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儿童的行走课是如何设计的?
大儿童的老师是如何支持儿童学习的?
如果学习者没有探索课程设计好的主题,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
如果你对大儿童的行走课有这些好奇,来一起看看镇海村的行走故事。
课程设计,是设计什么呢?
我和小英在踩点镇海村时发现镇海村正在对镇海卫城墙的北门和南门进行修复,沿路能看到村里多了一些宣传明朝镇海卫抗战时的一些宣传壁画、著名的十八洞周边有一些指引牌。于是,在设计课程时我们将知识目标定在了“了解当地的历史,思考在生活中应该要怎样保护历史建筑?”,再结合本学期初设定的能力目标来展开课程设计。
作为课程设计者,我们问自己“儿童对镇海村的历史感兴趣吗?”、“这个知识目标如何支持他们去展开探索呢?”、“儿童为什么要知道如何保护历史建筑?”……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讨论,我们带着不确定、带着对这个班孩子的信任(他们大部分上过3学期行走课)以及拥抱不确定的勇气,迎接这一次的行走课。
大家可能好奇,那没有一份完美的设计、连设计者自己都没想清楚课程教案,就可以出发了吗?这背后是对于行走课的底层设计和共识,在支撑着每一次的行走课。
大儿童在学期初会开展行走导师共学,我们会在共学中梳理行走课的基本设置(北极星、设计原则、限制条件),会根据每个班的孩子特点,来设定本学期的能力目标以及每个孩子自己的成长关键点。
每一站的行走课,课程设计的重心会在于如何支持儿童在探索中成长——实现能力目标以及个人成长。所以对于课程教案,它是从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用20%的设计框架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
涌现的学习让人兴奋不已
周六,行走博物班的 7 个孩子一起前往镇海村探索。在行前学习时,我们问大家“之前已经去过镇海村了,再去一次,你们觉得值得吗?”。
冒冒肯定地说:“值得!我们可以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郑辰也说:“值得!或许有一些改变。”
泳安说:“值得,那里有大海、有沙滩。”
睿哲坚定地说:“我认为不值得,我已经去 2 次了。我想去不一样的地方。”
带着不同的想法,我们出发了。
镇海村百年榕树下玩耍
一、一段不在教案里的沿山公路
公交车到达镇海村公交站时,一位老奶奶主动过来和我们说话,她得知我们要去对面镇海村以后,和我们说“我家是这边上去的新川村,走进去大概半小时”。
我们还是想着去镇海村,于是在奔跑过了 6 车道宽但绿灯仅 12 秒,红灯超过 100 秒的马路后,大家边喘气边吐槽“这绿灯这么短,根本来不及!”、“对啊,我们都用跑的才过来,如果是老人家怎么办?”、“太过分了!”、“这么长的斑马线应该设一个安全岛,这样中途可以安全地等待下一次绿灯”。——一段马路带来的社会视角的思考,第一次涌现学习的发生。
我看了看时间后提议“既然离午饭时间还有一会,我们去老奶奶走的那条路看看吧!”,通过投票后决定去。孩子们有了一次过马路的经验后,在斑马线一端以标准的起跑姿势等待绿灯,然后又一次狂奔过了马路。
狂奔过马路,仅 12 秒的绿灯
在往上山走的路,他们沉浸在丰富的植物探索中;抬头看被风吹来吹去的大树、收集种子;郑辰在捡到一根干树枝后搭着泳安的肩膀说“来,108 岁的老爷爷,我和你一起走”,其他人听了大笑不已;在他们俩落在后面时,其他人大喊“100岁和 108 岁的老爷爷,你们快点啊!”,孩子们自然地进入了游戏状态,让上山的路变得轻松起来。
走了大概 20 分钟,我们才到达一座关帝庙前,那是座平平无奇的小庙宇。利用门前的斜台,玩了一会滑梯以后,我们随即决定下山。
自发的滑梯游戏
