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张力引发真实而复杂的学习 | 大儿童夏校札记

文摘   2024-05-29 20:37   福建  


前言


这是去年夏校的一个学习故事,发生在阅读课上,当时有个主题是“人类群星闪耀时”,两个小组分别以手工艺术创作和戏剧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某个名人的阅读理解。


夏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有自我、有温度、有尝试、有生命力的学习场域”。那么所对应的学习必然是以人为中心的、跨学科的、复杂的、真实的。


当时戏剧组选择了演绎《霍金简史》这本书的故事,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如何阅读的?如何理解的?协作的过程有哪些张力?这些张力是如何转化成学习机会的?


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协作导师陈琳(壮壮)的记录~


艰难的计划会

是一次很好的对话练习

拿到书《霍金简史》时,郑辰就开始用自己的话讲霍金的一生,但是没有这本书里的一些具体故事,我(壮壮)提出要不要我们先一起共读这本书?可是没有人回应我。


我产生了第一个疑问:在排练前不用先共读一遍这个故事吗?大家知道我们共同在演的是什么吗?随着去看看吧。


大致了解了霍金是谁后,就到了如何分工的问题。


泳安和子涵先后说“我想当旁白。”


郑辰此时俨然计划会的主持人了,他说:“泳安先说他想当旁白的,让他当旁白。”


壮壮:“我觉得不能谁先说就让谁当,我们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吧。”


郑辰:“那你们两个来说一说。”


泳安:“我当过旁白,我知道怎么当旁白。子涵:我也知道,而且我读得很好。”


郑辰翻了书里的一页,说:“你们两个来读一下这一段,看看谁读得好,我们凭实力说话。”


泳安和子涵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泳安非常认真地读了一遍,到子涵读的时候,泳安还跟她说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子涵也大声地读了起来。


郑辰说:“我觉得泳安读得更好,让泳安当。”我感觉郑辰的发言有偏向泳安的嫌疑(他们俩平常关系很好)。


我说:“我觉得泳安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次朗读,但我觉得子涵读得更好,所以我希望子涵当旁白。”


郑辰此时立马提出了新的提议:“要不你们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当。”


子涵拒绝了,她觉得自己读得更好就应该当旁白,而不是靠运气。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有点乱,郑辰想要拨乱反正,建议让壮壮来当旁白,他说:“我来说一下,第一种情况,石头剪刀布,你们不同意;第二种情况凭实力,但是现在分不出来谁更好;第三种情况就是直接让老师来当。”


壮壮说:“第三种情况的前提是第二种情况成立,但是现在明显不成立,只有我和你投了票,剀文和信之都还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郑辰:“剀文信之你们觉得呢?”


剀文刚开始说弃票,然后不知道听到子涵的一句什么话,说:“不投子涵”,接着又觉得子涵读得更好要投子涵。


信之说:“我投泳安。”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本来想投子涵的,但是刚才不知道子涵的名字,所以我投了泳安。”


自然,信之的票让人很迷惑,这到底算不算?我提议:“要不我们重新投一次票,刚才的过程太混乱了,我们没有说好投票规则,大家也不知道如何投票,导致投票结果很混乱。”


郑辰:“我觉得不能重新投票,现在肯定更多人投子涵,但是跟最初的投票是不一样的,这样改来改去也不好。”


我又提出一个新的提议:“一定要他们俩个二选一吗?不可以都当旁白吗?这本书那么长,分为上半段和下半段。”


子涵和泳安都拒绝了,他们觉得一个人读完全部会更完整。


怎么办呢?我给出了限制条件:“现在离演出时间只剩40分钟,我们还要排练。我们要不要先动起来,在过程中再来协调?”


期间也有人提议泳安有经验,我们先开始排练,让他来当旁白,过程中再看看子涵如何加入旁白,但是子涵坚决不同意就这样开始。


此时打破僵局的是泳安。


泳安说:“这个故事非常长,不仅仅要读好每一页,在逗号句号的地方适当停顿,整个过程都要大声读,而且整个故事下来是不能喝一口水的。”


子涵:“什么?不能咽口水?”


泳安:“不能喝一口水!”


子涵:“我可以!”


泳安:“那你来试读一下这两页,看你读得怎么样,翻页也不能让故事停。如果可以,那就让你先来试看看当旁白。”


子涵接受了挑战,她在众人的包围下大声朗读了这两页。

很好,她当了旁白,信之当霍金,壮壮当霍金妈妈,郑辰当霍金哥哥和道具组,剀文当霍金爸爸,泳安暂时还没有角色,先排练再看看他可以当什么角色。


这个讨论的过程非常的复杂、有趣、有勇气。从以上不完全记录来看,就能感受到现场的复杂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的过程,每个人都沉浸其中,是活生生的教材,非常有趣。


我特别想说说这个过程中大家的勇气圣光时刻。


当子涵坚定地认为“我可以,我能够当好旁白”,不接受一切妥协方案,且敢于以一次次接受挑战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时,我看见了她眼里坚定的光,像极了前几天我们共读的伟大女性故事里的她们。


