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UDL
最近,设计圈里有两篇推文被刷屏了。
一篇是Details公众号公布了ABCD工作室2021-2022作品集,虽然风格略有固化(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选择),但依旧维持高品质。↓
另一篇则更加出人意料:
UDL和SDL合并了!↓
这两家工作室,相信聚在这里的读者都不陌生。
他们对于笔者来说,则有更加私人的、特殊的意义。
UDL,是一家曾让笔者眼前一亮,并且更新了自己设计认知的工作室,之前这篇旧文,也是很多人认识并开始关注设计一颗星球的起因。↓
UDL作品 - 特斯联
SDL,则是笔者曾实际工作过的地方,对我的影响更为深远,在这里学到的设计技能和行业知识,是我设计理解的主要来源。
这两年,SDL在时尚领域逐渐发力,服务过像LOEWE、Maison Margirla、Nike等国际一线品牌,做得越来越好了;而且他们对西文字体设计的专长让人印象深刻(在笔者看来,他们是国内西文字体、标志做得最好的设计工作室之一,这也许也是国际品牌青睐的一个原因)。
SDL作品 - delicates rebranding
他们做的设计类播客——口腔医院,相信很多人也听过,每期对话一位国内一线平面设计师,独立观点、质量很高,在圈内影响深远。
这两家工作室,虽然都是北京平面设计工作室中的佼佼者,但是业务侧重、作品特点都不相同,因此当两家官宣合并的消息出来时,笔者是十分意外的。
不过转念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不同,或许就是他们合并的最大原因。
对这次合并,笔者有以下几点观察和理解:
谈及这次合并,你最先想到什么?
相信很多设计师朋友脑中会浮现一个名字:pentagram。
作为欧美商业平面设计的头部工作室之一,pentagram的作品一直都是国内很多设计师学习的榜样。
pentagram作品 - SNL rebranding
他们是这样介绍自己的组织架构的:
Pentagram is a multi-disciplinary, independently owned design studio. Our 22 partners are all practicing designers, and whether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or independently, they do so in friendship.
五角设计是一家多学科的、(各自)独立被拥有的工作室。我们的22位合伙人都是在一线从业的设计师,并且无论是合作还是独立做项目,我们之间都有很好的友谊。
得益于pentagram多合伙人的设计资源优势(每一个合伙人背后还有很多的设计师),他们的作品不仅数量多、横跨多个领域(graphics and identity平面和品牌, strategy and positioning策略和定位, products and packaging产品和包装, exhibitions and installations展览和装置, websites and digital experiences网页和数字体验, advertising and communications广告和传播, data visualizations and typefaces数据可视化和字体, sound and motion声音和动态)和多达18种客户行业类别:
pentagram网站 - 客户类别
而且作品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因此pentagram的这种组织策略,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说UDL想要借鉴这种组织架构,复刻这种成功,可以做到吗?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双方的客户类别和设计资源。
客户类别是由一家工作室过往服务过的客户累积而成的,虽然平面设计工作室一般不会主动限制自己所服务的客户行业类型,一个公司的设计作品往往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成功的案例会吸引更多的该行业的客户前来寻求服务。
这就导致了,大多数设计公司在长年累月的运营过程中,都会形成少数几个擅长或者说经验较为丰富的行业。
这样客观上,一方面形成了设计工作室的不同特色,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客户选择的认知成本。
对于UDL和SDL来说,他们所积累的客户行业类别也是比较鲜明的。
UDL,服务较多的客户行业有金融、消费电子和科技。
UDL作品 - 金融公司MONOLITH
UDL作品 - oppo find x
SDL,比较鲜明的行业特色是时尚、服饰类,策展类。
SDL作品 - BRIO rebranding
SDL作品 - 北服2020毕业展
当然二者都有涉及,并且做得比较好的行业还有餐饮、文化、公共事业类。
UDL作品 - EMBER
SDL作品 - COCOCEAN
所以,从客户类别上来说,二者各有优势,可以互补。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设计资源。
设计工作室的设计资源或者说设计能力,只来源于一点,那就是旗下所拥有的设计师的能力。
包括合伙人和公司设计师的设计能力或者经验。
即使像平面设计,这样一个相对综合的学科,对每一个独立的设计师个体来说,也并非面面俱到、无所不能的。
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专业来说(不仅限于设计),全部精通在很多时候,大概率等于全面平庸。
让长板更长,比起没有短板,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更有竞争力的策略。
那么我们看看,UDL和SDL的设计资源优势到底在哪儿呢,有什么区别呢?
这就是笔者想在第二部分讨论的话题。
设计的综合性、跨专业性正在成为一种越发明显的趋势。
这是由平面设计的本质属性带来的。
这种本质属性,就是媒介依附性。
平面设计,或者说视觉传达的内容,需要依附于某一个特定的媒介。
如果媒介相对固定,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近一百年,纸媒或者印刷品占据主流,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也就相对固定。
而如果媒介发生很大的变化,数量、类别急剧增多的时候,就像近20、30年的媒介发展情况一样,对于平面设计或者视觉设计来说,就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综合性、跨专业性的特点。
数字媒体、动态图像及字体、装置艺术、虚拟空间、叙事性体验、数据可视化等,原本可能不属于传统平面设计的领域,都被加入到了新平面设计——这一综合媒介设计的事实或潜在的专业范畴。
因此,面对不熟悉的新边界,在未来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平面设计领域,合作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寻求外部合作,当然是一种思路;合并,则是另一种可行的方式。
让我们回到关于UDL和SDL的讨论,他们有哪些设计资源层面上的合并理由呢?
