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田唯

乐活   2024-08-14 18:19   北京  

混乱的秩序  Chaotic Order

是高田唯近年来的一次巡回展览的名称。

继2022年8月在东京ggg,2023年11月在上海pidan Gallery之后,

今年(2024)8月来到了北京Ramp,但名称有所改变,变为了:

具象的抽象  Concrete Abstract。

有意思的点在于,两个展览名字都是一对反义词,似乎表达了高田唯想要在当下充满矛盾的视觉世界中,进行冒险的决心

很多人知道高田唯,是因为新丑两个字。

这两个字因他在17-18年做的一系列作品和他的平面设计“游泳”展,在国内曾激起过热烈的讨论。

在七八年之后的今天,这个词已经不再流行,无人讨论。

但高田唯并没有停止探索,还在继续做着新奇的东西。

感性、孩子气、精湛、有趣,是近些年他的作品给人的感受。

在普遍套路化、模式化、板着脸的平面设计世界中,高田唯始终抱着玩耍的心态,做着形与色的游戏,成为了一个似乎很难有模仿者和追随者的罕见的“另类”设计师。

成为高田唯,真的很难。

但这篇文章还是想要分析一下,如果真的想要成为高田唯式的创作者,你需要考虑从哪些方面作出尝试。


在高田唯的个人网站里,他这么描述自己做设计的动机:

我不断地在寻找新的表现并进行着实验,首先是因为我想看看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希望看到我的作品并产生“还有这样的做法吗!”这样感受的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再创造新的表现。(takadayui.com)

也就是说,他要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并且希望以自己这种视觉实验来启发他人也做出新的、没见过的东西。

参考他人的现成创作,只会和别人做得东西很像,是很难达成“做出没见过的东西”的,因此高田唯会把生活作为主要的灵感来源。

要么通过摄影来收集生活:

树的皮肤@pidan gallery

定点观测@pidan gallery

要么,利用东京造形大学的“职务便利”,设置和生活有关的课题,比如他在讲座中曾谈到,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自己和大家一起收集酸奶包装的底部,来进行图形创作。

成分表的临摹@pidan gallery

在工作、生活和教学中,高田唯通过对生活反复的观察、提取、再创作,形成了自己细腻、新奇、具有原生感的设计视角和视觉语言


高田唯为人所熟知,还在于他的一系列有趣的、主题性的个人创作。

这里模糊了设计和艺术的边界,既可以算作图形设计探索,也可以算作一种艺术创作行为。

比如他的一日一花系列:

a flower a day

a flower a day限量印刷品

a flower a day x 4

通过固定工具(illustrator的3D工具)、固定主题(花、叶、枝)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中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花的形象。

NEUE也针对这个系列,策划了高田唯的一日一花个展。

还有他的“四肢小人”系列:

neighbor “X”

在他的讲座中提及,他很喜欢用彩纸撕出只有四肢和头的小人形象,觉得很有趣:

撕纸小人

这个形象,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客户,出现在了Award360°2021的年鉴封面上。

Award360°2021年鉴

类似这种,设计师的个人创作,获得应用或者落地的情况是比较少的,以此举办个展的情况也很罕见,或许是因为高田唯作为知名设计师的明星效应达成了这一点。

更普遍的情况是,对大多数设计师来说,类似这种主题性的创作,可能既称不上是艺术,也难以获得实际的应用,那么应该投入精力去做吗?

sokokoko

笔者觉得去做,还是有价值的。

两点原因:

一是视为一种设计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手和脑对于形状、颜色、文字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己专业的熟练程度。

二是探索适配自己的形式语言,就是那种只有自己能做、或者说自己做出来最舒服、最有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这本质也是一种独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和艺术感受的综合反映。

至于值不值得投入精力,这个问题只有读者自己能回答。


笔者在上文罗列了高田唯的那些很有意思、极富想象力的个人作品,这也确实是他给大家的主要印象。

但是高田唯还有另外一面。

这一面,其实才是高田唯作为设计师体现专业性的一面。

比如,他能创作非常考究、细腻的字体:

青山见本帖logo

龙宫物语海报

印刷的#¥%……@展海报(不懂日语)

他也能做非常规整、清晰的编排:

for stockist展海报

why not live for art?展海报

life-well展海报

当主题是包豪斯的时候,他的用色、文字和图形,就很包豪斯:

包豪斯展海报

当做的是商业包装时,也是非常符合市场中这一品类的调性的:

uka for men清洁用品

清里清酒

这一面和上面那个天马行空的高田唯相比,可以视为:

高田唯的反面。

但正是这一面,才可以撑起来高田唯作为设计师的专业度,让他的个人设计创作、艺术探索得以成立。

如果缺失这一面的高田唯,只能称之为不够严肃、有点油滑和讨巧,注定无法进入艺术史的“蹩脚艺术家

(ps:关于严肃艺术和设计创作的区别,欢迎文末进群讨论)

这也是笔者所说的,艺术和设计,总要有侧重点和支点,你的专业是始终要排在第一位。

这是可以作为你的社会价值(社会分工、利他性)、职业传承(你不得不承认祖师爷的存在)和人生信仰(或许可以有别的信仰?)的东西。

希望你可以尽快找到它。


高田唯本质是活在内心宇宙的一位天生设计师,他也能很好地和世界交流,但探索内心世界,发现新奇的事物,进而满足自己的内心的发现欲和探索欲,对于他来说是最有满足感的。

这种自我满足,不是以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毕竟设计师做个人创作,可能不如打磨设计提案更能见到回报。

当然,在高田唯这里,商业设计、个人创作包括设计教学,都是互相滋养的关系。

高田唯,像一个忍者,有着三重影分身:

设计师高田唯

教学者高田唯

艺术家高田唯

在不同的时候,侧重于不同事情。

但是,三种身份又像高达一样,可以合为一体。

成为一个孩子气的、具有child eye的好奇眼光来看待世界的:

孩子王 高田唯。

这是他的底色。



图片来源:allrightgraphics.com/\pidan公众号/\chaotic Order公众号/\NEUE/\Design360

仅作研究说明,图片版权归原媒体所有

仅为个人看法,不代表原设计师观点

补充阅读:从[Award360展2023]视觉说起:设计中的三种真实

加群讨论:



设计一颗星球
「文本分析×语义理解×图像经验」每一个新的观点,都是关于设计的秘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