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金持续偏紧,不仅绝对水平上升,季节性更是高于往年同期。周三非银机构接入隔夜资金的成本一度高达16%,而后虽然回落,但总体上保持高于往年同期的水平。那么在距离春节依然有半月的情况下,为何资金价格已经明显回升?资金趋近紧的持续性如何,如何看待春节前后资金变化呢?需求并非导致资金面趋紧的原因。一般而言,贷款需求、政府债券缴款、非银金融机构加杠杆等行为会显著影响银行间资金需求,但从近期数据上看,三者的资金需求均不大。票据利率当前仍在低位,最近一周6M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都在1.40%附近,显示贷款需求并不强;而从政府债来看,2025年第三周才有地方政府债发行,且发行量低于2022年和2023年,政府债供给节奏偏慢,政府债券缴款需求同样不强;而对于非银机构的资金需求而言,近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从2024年12月下旬的8万亿元左右下行至目前的6万亿左右,跨年后回购成交量有小幅上升,但在1月9日之后,回购成交量重新开始下行,非银金融机构加杠杆带来的资金需求同样不强。因而需求面无法提供资金利率偏紧的足够解释。资金趋紧可能更多的由于季节性资金需求冲击之下,央行资金投放的边际变化。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通过买入国债投放了10000亿元的基础货币,而10月至12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了27000亿元的基础货币,而8月至12月期间MLF缩量续作达到21810亿元,国债净买入和买断式回购对基础货币的补充,使得MLF持续缩量,同时2万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发行带来的政府债缴款需求之下,银行间之间面仍然保持平稳。当前银行间资金面趋紧,可能同样与央行的资金投放有关。一方面,1月10号左右,央行公告“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资金投放的减少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紧张;另一方面,1月13日开始,银行间隔夜资金利率R001均值显著超过利率走廊上限(7天逆回购利率+50bp),或显示央行并未开展临时逆回购操作以稳定资金利率。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一方面,央行近期提示长债利率风险,为避免长端利率过快下行,短端资金利率不宜过度宽松。另一方面,近期美元指数走强,中美利差持续走扩,人民币对美元持续承压,而近期央行通过发行离岸央票、暂停国债买入、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方式来稳汇率,汇率也掣肘了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同时,1月15日当日有9950亿元MLF和11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而央行仅通过7天逆回购续作9595亿元,总体处于流动性净回收。因而,我们预计春节前央行对流动性可能保持审慎态度,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持续偏紧的资金约束可能更多来自基本面,春节后资金有望逐步宽松。资金持续偏紧导致曲线平坦化,平坦的曲线往往会抑制后续融资,并带来基本面压力。从以往经验来看,10年国债与1年AAA存单利差和制造业PMI之间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反映经济较好时期,短端较高而曲线平坦化,经济压力加大时期,货币宽松,整体曲线陡峭化。目前经济并不十分强劲,并不支持资金持续偏紧。而从融资角度来看,曲线平坦化会抑制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从以往经验来看,10年国债与1年AAA存单利差对贷款等融资具有一定领先性,利差的收缩可能导致融资需求走弱。因而,当前平坦的曲线如果持续,对后续基本面和融资需求回升并不利,改变资金状况的压力可能更多来自基本面。春节后资金有望宽松。一方面春节前居民取现带来的资金需求季节性下降,另一方面,偏紧的资金可能抑制信贷投放,如果1月信贷社融不及预期,可能带来降息降准节奏加快的可能,因而这可能带来资金的进一步宽松和整体利率的进一步下行。我们维持债市震荡的判断,等待春节后资金回落带来的配置行情。春节前较高的资金价格约束短端利率下行,在当前曲线整体平坦情况下,对整体债市形成约束,因而我们预计短期债市依然将维持震荡行情。春节后观察资金变化情况,如果到时资金回落,短端下行,整体利率下行空间有望再度打开。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测算过程存在误差近期资金持续偏紧,不仅绝对水平上升,季节性更是高于往年同期。周三非银机构借入隔夜资金的成本一度高达16%,而后虽然回落,但总体上保持高于往年同期的水平。那么为何在距离春节依然有半月的情况下,资金价格已经明显回升,资金趋紧的持续性如何,如何看待春节前后资金变化呢?