下山路上,孩子们发现独特的大石头,惊呼“哇,一定是恐龙化石!那个圆圆的可能是恐龙蛋啊,太幸运了!”。路上,他们把一个个掉落的沿山公路护栏的盖子用力盖上、尝试用不同的姿态下山以找到最轻松又不痛脚的方式,下山的路又是另一种学习体验。
“恐龙化石”和“恐龙蛋”
这是一段涌现的、没有目的地的探索,儿童天然地享受过程、感受身体、发现学习。
二、由过期的脉动带来的学习
“老师!”,睿哲将刚刚饭店买的脉动举到小英面前,神情严肃地说。
小英投去不解的眼神。
“我刚刚喝了一口,感觉味道怪怪的,你帮我看一下有没有过期。”睿哲解释道。
小英拿过脉动研究一番,发现这瓶脉动在 3 月 20 日过期了。睿哲随即喊其他伙伴确认一下各自买的饮料是否过期了,于是大家开始找生产日期、保质期,计算是否过期。最后确认,4 位伙伴买的是过期的脉动,他们商量过后决定跑回去和老板说明情况,几个孩子就自行往回跑了,大概过了 10 分钟,他们拿着新的饮料回来了。“老板人很好,和我们道歉了,他说自己也没注意到已经过期了,我们换了其他饮料,他就找零钱给我们。”,于是我们就愉快地继续前行。
利用健身器材模拟战舰游戏
孩子们抓住了真实的、源于生活的、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
三、通向大海的“丛林探险”
走着走着,看见一条小路,大家提议往里面走看看。不久,团队进入了僵持局面。
“老师,我们走这条路吧!”郑辰提议。
“不要啦!这边都不知道能不能到大海。”冒冒回应。
“我去探一探,回来和你们说!”睿哲边说边走。
“还有同学在后面,他们在等我们回去。”泳安提醒道。
“我觉得很有趣,我想试一下这条路。”郑辰再次坚持地说。
“那下面有路,但是不确定能不能到海边。”睿哲回来汇报。
“我就说啊,待会就没办法去海边了,我们走吧!”冒冒准备往回走。
“那边有一个奶奶,我们问一下吧!”小英提议。
“奶奶~~这条路可以去大海吗?”郑辰马上大声地喊。
奶奶听不懂普通话,“阿嬷,袜系拱……”睿哲马上转换闽南语问,在得到奶奶的肯定回答后,冒冒、铱晗也同意往小路走。但面临一个问题,还有3位恐高的同学在原地等待我们返回,得有人走回去喊上他们。郑辰马上认领了这项任务,在过程中他给嘉祥找树干来当拐杖、提醒他走哪里好走、时刻回头等待他,煜晨就牵着铱晗鼓励和帮助她,很快地大部队集合完毕,向大海进发!
通往大海的“丛林探险”
真的如奶奶所说“这条路不好走,又很远”,田间的都是仅够 1 人通过的田埂,松软且不平整的小径;本是一座山开垦出来的田地,大多是农民随意搭的石头路,有的十分陡;一眼望去是交错复杂的田地,每每遇到岔口就由郑辰和睿哲去探路,在直觉地引领和试错中寻找“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大海。
“奥利给!奥利给!”冒冒开始给大家鼓劲。
“丛林探险,丛林探险!”郑辰欢呼。
“加油~大海就在前方!”泳安十分激动。
“通往大海的探险!冲啊!”睿哲带头前进。
默默跟着大家,突破恐惧的铱晗也渐入佳境,“其实不难,我都不恐高了。”
煜晨很少说话,她走在嘉祥前面,时刻回头看他,在陡坡时牵他一把,把路上拦在路上的树枝撑起来,让嘉祥过去。
嘉祥作为刚刚加入行走课的新同学,虽然体能上已然是疲惫、也在路上摔了几次,没喊过累,一点点挑战自己。
就这样,一群人在通往大海的大片田野中穿行,走了接近 1 小时的山路,终于回到大路上,离海更近了。奔跑着向大海进发,到达时书包往大石头上一扔,就开启了另一场探索。
漫画官郑辰记录的团队故事
孩子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会走的、不寻常的路,在过程中看见了他们关注伙伴、相互激励、解决问题、突破自我,真是一场快乐又惊喜的学习啊!
四、教案中无法预料的学习
到了海边,嘉祥开始去挖贝壳,屡屡失败后,他前去问一位爷爷,如何才能挖到贝壳。然后重新开始尝试。
郑辰、泳安、睿哲热衷于用沙子建起阻挡水流的道,开始倒腾沙子和石头,我在一旁念了一句“待会怎么洗手啊?”
