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好还是城里好?

文摘   2024-12-02 23:31   陕西  

此文由武功书院西安书友会推荐刊发

      留心街中每个人

彼此匆匆过 皱着眉心

留心身边每个人

冷冷的双眼 试问何因

如今 都市内每人

仿佛不可以让友情接近

......

这首《城市足印》,是港剧《流氓大亨》的主题曲,初听这首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我生活在老家的乡下,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年,经常没心没肺,偶尔硬挤一点闲愁。既然涉世未深,自然不能领略歌词深意,只是觉得旋律好听,一遍遍吟唱,却并不走心。如今,我已不再年少,奔走于繁华都市熙攘的人流车海之中,再回味这首歌时,却更多地折服于歌词的深刻。

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流滚滚,熙熙攘攘,景象重叠,音声相和,人们脸上没有笑意,眼里没有神采,行色匆匆,眉头紧锁。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人们鲜见阳光的笑脸,不再友善而真诚。人们忙碌而焦虑,相互厌烦而警惕,恨不得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刺,以屏蔽自己,隔开他人,这大抵就是如今大多城里人时常烦躁茫然无绪的状态。


今天是“大雪”节气,意味着冬天越走越深,但“大雪”无雪,总是让人失落,冬天,岂能无雪?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挡住了来自高原的风,而久处于丛林之中的你我,没有冷风吹,没有雪花飘,人们感受不到四季的明显的变化,变得迟钝而麻木。城市的街上,北风并不呼啸;回家,暖气温煦宜人。但为啥老感觉不舒服呢?摇摇头,头昏;揉揉腰,腰酸;摸摸肚皮,除了胀还是胀;吃不香,睡不实……也许是我们都病了,“城市病综合症”、“水土不服”病,还是“无病呻吟”症。

据说,改革开放之前,古城人口只有十万左右,而今据官方统计,已过一千三百余万。城市在急剧膨胀,人口翻番增长。在二元结构分离的时代,“城里人”曾是个令人羡慕令人神往的存在,改革开放以后,四面八方的人们,从乡村源源不断地涌进城里,人们完成了身份转换,曾经那个“做城里人”的梦想,仿佛速成般地实现了,神仙也回到了地面,谁也看不出城里住的人究竟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了,总之住在城里也就算城里人了吧。


以前有人曾说,往上数三代,我们中国人都是乡下人。照现在的城市发展来看,不用三代,往上数一代,都曾经修理过地球。这人里,有你有我也有他。车轮滚滚向前,社会急速转型,时代的浪潮卷裹着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离开家园,奔赴城里。实现了梦想的“城里人”,远离了熟悉的故乡,迎来了崭新的生活,先是激动欣喜一阵子,再是慌张迷茫一阵子,最后,被城里的冷漠压抑得艰于呼吸。物质似乎丰富了,压力却也更大了;认识的人更多了,人情却更淡漠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观念却跟不上了;进城了却融不进去,像迷途的羔羊,无根的树木。眼下的状况是,城里留不住灵魂,农村容不下肉身。近年来很多的现代城市人甚至调侃道: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仔细想想,这也难怪,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基因,已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农业时代的烙印。被儿女接进城“享福”的老人,老喊着要回乡下的家;挣扎打拼的年轻人,老惦念农村妈妈做的老布鞋、家常饭,冬天热炕、傍晚薄雾笼罩的村庄;人们怀念着儿时的夜晚,月光总是那么的皎洁明亮,大人在月光下纺线,在碾盘上闲坐,姑娘对着月亮想心事,小孩绕着大树做游戏,月亮里,桂影斑驳,月光下,微风中,树影也婆娑......


