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不转行指南:把设计思维引入工作流

乐活   2024-12-20 12:53   北京  
上一篇是关于如果设计师想转行,如何考虑去转到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同时又不至于完全放弃自己现有的审美优势和专业积累。
当然,转行,对从事任何行业的任何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儿。
首先,你需要放弃这么多年的受教育、从业经历所产生的沉没成本;
其次,你需要从零开始,去学习新的领域的知识,去感受、掌握新的行业的经验。
并且,你未必就能转成功。
因此,转行这个事儿,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能停留在想想的阶段。
这一篇,来点儿更干的,想写写如果你不转行,需要怎么提高自己匹配市场的能力,怎么提高从业中的把握感和幸福感。
让你在这个行业,过得更好一点儿。
想要过得好一点儿,提高从业的幸福指数,笔者认为判断的标准挺简单的。
在设计行业,那就是:
少改稿,少加班,提高委托费,获得专业认可。
要怎么做到呢?
办法也能对应上:
懂生意(商业上有效、客户能理解),有审美(能经得起时间上的审视、具有行业竞争力),懂专业(具备学术性和探索性、获得专业认可)。
要解释如何做到这三点,其实有大量的内容需要撰写,本期就来聊聊第一个部分的内容: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不是一种专门的设计专业,而是一种通用的设计思维方式,可以用于视觉、工业、交互体验、服务流程等各种门类的设计。
将设计思维引入平面设计(其他设计专业也适用),之前很少见人提过,在这里我想郑重其事地强调一下它有多重要。
有多少人做设计的流程是,收到书面需求,找参考,做若干种不同方案的设计,提案,修改,再提案。
这种常规流程没什么问题,但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感。
比如,里面对三个关键环节避而不谈:如何分析处理客户需求,如何获得创意,怎么筛选最后的提案方案?
针对这三个问题,设计思维经典书《设计思维手册:斯坦福创新方法论》(The Design Thinking Playbook)中,有精彩的解答。
    1.如何分析处理客户需求
书中提到,除了显性需求,更要关注客户的隐性需求,可以通过谈话、观察他们的实际生活来发现。
同时把客户的需求,细化为痛点(痛恨的不便之处或亟待解决的问题)、需求(热衷的事或急切想要实现的结果)、待办事项(客户计划做的事)。
把需求列成清单,从中提炼出你所接的项目能满足哪些需求,不能满足哪些需求。
对于不能满足的需求,需要和客户进行解释,让其放弃不必要的期待。
对于能满足的需求,让它精炼化,成为你全力要解决的任务。
同时这本书里还有一系列的工具,如同理心地图(了解潜在用户)、AEIOU(帮助在环境中捕捉事件和需求)、上瘾画布(如何了解用户渴望的触发点和设计奖励)等,帮助我们了解分析客户和用户的实际需求。
    2.如何获得创意
创意的本质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你的创意能力其实取决于你看过了多少东西、思考了哪些问题、有过哪些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这些积累越多,你越擅长从一个内容联想到另一个内容,也就是越有创意。
积累不可一蹴而就,但是也有工具和流程可以辅助改善。
比如,设计思维中经典的双钻模型
它把寻找方案的过程划分为问题定义区方案探索区
这里的逻辑是,在找方案之间,先要找到正确的、值得回答的那个问题。
提出合适的问题,是设计开始的前提。
然后每个区域在创意发想阶段,都是不设限的一个发散过程,把你能想到的所有点子都记录下来。
在创意收敛阶段,就要通过设计需求、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准绳,来去掉那些不够好的点子,获得最终的答案。
    3.如何筛选最后的提案方案
探寻创意的过程中,你可能有了一系列的点子,形成了不同的提案方向。
你并不一定都会细化成提案,向客户全都展示也并不现实。
这时候就涉及到筛选的问题。
可以采用分组法
把点子分成三组:匹配问题的、令人兴奋的、范围之外的。
匹配问题的应该是优选方向,令人兴奋的也可以选择,范围之外的不选。
或者分成现有的对顾客来说是新的对市场来说是新的,这三类,激进程度依次递进。
根据客户的冒险或者保守的倾向,进行选择。
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一开始就预设你的最终结果,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整个设计项目流程中,来感受、探寻最正确的那个答案。
这也是设计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即过程是最关键的,设计的过程的重要性大于设计的结果,因为结果来源于过程。
把设计思维引入设计流程,有三个非常好的优点。
一是对客户和用户的需求了解得更加充分、彻底,能够挖掘到隐性需求和真实痛点,你做的设计会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问题,提高过稿率
二是让虚无缥缈的设计过程变得坚实化,具有清晰的路径,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便于项目进度可控,便于安排时间,少加班
三是引入了过程思维,你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可以把设计过程作为你的工作成果的一部分,向他们最终提案的时候,介绍你们做了哪些流程性的、探索性的工作,否定了哪些方案,最终留下了哪些方案,为什么这些方案是正确有效的。让客户了解到设计并不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中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让他们觉得花的钱物有所值,既可以提高委托费,同样也能提高过稿率
设计不易,但很值得做,认真做、坚持做、科学地做,肯定会获得足够的回报,这是一直以来,我对于设计行业的看法。
尝试破解设计岗位中,导致从业者幸福指数低的因素,也是自己长期的兴趣所在。
在深入地学习并了解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之后,我认为,在设计中引入设计思维,就是一种提高职业竞争力,增强幸福指数的有效方法。
This is the way.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这篇文章,来自于在笔者读到的这本书《设计思维手册:斯坦福创新方法论》,同时结合了自己对设计行业的理解。
它是目前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设计思维书籍,设计流程全覆盖,方法具有系统性,提供了不限于上文之外的诸多有效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优化自己的设计流程,提高从业幸福感。
推荐给大家阅读,并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选的商品来自官方出版社,同时优选价格低的,可以放心购买。

关于设计师不转行指南,自己本来想写三部分,但是写完第一部分就已经超两千字了,为了照顾阅读体验,就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接下来想写的是:
设计师不转行指南:如何让设计具有商业有效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报价、少加班、提高过稿率)
设计师不转行指南:如何让设计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得专业认可、多拿奖、获得影响力,提高报价)
欢迎大家多多阅读、转发这篇文章,点赞、在看也有帮助,阅读量破2000,马上开始下一篇,比心。

加免费群(解答问题、分享观点、联络资源)

设计一颗星球
「文本分析×语义理解×图像经验」每一个新的观点,都是关于设计的秘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