冒冒、铱晗没说啥,就开始在一边的挖啊挖,煜晨也马上明白了她们要干嘛,3 个人不一会就挖出一个水池。“老师,这里可以洗手,你看海水很清澈!”,冒冒跑来和我说。
3 人正在挖洗手池
这样玩了一会,我们看见一个大人拿来一段木头,扔在水里。几个男生马上明白,原来叔叔要搭桥过来。郑辰、睿哲、泳安不约而同地开始找木头、木板、大石头,要一起搭桥,叔叔扔下木头后,试了试发现不太行就走掉了,几个孩子却越发有了干劲。在一番努力后,他们搭成了不太稳但也能过的桥,几个人就开始一次次体验这份成果。
几个男生正在搭桥
这一段自由探索的时间,我看见了孩子身上自主学习者的模样: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知道自己可以如何学习、自主评估自己的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五、有趣的回程之路
在沙滩玩耍了 40 分钟,大家依依不舍地和大海再见,准备回程。
回程路上,睿哲提议走山路再一次丛林探险,可是冒冒觉得太累了想走大路。
于是,大家自由选择,郑辰、泳安、睿哲兴致勃勃地选择山路,嘉祥哪怕是已经很累,也依然想要走山路。冒冒、铱晗、煜晨决定走大路,想体验不一样的路。于是我们兵分两路回程。
走大路一路都是上坡,我和她们说“好累啊,多希望有顺风车带我一段,我的小腿都要炸了。”,带着这样的期待,却没有勇气拦车。
我看着一辆又一辆车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每过去一辆我就叹一声“唉,又错过了~”。
“老师,你是大人,你来拦车吧!”冒冒义正严辞地说。
“不要,多不好意思啊!这事情,你们小孩子做吧,大人不敢。”我回应道。
就这样,又错过了几辆车。我的步伐逐渐沉重,边走边不断地往身后看。
这时候,铱晗伸出手,拦下来一辆车,在征询了车主同意后,我们上车了。很快地我们就到达了村口。下车后,铱晗说“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几个男生在得知我们乘顺风车提前到达集合地点后,念叨着说“作弊!你们作弊!”,很少说话的煜晨站起来,说到“这不是比赛,哪来的作弊?我们只是找到了其他办法到达这里!”。
另一边继续丛林探索的 4 个男生,陪同他们走小路的小英已经累得不行,郑辰、睿哲找来 5 根树枝,每人一根当作拐杖。每个需要爬的地方,郑辰、睿哲、泳安就合力拉小英、嘉祥,每一个岔口他们都能坚定地选到对的那条。嘉祥在回到集合点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拖着脚步在走,但在又一次的“丛林探险”中,他没有喊过累、没有想过放弃,尽自己的力量、调整状态一路坚持。
在等待公交车的休息时间,今日的漫画官们展示了自己记录的团队故事,几幅漫画中出现了搭桥、挖水池、丛林探险、走沿山公路。
漫画官记录搭桥故事
怎样的条件可以触发孩子的自主学习?
看完这几个故事,大家还记得我在前面提到的原本设定好的镇海村行走的学习目标吗?抛开既定目标的学习,是学习吗?
孩子们这一天的行走学习已远远超出了课程教案中设定的学习范围,这让我和小英兴奋不已,我们在回程的公交上马上回顾这一天的故事,思考是“这样的自主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孩子们的成长时刻”、“作为导师,我们是如何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在复盘完这几点以后,我们又一次确定“行走课带给学习者的是真实的、自主的学习,其意义远超于达成某些知识目标——知道多少历史知识、自然知识。”
在镇海村一次又一次涌现的学习中,我们从中发现可以触发自主学习发生的条件:
学习者的行走经验让他们内心更有力量感、安全感,更敢去探索新事物。
当学习者发出提议时,导师给出的是支持;当学习者犹豫无法决策时,导师是引导他们去明确那些不确定因素,当明确了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坚定地去探索。
这些孩子的气质,他们上过很多次行走课,已经积累了面对自由、面对选择的勇气和能力,是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大自然的吸引力,孩子自然地感受到“走在这里就像是丛林里”,都很沉浸在探险中。学习本身的趣味激发他们自主学习。
获得尊重、信任的学习机会带来了成就感,让他们积累力量来面对新的挑战。
学习者的感受
故事官睿哲在讲团队故事时,他说“嘉祥今天战胜了自己,我觉得他应该很有成就感!”,在故事结束后,他补充说“我现在觉得再来镇海村很值得!超级值得!”
故事官嘉祥详细描述了自己挖贝壳的感受“有点失望”、“太惊喜了”,然后说到那段“丛林探索,我突破了自己。”,他以“希望周六的时间可以无限拉长”来收尾今日的故事。
冒冒简单地说“今天很开心”,从弯弯的眼睛、高举的手臂、摇摆的身体里,真的能感觉她是如此开心。
铱晗低声地说“兴奋”,性格文静的她很少用“兴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是勇敢拦下车的瞬间、可能是克服恐高的“丛林探险”,小声的“兴奋”也十分有感染力。
作为今天的漫画官,煜晨勇敢地站在大家面前,介绍画本里今天记录的故事,她用行动来呈现自己的感受。
泳安已然在一次次的欢呼、奔跑中呈现了他的收获,他提议我们先坐下来复盘再回去,说今天“很惊喜!”。
在走了 12.5 公里后的郑辰依旧能量满满,用 4 幅漫画来记录团队故事,用“欢喜”来表达今日的行走感受。
涌现的“丛林探险”
文字:杨霞
编辑:小羚羊
大儿童是一家探索未来教育、真正关心孩子成长的教育创新机构。通过“阅读+”学习成长空间,让城乡结合部3-12岁孩子拥有多元、平等的学习机会,成为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者,从而拥有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