其实在城里住惯了,有诸多便利,条件许可范围内,只要你愿意,吃穿住行,都有诸多便利。但物质丰盛,生活优越,选择太多,心就会受物的累,常常有选择恐惧症。拿吃来说,吃鱿鱼海参,还是鸡鸭牛羊?和谁吃,怎么吃,在哪家吃?吃饭局还是吃文化?得费一番思量。吃好了,可能还会得陇望蜀,吃不好了,想到没吃的,会恨不相逢未吃时,总之,欲望满足了,是无聊,不满足,是失落。

回到了老家,有诸多不便,条件许可范围内,即便你愿意,选择也是不多的。但物累越少,心也许才越自由快活。比如蔬菜种类少,没有另类生猛,只有家常几样:萝卜白菜和粉条,蒜苗豆腐胡萝卜。既然没有过多选择,就不再心猿意马,直接就地取材,一门心思,做家常饭。这样的专心致志,可以说是渐入化境,做出来的饭,也就有了禅意,即便是花生米就豆腐干,也能吃出肉的味道来。现在正是隆冬,炖个白菜粉条,烧一锅烩菜,热热乎乎,暖暖和和,岂不美哉?因为没得选择,做起来也没城里方便,等费时费力做好了,肚子也饿了,呼噜噜吃起来,别提那个酣畅香甜了。

欲望太多是拖累,选择太多是负担,有啥吃啥,有啥穿啥,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才倍感香甜。《庄子·应帝王》中讲浑沌之死,倏与忽认为浑沌什么都没有,就为浑沌凿七窍,一天凿成一窍,七窍全凿通时,浑沌就死了。确实,人想法不要太多,不凿窍门,浑沌也就不会死。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段话是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因此,圣人不追逐声色之娱,倾向抱朴守拙、知足常乐的生活方式,反而乐趣多多,精神富有。现在的生活,我们啥都有了,却总是感到不快乐什么原因呢?我想,究其根本,并不是得到的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在城里呆久了,就浑身不自在,总想到有泥土、有庄稼、一眼能看得很远的地方走走转转。这不,一到周末,就迫不及待地离开城市,回了老家。一下车,立刻就神清气爽,眼睛宽,耳根静,心里坦然自在。路边的白杨,叶子落光了,树身却更显挺拔遒劲。地里的麦子,绿得不深不浅,不是油油,也并不莹莹,是带点柔和的中庸。门前墙外,花不瘦,菜不黄,透着一股憨实劲,仿佛在积攒来年春天勃发的力量。电线杆上停着几只麻雀,想肤浅庸俗,就慵懒地叽喳几声;想玩深沉,就抬起头半眯着眼打量一下远方。这样的自在舒坦,仿佛进入了无物无我之境,涅槃重生了一般。就是不知道这现在的麻雀,为啥比以前的个头稍显胖大?麻点也少了些,不知还是不是小时候下雪天觅食那些麻雀的后代。


近期没有下雨,土地是松软的,脚踏上去,就会微微下陷,好像投进了大地的怀抱,但我知道,这是踩在故乡的土地上,这被接纳的感觉,让人踏实而放松。我闭着眼,尽情享受这一份圣洁的情感。漫步在故乡的田野上,地上看不出足印,足印却印在了我的心里天地之间的我,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好像鸿爪雪泥,天空虽没有痕迹,小鸟曾经来过。虽然,多年以后我们都将不复存在。

此时,天高地阔,薄雾渺渺,南山悠然可见,地上的麦田泛着绿意。想起往昔冬日里挖荠菜的乐趣,不禁想唱一段梁秋燕:手提着竹篮篮,哎哎哎,又拿着铁铲铲,哎哎哎,菜叶搓绿面,小蒜卷芝卷,伊儿哟……恍惚中,春天的景象仿佛在我心头闪现: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文中图片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

焦新文:70后,武功河道人,上世纪90年代初曾留学于前苏联国立东方大学经济系,陕师大政治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自1998年工作起,先后在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与市场》杂志社、《陕西工商》编辑部、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法规处、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工作至今。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文责自负,和本平台无关

法律顾问:兴平市148法律服务所 吴敏超

技术支持:兴平戴尔电脑专卖店(新中医医院西邻)

友情支持:兴平铁炼农资  陕西马栏山酒业 兴平宏源肉联厂 兴平摩卡造型(体乐北巷) 兴平市众善公益协会 深圳市鼎昱五洲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欢迎分享到 朋友圈 或点击右下角 在看❖ 

醉美新兴平
兴平喜欢文学、摄影、书画、朗诵、歌唱、曲艺的朋友,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