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入禁止:设计的理想国

乐活   广告创意   2023-01-02 22:44   北京  


在业内,最被大家关注的两家平面设计工作室,就是A Black Cover Design和立入禁止NA.EO了,应该没有之一。

两家工作室都有自己的灵魂人物——广煜和刘治治,他们各自的合伙人Nod Young和迷盒,也给这两家公司带去了不可或缺的颜色,帮助他们共同塑造成为了如今业内两家风格鲜明、既受市场追捧、也受设计师喜爱的旗帜性的平面设计工作室。

广煜老师,笔者之前研究过,并写了两篇大家喜闻乐见的文章:

abcd作品

不变的广煜

广煜:问题出现我再告诉你们

这两篇分别介绍了前ABCD阶段和ABCD初期的广煜,以及ABCD成熟期的工作室作品,并对广煜及其工作室的创作进行了一些总结性的讨论。

刘治治老师,笔者曾经认为是中国当代平面设计转折点式的人物,到如今,这个看法仍然没有改变,可以看下图中描述:

设计下的蛋

从作品脉络来看,也许是刘治治更早入选AGI的原因,出于榜样效应,广煜早期的作品受他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广煜后面有了自己新的实践和风格,但这种风格或者审美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直持续到今天的。

广煜早期作品

或者换一个说法,刘治治风格或审美的影响,对所有中国新一代的设计师的影响,也是一直持续到今天的。

因此,研究刘治治,是十分重要的,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一种根源式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

同时和广煜老师略有不同的是,刘治治老师的职业生涯和作品脉络,是没有段落感和前后反差感的,他一直保持着一种一以贯之的、浓郁的风格,这种风格也给立入禁止工作室带来了一种浓重的个人底色。

这种底色,是对从90年代-20世纪初期形成的早期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实践中,那种对这个专业所应葆有的一种强烈说服性和严肃性期待的一种反叛,这种反叛夹杂着对中心化的不屑、对必然意义的嘲弄,对老一辈设计师来说,

刘治治绝对是一个坏孩子。

刘治治“坏”得越彻底,中国平面设计的新旧分野——这一标志性转向,给人的感觉就越强烈,推动中国当代新的平面设计出现的力量就会越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个“坏孩子”催生出了中国当代新的平面设计。

这个新平面设计王国的建立,虽然自刘治治始,但也并非他一己之力完成,而是由受他影响的众多新平面工作室共同塑造,生长成为属于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一组群像。

在下面这篇文章中,也有过对这种新旧平面设计、新旧平面设计师的讨论。

关于UDL

同时这个群像也在不断地扩大,有你也有我,刘治治这个“设计下的蛋”,终于孵出了众多的小鸡——他们既是存在主义的花朵,也是个体创造力解放的范例。

UDL作品

abcd作品

anotherdesign作品

高晗作品

田博作品

以上都是这些“小鸡”中的佼佼者,当然这个队伍一直在扩大,并且远不限于此。

以上,就是笔者眼中的,刘治治在中国平面设计史中的价值。

往下,咱们就通过具体的作品,来谈谈立入禁止对于我们当下的设计,能带来哪些值得借鉴的实践和方法。

对作品的研究,笔者得出如下四个观点:

typography一直都没有很好的、简洁的国内翻译,翻译为文字设计,容易让人误解为字体设计;如果翻译为排版,其实也缺失了一些内涵。

它包括做字、用字、排字,同一画面中文字和其他图像、图形的互动,画面之间文字排列、图像的呼应、异同和节奏感。

完整的typography概念,包括以文字作为核心,统筹画面上的各种视觉元素,来综合传达信息和感受。

立入禁止创作的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自由而又异色纷呈的,多彩、俏皮、星光熠熠:

但是,每一个调皮的作品背后,信息的排布都是十分扎实、考究的。

在这个作品中,采用纯粹的中心对称,是十分罕见、任性的:

但是在生成它之前,文字的排列、对比,色块的尺寸,又是严谨到一丝不苟的:

在为坂本龙一作品展设计的海报中可以看到:

在立入禁止的作品里,即使横排的文字,“也一定”要加上倾斜的线条,让你产生文字也是倾斜的错觉。

即便刻意凸显了尖锐的文字和图形、倾斜的线条,让这个作品在视觉上有刺激感,但是文字的选用、字号、段落的间距,无疑都是很扎实的,给跳脱的感受赋予了一个很平稳的地基。

这种严谨和俏皮并存的感受,是立入禁止给人带来的主要感觉。

能够调和这两个矛盾的点,一方面是源于工作室出色的能力;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工作室价值观的显现:

我们是专业的,但我们不想做无趣的东西。

设计是工作,我们当然要非常非常专业;但设计也是游戏,我们当然要觉得有意思才会长期地去做这件事。

不然,除了设计费,设计本身对于设计师的意义在哪儿呢,它值得我们日复一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去做吗?

