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形成背景
信息化、工业化有机融合(两化融合)是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方略。当前,“两化融合”正在向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纵深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既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又熟悉行业业务模式及流程的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重要制约因素。1.学科交叉不够,学生知识面窄,难以适应两化融合对多学科知识的要求。导致在现有体系下很难培养既熟悉工程与数字信息技术,又具有良好管理素养的融合型管理人才。2.学生实践机会少,对数字化转型实际缺乏足够的认知。表现在学校实践育人环节虚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意愿与动力不足,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少,即产教协同做不实。3.科教融合推进难,学生科研训练少,缺乏在数智时代不断创新的能力。表现在教师科研成果、科研经验难以向教学过程有效转化,学生获得科研训练的平台少。针对上述问题,该成果以2005年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校内优势学科,从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切入,按“两化融合型”(工程与信息知识兼备、工业工程与信息管理素养兼修、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人才培养定位,将行业资源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两化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构建了面向两化融合的课程体系。集成学校一流学科资源,建成了覆盖工业、工程、信息、数据四大知识模块的42门课程,并实现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知识渗透与师资、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了项目式嵌入的校企协同方式。通过融汇行业资源,创新了沉浸式、竞争性的“军演式实习”模式,提出了任务驱动、深度合作的“校企双向兼职”与“引企入校”计划,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难题。➢打造了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实践平台。借助于跨学科师资,建立了“智能决策”“可持续能源系统”等5个交叉“主题创新区”,90%以上学生参加了主题创新区活动,打造了多学科支撑、“教-科-训-赛”一体化的融合型创新平台。➢形成了以行业精神为引领的思政教育模式。利用“三航”文化资源优势,将学生价值观塑造与对航空航天精神的挖掘、阐释、体悟、宣传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南航特色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十年铸一剑,“两化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从事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占到80%左右,为两个强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南航管理人才培养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课程体系改革呈现“知识交叉、专业渗透、共建共享”特点,为学生应对“复杂问题”奠定了知识架构的基础;实践能力训练呈现“项目牵引、以老带新、内外协同”的特点,为学生应对“现场问题”增强了更多的自信;创新能力培养呈现“主题交叉、场景嵌入、多学科支撑”的特点,为学生应对“疑难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价值观塑造呈现“融入课堂、融入科研、融入实践”的特点,为学生应对“发展问题”夯实了思想道德的基石。此外,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双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开发了9门国家一流(精品)课程,其中线上一流、线下一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5门,占全国该学科1/10,出版了1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成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大赛中摘金夺银达20余项,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良好示范作用并被东方时空等媒体广泛报道。二、成果主要内容
构建交叉课程体系。按照“工程与信息知识兼备”要求,集成校内学科优势,建立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类课程共11门、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共12门、数据科学课程共20门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新技术发展对课程进行动态迭代。打造一流平台课程。按照“工业工程与信息管理素养兼修”要求,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融合建设思路,打造系统工程、运筹学、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决策等平台课程20余门,9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精品)课程。建立融合型师资队伍。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专业师资进行一体化建设,建立了60余人跨专业教师队伍。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在行业内设立了32个实习基地,建立成飞-南航“智汇蓝天”等14个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并为优秀学生提供赴新加坡、捷克参加为期3个月的“海外实习计划”。推出“校企双向兼职”计划。先后有成飞、商飞5名企管人员、学院12名教师进入该计划。创新“军演式”实习模式。围绕数字化转型中的真题,跨专业组队、多团队竞赛,成绩由企业说了算,使实习具备场景沉浸式、对抗性特点。做实“引企入教”工作,开设《智能制造与运营》等5门企业课程,联合编写《航空制造与IE应用》13部专业教材,其中,江苏省重点立项教材8部,工信部规划教材4部。(三)推进科教融合,实现“教-科-训-赛”一体化
挖掘“三航”典型管理案例。连续7年实施“青年教师暑期赴航空企业工程实践”培训项目,挖掘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30余个,提炼科创项目20余项;成立两化融合“主题创新区”。建立先进制造与智能决策、可持续能源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等5个“主题创新区”,每年向全校公开发布课题。“教-科-训-赛”整体化设计。从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到主题创新区试水,再到现场实训,最后凝炼参赛,使理论教学与实战训练做到无缝衔接。成立“三航”文化研究专班。开展国防军工的研究与开发,从“两弹一星”精神、“航空报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挖掘育人的精神宝库;设立“三航”文化研究专项。鼓励师生开展以“弘扬奋斗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通过“凤回巢”请进来。邀请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C919总师吴光辉院士、“天问一号”总师孙泽洲等杰出校友讲授“思政公开课”;通过“国防企业面对面”走出去。连续20年开展暑期专项实践活动,师生走进国防企业,学习军工人奋斗精神,激发产业报国情怀。三、成果主要创新点