需求并非导致资金面趋紧的原因。一般而言,贷款需求、政府债券缴款、非银金融机构加杠杆等行为会显著影响银行间资金需求,但从近期数据上看,三者的资金需求均不大。票据利率当前仍在低位,最近一周6M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都在1.40%附近,显示贷款需求并不强;而从政府债来看,2025年第三周才有地方政府债发行,且发行量低于2022年和2023年,政府债供给节奏偏慢,政府债券缴款需求同样不强;而对于非银机构的资金需求而言,近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从2024年12月下旬的8万亿元左右下行至目前的6万亿左右,跨年后回购成交量有小幅上升,但在1月9日之后,回购成交量重新开始下行,非银金融机构加杠杆带来的资金需求同样不强。因而需求面无法提供资金利率偏紧的足够解释。
资金趋紧可能更多的由于季节性资金需求冲击之下,央行资金投放的边际变化。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通过买入国债投放了10000亿元的基础货币,而10月至12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了27000亿元的基础货币,而8月至12月期间MLF缩量续作达到21810亿元,国债净买入和买断式回购对基础货币的补充,使得MLF持续缩量,同时2万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发行带来的政府债缴款需求之下,银行间之间面仍然保持平稳。当前银行间资金面趋紧,可能同样与央行的资金投放有关。一方面,1月10号左右,央行公告“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资金投放的减少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紧张;另一方面,1月13日开始,银行间隔夜资金利率R001均值显著超过利率走廊上限(7天逆回购利率+50bp),或显示央行并未开展临时逆回购操作以稳定资金利率。展望后市,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春节后资金有望区域宽松: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一方面,央行近期提示长债利率风险,为避免长端利率过快下行,短端资金利率不宜过度宽松。另一方面,近期美元指数走强,中美利差持续走扩,人民币对美元持续承压,而近期央行通过发行离岸央票、暂停国债买入、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方式来稳汇率,汇率也掣肘了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同时,1月15日当日有9950亿元MLF和11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而央行仅通过7天逆回购续作9595亿元,总体处于流动性净回收。因而,我们预计春节前央行对流动性可能保持审慎态度,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
持续偏紧的资金约束可能更多来自基本面。资金持续偏紧导致曲线平坦化,平坦的曲线往往会抑制后续融资,并带来基本面压力。从以往经验来看,10年国债与1年AAA存单利差和制造业PMI之间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反映经济较好时期,短端较高而曲线平坦化,经济压力加大时期,货币宽松,整体曲线陡峭化。目前经济并不十分强劲,并不支持资金持续偏紧。而从融资角度来看,曲线平坦化会抑制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从以往经验来看,10年国债与1年AAA存单利差对贷款等融资具有一定领先性,利差的收缩可能导致融资需求走弱。因而,当前平坦的曲线如果持续,对后续基本面和融资需求回升并不利,改变资金状况的压力可能更多来自基本面。春节后资金有望明显宽松。一方面春节前居民取现带来的资金需求季节性下降,另一方面,偏紧的资金可能抑制信贷投放,如果1月信贷社融不及预期,可能带来降息降准节奏加快的可能,因而这可能带来资金的进一步宽松和整体利率的进一步下行。我们维持债市震荡的判断,等待春节后资金回落带来的配置行情。春节前较高的资金价格约束短端利率下行,在当前曲线整体平坦情况下,对整体债市形成约束,因而我们预计短期债市依然将维持震荡行情。春节后观察资金变化情况,如果到时资金回落,短端下行,整体利率下行空间有望再度打开。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测算过程存在误差。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1月16日发布的研报《资金为何紧?持续性如何?》,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