当泳安敢于后退一步,打破僵局时,我看到了他无与伦比的成长。以前的泳安“要什么就一定要什么”,今天他通过一次次表达,看到他对旁白角色有了很多的领悟和经验,提出一种种方案来推进问题的解决,最后的后退一步真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格局才得以去成全子涵的想法。


郑辰在担当主持人的过程中,敢于去直面复杂,去组织六个人的会,虽然大家情绪波动很大,也七嘴八舌,但是总能感受到郑辰很沉稳地去接住大家的情绪和想法。


在最混乱的时候,我看见郑辰、泳安、子涵都特别坚定、清晰、完整地据理力争,我想到了“君子和而不同”,他们三个差不多都是从中班开始来大儿童的,一起上过大儿童行走课好几个学期,私下也会约着玩,除了是学伴,更是朋友。他们此时正在把在大儿童的学习活生生地上演了出来,姨母笑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对于第一次参与这样活动的信之来说,观摩了这复杂的过程,敢于投出自己的一票,说出自己的理由,就是需要勇气的。


剀文在这个混乱的过程积极找到自己的角色,比如适时提出除了旁白外的角色,由谁来担当。即使自己并非这场“混战”的主角,也敢于推进协作的进行。


就这样,艰难的讨论过后,我们终于开始排练了。

即兴的排练是一次大型协作现场

在所有人都没有读过绘本《霍金简史》这本书的前提下,我们就开始了排练了,你敢相信吗?


旁白不仅仅是朗读文本的“大喇叭”,同时也是编剧,她要在朗读上一段的时候,快速决定下一段要不要朗读。


道具组要根据旁白的朗读或者站在旁白旁白,快速判断下一个场景要如何布局、演员要用什么道具。道具哪里来?万物皆道具,整个大儿童的东西,郑辰都能在几秒钟之内搜罗出来,我怀疑他身体内置了一个大儿童各种小物件的 GPS。


“霍金”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是怎么样的,完全要根据旁白的语言即兴表演。除了既定的几个演员角色,其他临时出现的角色,都得所有人未经商量地即兴上台扮演。



哇哦,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这有点“一人一故事”的感觉。


那个原来没有角色的泳安此时做了什么呢?他当起了动作指导,信之不知道如何演“霍金”时,泳安总能适时地教他如何演。


排练的过程真是让人太上头了,惊喜连连。离正式演出还有6分钟,子涵非常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们来复盘一下吧,看看可以怎么改进。”


于是我们复盘了一下,只有一个问题:“经过刚才的排练,你觉得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有人提议:“霍金小时候由信之演,长大后由泳安演。”


信之泳安欣然同意。


有人觉得老师演霍金老婆不合适,年龄差太多了,还是子涵比较合适。子涵也欣然同意,说那一段的时候由老师来当旁白。


......


这次复盘,感受到大家的齐心协力,为了更好地演绎霍金的一生,大家都想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并且有种“我愿意为此付出一切”的感觉。


正式演出又是一次再创作

正式演出之前,我们复盘提出的改进点子是没有办法再次排练的,他们只能在演出中实现。


演出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之前排练没有出现的配合。比如信之后半段没有演霍金了,他就积极感应,在需要画外音和配角的时候适时出现、发声。剀文当了很多次群演,也积极配合道具组的上道具、下道具。泳安演的霍金真是形神兼具......


表演后,我们一起拍了一张合照,是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子涵还问复盘后能不能再演一次。



我在想是什么让我们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此出色地协作一部剧?


排练前,新旁白有种在”被检验是否合适“的氛围下上任,信之私下跟我说:“等会儿旁白肯定会出错的,比如.……”,我说:“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子涵可以做好,而不是带着挑毛病的心态去看她做得怎么样。排练的时候,我们每一个角色都是第一次担当,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好,或者是通过排练做得更好。”


在排练和演出的时候,无须多言,彼此的相信、互相yes,and(接住彼此的想法、反应),主动感应和支持,共创了我们无与伦比的记忆。


今年大儿童夏校

正在招募中


如果你也对今年的夏校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


更多大儿童暑期安排,欢迎点击「“神奇学校”之旅 | 大儿童2024暑期安排

文字 | 陈琳(壮壮)
编辑 | 陈琳(壮壮)


大儿童是谁?

大儿童坐落于福建漳州龙海港尾镇。是一家探索未来教育、关心儿童成长的教育创新机构。通过“阅读+”学习成长空间,让城乡结合部3-12岁儿童拥有多元、平等的学习机会,成为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者,从而拥有幸福的能力。


为支持儿童学习,大儿童日常开设课程:

3-6岁:幼儿行走课、艺术启蒙、故事演说家、英语启蒙、科学启蒙、入学准备、绘本创想课等课程。

6-13岁 : 行走课、阅读表达、科学探秘

寒暑假开设:外出的冬夏令营、在地的大儿童夏校和冬校、科学捣鼓营等。

想了解更多大儿童,请看拍摄于2018年的纪录片《小港尾 · 大儿童》。


大儿童成长空间
大儿童致力于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服务与解决学习问题的系统方案。我们推行“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的社会化学习方式,通过“阅读+科学+艺术+户外游学+……”的社会化学习课程培养孩子“生而为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