我们熟悉的东西,让我们觉得安全、平稳、没有压力。让我们陌生的东西,会让我们觉得可能潜藏着危险,让我们投注更多的注意力。

对陌生感的强调,对范式的突破而不是一味遵循,是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最主要的差别之一。
通过立入禁止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
这种陌生感来源于对传统的解构和重构

来源于颜色和字体的并置和冲撞

来源于在专业中植入非专业

来源于在将非设计学科引入设计学科
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面对每一个新的项目,把求新求变、对原创性的追求刻在了工作室的DNA里。
但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始终要记住一点:设计创作里无新事,原创不来自于发明,而来自于组合,来自于你的观察和对细微事物的重视程度和感知力。

平面设计是处理文字和符号的学科,这既是这个专业的起点,也是它的过程和终点,既是它的历史也将是它的未来。

如果把文字也当成一种图形符号,那么可以把这个定义简化为:
平面设计的本质是处理图形符号。

什么是图形符号,个人理解就是去除了所有的非必要的肌理、颜色之后(必要的、区别性的肌理或者颜色当然也是符号的一部分),沉淀下来的主要是黑色的,与背景相区别的那个部分。
这个符号,也是从图形边界转化为人脑印象后,印在人的脑海中的那个东西。

对于这种图形符号,设计中的基本审美是简洁而有意味,这对于立入禁止和abcd来说,都是一样的,笔者也曾经在这篇文章里讨论过:

广煜:问题出现我再告诉你们

把图形处理好了,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符号:

把文字处理得让人印象深刻,也必然是一个很好的符号:

在文字中发现并强调图形和符号的感觉,更是立入禁止的拿手好戏:

这一类可以视为一种介于文字和图形之间的图形,一种兼具有弱可读性质文字和强可读性质图形的新符号。

在设计中,很多设计师言必称视觉锤、市场定位、品牌策略。

仿佛,设计只是策略的附庸、是居于第二位的产品。
笔者虽然不否认商业设计中,客户策略、设计流程的重要性,但是你做好了策略,就一定能导出好的设计么?
文字思想方向对了,视觉呈现结果就一定会正确么?
我深表怀疑。

设计是一种创作,一种手部的劳动,它的结果除了和大脑相关、和理性相关,也和直觉相关:手的感觉、身体的感觉、空间的感觉、我们闪过的记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爱和悲伤、我们的可知的经验和潜在的意识。
策略在生成设计的过程,往往是被错误地高估了的。
设计最终要作用于人的感受,而不是人的理性。

策略和设计都很出色的设计作品当然值得称道。

但很多时候,往往设计不够好,这个时候,策略只能成为了设计低效、失败的遮羞布。

要清楚的是,你即便提供了一套好的说辞,但是你有没有提供一套好的设计,至少在业内的人来看,大多数时候是一目了然的。
立入禁止的理念是,首先我保证会提供一套好的设计,然后我会提供一套我们的设计解释。
但是,我不会一味去迎合你的策略,我不提供所谓标准的答案。

这个理念,在他们和广告公司/星期三比较好/的合作中,也直接地表达了出来,他们的文案是这么写的:

设计拯救不了什么,不需要被拯救,请联系立入禁止;
设计不是妙手神医,不需要设计解决疑难绝症,请联系立入禁止;
设计没有正确答案,不需要正确答案,请联系立入禁止。
这就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设计观。
把自己的价值观直接了当的向公众公布,吸引来的客户都是趣味相投的人,这同样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商业模式。
毕竟,随着时代发展,有趣的优先级一定会日益提高,尤其是在设计产出中。
因此,这既是一种商业友好模式,也是一种创作友好模式,不仅让合作更融洽,还更有可能产出既有意思又有价值的新成果。

立入禁止,从来就不想成为一个商业社会的附庸,她从诞生之初,身上就笼罩着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首先名字上,就不够“和气生财”,立入禁止,不欢迎认知不同频的人上门(既包括客户,也包括前来求职的设计师),它只吸引同类。

然后从作品上,始终聚焦于原创,执着于新事物,致力于新视觉体验的创作,哪怕这种视觉体验,是让你第一眼不那么舒适的,但它肯定是陌生和有趣的。

在对待专业的态度上,立入禁止是严肃且视之甚高的,他们饱和式、高强度的设计随处可见,不惜心力、尽善尽美:

在气质上,立入禁止是真诚的,未被采用的设计,大多数设计公司出于各种原因避之不及、更不会公布,但他们会坦然地公之于众,接受大家的讨论:
并且不同于部分设计师的“认真做一套,然后凑数做几套”的做法。
肉眼可见,他们的未通过稿和通过稿保持一样的高质量。
以上这几点就是笔者眼中的,并不妥协的,属于立入禁止的理想主义。
笔者曾说过,独立的设计工作室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存在,做得好的独立工作室一定是主理设计师理念的延伸。
因此立入禁止的理想主义,肯定也折射出了刘治治、迷盒的理想主义。

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另一位设计师的一句话,“设计的未来样貌是什么我不清楚,但一定是设计师乐在其中的设计”(何见平语)。
做乐在其中的设计,才是让这个行业可持续的设计。
只有乐在其中,做想做的事,人才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只有乐在其中,设计专业才具有向未来纵深发展的生命力。
有趣,专业,真诚,乐在其中。
这既是属于立入禁止的理想主义,也是我们所有设计师都向往的:
属于设计的理想国。
文中除标注外,所有作品来自studionaeo.com
作品权属原设计师,仅供学习和研究。


欢迎加入读者群2,参与我们的讨论:


设计一颗星球
「文本分析×语义理解×图像经验」每一个新的观点,都是关于设计的秘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