合度。一是技能大赛具有完备成熟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与标准;二是参与者均为职业院校学生,能够真实展示其技能水平;三是职业院校普遍参与和接受职业技能大赛,高度认可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路径优化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工具,需要在认识纠偏、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机制调整、评价应用等多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其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的认可度和权威性。


(一) 正确认识和定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以技能评价为核心的考核过程,而职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正确认识和定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使其成为彰显客观评价优越性的评价工具,凸显其评价职能。第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本质上是一项竞赛,是培养选拔学生的手段,学生通过努力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获得最新行业信息。轰轰烈烈抓竞赛而忽略技能教学,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可取。第二,理性认识职业院 校 技 能 大 赛 存 在 的 问 题。大 赛 存 在 管 理、制度、结果应用等方面的不完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出台系列管理制度,使大赛充分发挥其效能。


(二) 对标产业发展,确立动态调整机制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产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为了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完美地行使其评价职能,必须及时吸收、借鉴新的测评技术,主动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变化。一是在大赛的赛项内容、评价标准上与当前的产业发展、工作岗位紧密对接,形成良好互动。二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专家队伍,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赛项设置、竞赛内容、竞赛规则和评价标准需要吸收不同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切实可行并反映当前行业、企业的岗位现状与技术手段。同时,反馈通道必须畅通且有效,教师、学生、从业者的反馈建议也要渗透在大赛的方方面面。在科学、公平、真实的基础之上建立大赛动态调整机制,可以实现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三) 借鉴“世赛”,优化技能评价标准体系


2020 年教育部发布的 《关于举办 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 中明确提出“检验教学成果、体现世界技能大赛理念”等要 求。世 界 技 能 大 赛 标 准 相 对 具 有 较 高 的 权 威性,其评价标准体系较为科学,评价结果较为公正。《职 业 院 校 技 能 大 赛 执 行 规 划 (2023-2027年)》(以下简称 《规划》) 给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以提升职业院校师生技术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从“健全赛事体系”“优化赛项设置”“改进大赛合作机制”“建强专家裁判队伍”“完善大赛管理平台”“加大品牌宣传”等关键改革点入手,通过系统推进,使大赛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推动形成适合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的标准体系。


(四) 规范管理,突出评价功能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需要在国家层面,由政府主导建立科学完善的竞赛制度,从而在根本上保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科学、常态化、系统性的教育过程。只有在公平公正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技能大赛才能起到对人才培养的科学评价功能。


评价有两方面的实际功能,一是问责,二是改进。在现实情况下,问责的功能更加突出和明显,占据着主导地位。“以评促改”力度和关注度不够,效果不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评价工具,要突出改进功能,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而摒弃“精英培养”“金牌效应”,真正将竞赛作为常态化的教学引导手段,实现竞赛标准、竞赛内容下沉与渗透,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加大校赛的重视力度,多下功夫,实现赛项与区域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同时尽可能实现校赛对专业和学生的全覆盖。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已经得到社会、职业院校的广泛认可,其作为评价工具并形成和提供准确有效的测评结果还尚未涉及。本文提供一个研究视角,旨在让全社会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作,不断强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价功能,把技能大赛打造成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以及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

|以上内容来源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助教删除!

教学能力比赛各种模板下载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02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图


教学评主要面向有效教学的实践讨论,即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问题。教学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增值评价。


03

课程思政融入图


教学能力比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04

岗课赛证图例


教学能力比赛指南明确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改造,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下是两个岗课赛证的图例。


  国赛比赛模板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备注“进群”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教学设计小师傅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 教学比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