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成果简介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该产业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融合,催生了一批需要能力多元的新职业新岗位,急需一批跨专业融合、多岗位适应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为此,专业群通过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打造了南方测绘分院、智迅诚分院等6个特色产业学院新载体,赋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探索,形成特色的“岗课对接、课赛研创”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专业群建设特色更鲜明,工匠培养成效更突出,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效应显著增强。成果荣获2023年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被全国41所高职院校借鉴应用,典型做法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测绘、中国教育电视台等21家媒体报道。
(一)面向新需求,打造特色产业学院,创新现代工匠培养模式
面向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新需求,着力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校企双主体育人运行不畅、培养口径单一等教学问题,专业群与产业行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南方测绘分院、智迅诚分院等6个特色产业学院新载体,形成产权高度合作、资源深度协同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充分整合企业仪器设备、生产经营环境、生产性项目、培训案例等优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共同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及时迭代课程教学内容,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的科学对接:一、二年级打通培养,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产业学院结合工程项目融合培养;三年级根据学生个性化需要和企业多样化人才需求,进入产业学院进行项目化课程培养,创新校企共育现代工匠模式(如图1)
图1 校企共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
密切跟踪行业新动态,对区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全面调研,明确专业群的三大核心岗位群及对应35个岗位核心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课程”对接原则,凝练岗位核心能力四个维度,对应四个层次的课程组,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同步嵌入“赛研创”活动到课程,形成“思政引领、岗课对接、能力为重,赛研创嵌入”分层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校企共建教学创新团队、共修课程标准及内容、共建教学资源及新型课程,共同打造课程平台及实施课程教学,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培养,将测绘行业国家需求、地方期待、产业变革动态与英模事迹贯穿日常教学,实现学生德技并修(如图2)。
图2 “思政引领、岗课对接、能力为重,赛研创嵌入”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校企共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开发“课赛研创”融合的新课程,构建“课中学、赛中练、研中思、创中领”四阶递进培育体系:
①课中学:利用优慕课等教学平台,构建教师主导、人人参与的多形式课程教学活动,采用混合式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学有所想”。
②赛中练:通过“课赛融通”将测绘、GIS 等技能竞赛与《测量技术基础》《GIS 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结合,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和学习评价。学生经过多级竞赛体系训练,实现“赛有所长”。
③研中思:组建师生双创工作室,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遴选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项目,师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申报知识产权,达到“研有所专”。
④创中领:优选顶尖学子进入现代工匠卓越班和创业兴趣班,自主建立研发小组和创业团队,对接企业创新需求开展项目研究和创业孵化,参加“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让精英学子“创有所成”。通过上述培育体系,实现赛教融合、研创并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岗位复杂问题的复合专业能力(如图3)。
图3 “课赛研创”四阶递进培育体系
(四)遵循“ 四位一体”分类,构建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培养质量
按照过程评价、岗位技能评价、成果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四位一体”分类,重新构建其专业群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图4):一二年级阶段的专业课程主要采用过程评价方式,三年级阶段采用岗位技能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加“研、创”教学环节,采用过程+成果评价的方式,对毕业生质量采用社会评价的方式。构建了评价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反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优化教学过程。
图4 “四位一体”分类教学评价体系
(一)专业特色鲜明,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建成国家骨干专业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专业1个,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1个、省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转专业2个。在历年“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各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均居前列,2023年专业群的综合评价排名在同类专业群中名列全国前二。
(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成果累累
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9项,国家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2项,省级技能竞赛1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项19项,师生共同产出专利、软著17项(如图5)。
近5年来为行业培养4200多名测绘现代工匠,占广东省本土培养该类人才的60%以上,学生毕业后加入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参加了沙特JEC 港疏浚与吹填工程、老挝磨丁至万象铁路工程、马来西亚沿海公路控制测量工程等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项目。投身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国土三调、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等国家重大工程。参与港珠澳大桥、广深高铁、广州地铁等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项目。
图5 部分获奖展示
(三)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获得突破性奖励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2023年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团队获2023年国家第三批创新教学团队,《工程测量》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培育单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入选发改委十四五教育强国储备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实践基地,牵头参与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师团队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6项、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如图6)。
图6 部分获奖展示
(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获多方高度认可
专业群教师团队聚焦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实景三维、海洋探测、精密工程测量等关键技术研发,承接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近160项,技术服务到款额近870万元,登记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3项,科研成果转化经费破百万元。承接6个国培项目,开展6 个“1+X”证书试点,校企共建4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广东区域管理中心,开展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社会服务效益金额近5300万元。(来源:广东工贸校测绘遥感信息学院 张金兰)
教学能力比赛各种模板下载
02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图
教学评主要面向有效教学的实践讨论,即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问题。教学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增值评价。
03
课程思政融入图
教学能力比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04
岗课赛证图例
教学能力比赛指南明确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改造,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下是两个岗课赛证的图例。
国赛比赛模板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