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刊登于《劳动保护》杂志2025年“论坛”栏目,作者周圆、张洁,单位系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作者刘怡喆、童桐、李崇赫,单位系北京市应急管理青年人才促进会。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及应急避险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强烈关注。推动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将有助于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逃生技能,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首都安全。
基地参观的主要人群词云图
近年来,北京市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自发性地借助部分公共资源,陆续建立了一批规模不同、类别不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体验场所。根据中办、国办以及应急管理部有关要求,自2020年起,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分类分级评估标准》,对本市已建成的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分类分级评估,不断引导基地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01
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概况
经调研,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全年对外平均开放259天、平均接待人数为18682人,进馆参观群体主要为辖区内社会公众、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虽有部分基地能够获得稳定的政府拨款或学校预算支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基地存在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以维持运营。资金缺口可能是由于基地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高,或者由于参观人数和培训学员数量不足,导致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
还有一些基地采用公益性免费的方式提供服务,这些基地通常依赖于政府拨款或社会捐赠等方式来维持运营。其在提供公共安全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以确保其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营下去。
02
基地运营管理主要经验做法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称号的统筹和管理,规范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分级分类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工作不断加强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公共安全教育基地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4年里,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积极参加专业培训等活动,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的大力引导下,积极参与应急科普与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整合资源 做优做强
大部分基地积极与属地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建立联系,合作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如朝阳公共安全馆主管单位拓展宣传渠道,联系多方进行合作,在有限运维资金的情况下,开展了“小小讲解员”“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西三旗安全科技馆与属地应急部门工作深度融合,结合属地实际情况,为辖区内相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主题培训教育,切实地为西三旗地区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作出了贡献。
探索商业化运营 实现良性发展
部分市场主体投资的项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渠道,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作为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基地的代表——德威公共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评估工作授牌后,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出“亲子套餐”和中小学生“校外课堂”等特色活动,现已做到日接待500~800人次,在新冠肺炎冲击下的2022年依然做到年接待5万人次。
创新宣传形式 开展集中宣传
在2024年“5·12防灾减灾日”中,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结合区位优势和场馆实际情况,联系6家综合类一级基地,面向全社会开展参观交流、培训体验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在为期3天的开放日活动中,6家基地通过知识科普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寓教于乐式的防灾减灾救灾教育。约36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覆盖了中小学生、政府、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工作人员等。
03
基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截至2024年11月20日,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的整体运营情况较好,但存在以下3点共性困难。
一是基地运营维护压力大。目前,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公众安全教育的需求,但基地运营成本高、设备更新快,良性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待提升。部分基地为政府或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纯公益性使得基地缺乏后续运营资金和人员,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强。
二是基地人员流动性大。目前,各基地对管理人员及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薪酬水平不高,难以留住高水平工作人员,从而导致大部分场馆的工作人员为兼职,无法做到统筹兼顾。
三是基地经营运维能力较差。自开展评估工作以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大力推动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和人才专业化培养,但大部分基地经营能力较弱,其发展更多依赖于自身资源的开发,受限于资金实力较弱且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亟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提升自身运转能力。
04
继往开来 再上新阶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将加强对全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的业务指导,采取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的方式,以“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分类推进、示范引领”为原则,推动基地建设与发展,形成品牌和辐射效应。
修订完善评估标准 建立考核摘牌机制
组织开展关于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建立考核机制的专题研讨,进一步明确参观时间、接待人数、投诉举报处理等事项。其中,要求各基地接受个人参观总量不得低于参观总量的60%;各基地不得通过设置散客参观预约最低人数限制等要求,限制散客个人预约参观;对于接到群众反映未按照要求开放、拒不整改的,或者不符合标准要求或无法正常运营的基地,撤销命名并摘牌等,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倒逼基地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保障基地的生命力,同时,积极探索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地建设与发展。
创新活动形式 提升应急科普效果
争取市区两级教委、工会、团委、文旅、住建委和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策划开展系列品牌科普宣传活动。挖掘基地周边各类党建、公益、旅游资源,丰富运营管理内容和方式,借助市场化运营手段,开拓“一体多用”的运营模式。例如开展红色安全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志愿者基础能力提升等活动,引导更多群体走进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扩大受众覆盖面。
用好宣传平台 提升基地影响力
利用广播、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策划开展专题宣传节目,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基地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扩大基地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设计制作了“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打卡地图”,将全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注明场馆开放时间、具体位置、场馆特色及服务项目,利用“安全生产月”时机宣传相关活动,向市民免费发放,方便市民预约参观;适时推动建设基地管理与预约小程序,配以科普视频,助力全市此类基地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
提高专业化水平 探索常态化运营机制
基地应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积极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应急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基地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举办培训,探索讲解员专业化发展等措施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引导优秀基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策划特色活动等,增强基地整体活力,逐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基地良性发展。开展技术咨询,打造基地科普课程体系、完善讲解内容主线,做到馆馆有特色,构建基地良性发展机制。同时,适时配套发放科普图书,惠及公众。
研究各项扶持政策 促进基地良性发展
与安全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工作联动,互相借势借力;开展应急科普大讲堂项目,吸收基地优秀讲解员参与;积极会同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等部门,研究与北京市科普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对接合作机制,争取相关部门资金与政策扶持,共同推进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的发展。
下一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将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评估标准,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更为细致、周密的评选标准和运营规范,切实提升基地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加强对基地的指导和监督,不断规范基地运营管理行为,加强培训,推进基地的专业化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尊重 热爱
保护生命
《劳动保护》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