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平面设计百年的发展,这是一个从插画开始,到逐渐“去插画”的一个历史进程。
在经历了这种漫长的“去除”之后,平面领域形成了当下“信息传达成为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文字外貌(typeface)及编排(typography)成为主角”的时代主流视觉面貌。一方面,绘画作为设计师培养的前置环节,一直都是训练艺术观察和感知想象力的最主要的手段,这让设计师无时无刻,都有一股冲动,要画点儿什么。
另一方面,插画作为彰显自由主义的方式,继承了艺术史中浪漫主义的衣钵,成为很多时候画面色彩的点睛一笔,收拢着我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设计师和大众审美日渐割裂的当下,插画作为一种易于被大众理解的视觉内容,具有很高的群体亲和力,这也让插画在笔者眼中,有了很不一样的潜力。这种潜力,甚至隐隐有成为下一个阶段视觉潮流的趋势。新冠疫情已经进行到第三年,在各国疫苗较为普及的情况下,还没有完全停止的迹象,整个社会一直都处于紧绷的状态。
这也正是文化艺术领域可以并且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社会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能让人放松的、疗愈的视觉产品。设计作为营造当代公共视觉环境的主要出品方之一,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平面设计师习惯欣赏的:冷淡的或者醒目的,以文字编排为主的视觉内容,在很多场景下可能会丧失吸引力。而这种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设计中最手工、最自由的形式——插画,完成好扮演。现代主义是平面设计走向专业性、科学性的标志,它的逻辑和形式风格具有永恒性,在可见的未来,也不会走向低潮或者失败。现代主义,是一个容器,是可以容纳足够变化的,满足不同的视觉目标的。对于这个词,首先必须要了解,现代主义≠纯文字编排,现代主义≠色块加文字编排。从历史到现在,现代主义从来也不排斥图像、插画、影像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形式)。所以,如果你觉得当下的平面设计在趋同,那不是因为现代主义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的画面处理可能太单调、太单一了。而这种单调部分原因可能来自跟风(设计界只需要一个广煜老师,他的出色不需要你的模仿,请做不一样的自己)。
重新发现并认识插画,增加视觉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想象力,或许是治疗视觉趋同的一剂良药。
每一次,插画风格的源头似乎都指向dribbble或者behance。每当一种新的插画风格诞生,马上就会出现无数的模仿者,让这种插画形式成为陈词滥调,首先是我们的屏幕,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互联网、手机界面,然后蔓延到商品环境中。要让插画成为下一个阶段的潮流,就必须要放弃那些老掉牙的、看似新潮其实老掉牙的、毫无创造性的插画形式或内容。
这种创作,不排斥媒介,不限制材料、画笔、光影,不局限现实、想象,需要各位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师的不断探索。插画不是一个静止的词语,每个时代都有适合它的插画风格。唯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形塑我们时代的插画风格、视觉面貌:
Pooroni Rhee是一位韩国插画家兼平面设计师,也是AGI会员,是最近笔者发现的宝藏。
她的插画语言自由而又丰富,是笔者眼中新插画的代表。
尤其是她的草图,透露了她是如何搭建从绘画到插画的创作之桥的,非常精彩,相信也会给有志于插画创作的人带来很多启发。
平面设计师,看到这个,相信也会带来简直能溢出来的灵感。
可以说,这里暗藏了插画的秘密。
一共三本草图,由此往下:
sketch 1
sketch 3
绘画是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插画是我们对绘画的观察,这可能就是插画创作的奥秘。
作品来自
《平面设计200年》
ablackcover.com
pooroni.com
仅供学习。
欢迎留言、转发。
转载请后台留言申请。
号外!设计一颗星球建立读者群啦!欢迎添加笔者微信designaplanet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