先说UDL,他们的设计资源最大的优势,除了两位AGI会员出色的平面功底和审美外,就是拥有一支业内领先的数字设计团队。
并且在他们这里,数字设计和平面设计不是各自为战、分别负责设计流程的不同部分,而是紧密结合、互相根据对方工作内容进行实时调整的。
这种合作上的紧密性,带来的成果就是比平面业界更好的数字媒体呈现质感,和比传统数媒业界更优质的画面节奏和图像语义。
UDL作品 - Dnaband
并且UDL是有专业的工业设计分部的,这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平面设计业界是少有的配置。在未来可以预期的综合设计的前景下,这种掌控材料、塑造实体和绘制空间的能力,也是竞争致胜的关键。
UDL作品 - 汀壶
UDL作品 - 泰坦巡逻机器人
而SDL的优势呢,在于他们具有一种很出色的商业敏锐度和平面独立性的平衡感,让他们的作品,既可以对上大众的品味,又能够不妥协平面设计的专业性。
SDL作品 - Little Ondine
SDL作品 - Maison Margiela鞋及包装
而且笔者特别欣赏他们对于西文字体、字标的设计和处理,绝对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水平。
请注意下面这个作品中对“cabana”的三个不同的“a”的处理:
SDL作品 - cabana
MATERIALGIRL的字标设计也同样专业,一点儿也不输欧美母语设计师,好得不像是国内工作室的作品:
SDL作品 -MATERIALGIRL
SDL的策展设计经验,可以帮助未来的UDL在文化、策展领域获得更多优势。
SDL合伙人李响的客户沟通和市场开拓能力,也是未来工作室业务方面的重要补强。
还有一点,估计没有在SDL工作过的人不一定清楚,那就是SDL拥有两位很出色的声音设计师——合伙人邢晨和设计师Ein,他们对于音乐、声音出色的审美和制作能力,相信对于未来工作室动态画面的呈现,可以给到更多的帮助。
通过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对二者的设计能力优势、客户类别侧重,应该比较清晰了。
SDL作品 -LOEWE新春礼物
UDL作品 -MEGA SUEN
可以预见,UDL和SDL的合并,带来的想象空间是:更多类别的客户资源和设计业务,针对潜在客户更多样化、更好的设计能力,以及更丰富、质量更高的媒介呈现能力。
以及以上所有这些特点所催生的,暂时还无法预料,但一定会发生的某种化学反应。
所有这些能力的互补和增强,对于这两个工作室来说,既能稳固和发展各自已有的基本盘,也是应对未来行业各种不确定性和新挑战的重要尝试。
上面两个方面,讨论了在理性层面上,不同业务侧重、设计能力圈的工作室合并的必要性,或者说带来的好处。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其实一切都并不能发生。
这个因素就是人。
UDL网站改版前,在他们的自我介绍中,有一个观点很打动我。
他们说(大概意思,原话记不清了):我们聚焦于人,因为我们相信设计中所有出色的成果都是来自于人,来自于不同背景的人的紧密合作产生的。
这一点对于服务外部客户,当然适用:设计,本来就是设计师的设计专业同客户的业务专业之间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SDL作品 -Maison Margirla 520礼物
UDL作品-OPPO Find X2
对于内部共事,也同样适用,甚至更为重要。
因为对于大多数设计师来说,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份需要投入很多日常时间才能做好的工作。
这个相对很多固定时间职业的工作来说,更长时间的投入,当然有行业竞争的原因,也有创作本身独有的乐趣在里面。
这也就导致了,设计师在选择工作方式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选择生活方式,因为工作已经成了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UDL传统保留项目,不同年份的月饼及包装设计,就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设计工作的表现啊。↓
UDL作品 -中秋限定礼盒
因此,合得来,确实是能共事,特别是互相成为合伙人非常重要的标准。
这种“合得来”,并不一定是脾气相似、趣味相投,成为生活中非常要好的朋友,而更重要的是要对对方做的事情能够认可,彼此理解、彼此欣赏。
这么多年,笔者一直在关注他们,如果有和我一样对他们的作品脉络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能发现,UDL和SDL在设计理念上、在对好作品的认知上,是有很多的共同偏好的。
因为理念相近,相信他们对彼此的作品,都是互相能够认可的。
而UDL、SDL这种给人“合得来”的印象,在他们多次共同举办年会的时候,也进一步得以加深。
JV Meat UDL SDL 2×4 2020联合年会
因此,设计工作室的合并,其实并非一种必然,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缘分。
毕竟,设计行业的构成,公司或者工作室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永远是一个一个的设计师——工作室只是设计师理念的延伸和不同个体设计师的组合而已。
对于从业者来说,我们设计,其实并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生活,或者说像UDL的丁凡所说的那样——为了爱。
类似的,笔者写文章,其实也不是为了别的东西,而是为了意义,为了爱。
相信你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也是如此吧。
伴随着这次UDL、SDL合并,他们的官网也同步更新,欢迎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前去查看。
在网站中可以看到,在最新的showreel中,已经加入了SDL的作品:
建群之后,笔者文章更新少了,有时候其实不是思考变少,也不是表达欲减退,而是很多时候有了新的设计理解或感受,直接就在群里发出来了。
对我来说省时间、省力,对别人来说可能也有一点儿参考意义。
因此,想要加入我们的讨论,或者看到我更新频率更快的文字,快加入我们免费的微信群吧。群里主要聊的是设计和艺术、视觉及商业策略,二群没准很快也要满了。
扫一扫,备注“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