面向两化融合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工程与信息知识兼备”“工业工程与信息管理专业素养兼修”“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规格要求;在专业建设中,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专业融合建设、服务于“两化融合”的建设思路;在具体资源建设中,从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四个融合”入手,实现了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了包括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一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国家一流专业在内的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按照“工程与信息知识兼备”要求,集成校内学科优势,建立了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类课程、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数据科学类课程共43门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跨学科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并根据新技术的出现对课程与内容进行动态迭代。按照“工业工程与信息管理专业素养兼修”的要求,集成和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了系统工程、运筹学、灰色系统、应用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等两化融合管理平台课程27门,其中9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精品)课程,并建立了对课程内容进行定期更新迭代的制度,确保了课授知识先进性。通过融汇“三航”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建设了一批面向两化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立了以跨学科“主题创新区”为平台、“多学科师资共同体”为保障的科教融合方式;搭建了沉浸式、竞争性、综合性的实训平台,创新了一种以“军演式”实习、“校企双向兼职”“引企入教”等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校企协同做不实、科教融合落实难的困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开辟了新路径。通过真刀真枪做有用的实习,校企合作的生态普遍改善,相继建成了成飞、商飞、金城、黎明等一批实践基地,实习生成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抢手货”。四、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在校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国“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摘金夺银20余项,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200余篇。40%以上学生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深造。他们中涌现了一批全国典型:阿恩克其获评2019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十人,江苏唯一),嘎玛白姆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王小珂被中宣部授予2020年度全国百名“最美志愿者”。毕业生在国防军工、先进制造企业从事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的约占80%,因专业融合优势受到现代制造企业普遍欢迎。《东方时空》专题报道了学院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赵铭远牵头的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获韩正副总理的高度肯定,刘明开发的牧星智能仓储机器人在央视重磅报道,何烜彬入选2020年度“30岁以下福布斯精英榜(企业科技类)”。(二)主题创新区、军演式实习等特色做法在校内外推广应用 “主题创新区”链接了教师的想法与学生的科研兴趣,发挥了多学科教师团队与科研平台的作用,优势日益显现,该模式在校内迅速得到推广复制,相继成立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50余个主题创新区,同时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得到推广应用。“军演式”实习吸引了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参与,学校之间“同企竞技”,《中国科学报》以:“军演式”实习:打造学生实践能力的“跳板”为题进行了报道:“军演式实习有效地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习‘难’、实习‘虚’的问题,使实习成为知识跃变为学生素质能力、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推进器”。在此基础上主办了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竞赛、江苏省“致善”大赛,共计40余家高校参与。(三)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积极评价教育改革思路受到媒体关注。《新华网》《腾讯教育》《腾讯视频》就数智时代给教育带来的影响、管理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对学院进行了介绍与专访。《新华日报》对学院“学科融会、校企融通、科教融创、中外融合”的做法作了专门介绍。成果获同行专家好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校长、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南京财经大学校长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军演式实习、主题创新区等做法具有原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办学特色受到中央领导肯定。2020年,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作为“全国文明校园”高校唯一代表,郑永安书记作了大会发言。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对南航立足行业特色加强育人工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主要完成人:周德群、朱建军、邓晶、王群伟、虞先玉、涂志宏、关叶青、朱庆缘、吴菲、丁浩、刘丽丽、时茜茜、欧阳林寒、米传民、刘小杨 教学能力比赛各种模板下载
![]()
![]()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02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图
教学评主要面向有效教学的实践讨论,即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问题。教学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增值评价。
![]()
![]()
![]()
03
课程思政融入图
教学能力比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
![]()
04
岗课赛证图例
教学能力比赛指南明确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改造,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下是两个岗课赛证的图例。
![]()
国赛比赛模板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
![]()
![]()
![]()
![]()
![]()
![]()
![]()
![]()
![]()
![]()
![]()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
由于群内人数较多,为了保证群质量,改为加管理员邀请方式![]()
小师傅参考网上图片制作的PPT可以编辑版实施报告源文件,已上传小师傅备赛群网盘,欢迎未进群的老师进群领取,进群方式见下文(作图不易,仅做学习交流,非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