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利率总体震荡小幅下行,债市继续保持强势。本周债市总体震荡,前半周利率小幅调整,后两天快速下行。全周10年和30年国债累计微幅下行0.9bps和0.5bps至1.69%和1.95%。信用下行幅度略大于利率。1年AAA存单利率累计下行2.1bps至1.60%。
债券继续保持强势背后有供需两方面原因,但也需看到后续的边际变化与对市场的约束。从供给层面来看,近期供给持续收缩状况有望在明年初改善。从12月16日以来,连续三周,政府债券净融资为负,合计净偿还1388亿元。过去五年尚未出现过政府债券连续五年净偿还。叠加前期发行的再融资债进入到置换期,这导致债券供给显著下降,可配置资产不足越来越明显。虽然我们并不认为供给一定会在明年初大幅放量,但结束当前持续收缩的状况,转为净融资就是边际上的供给改善。同时,再融资债置换逐步减退之后,供给的收缩状况也将改善,资产的压力有望边际缓解。从需求层面来看,年末季节性的增配压力可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短期需求。年末各类资管机构均有保持规模的诉求,其中公募基金最为明显。过去几年,12月公募债基规模均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回升。债券处于牛市阶段的2021年和2023年12月,公募债基规模环比回升幅度均在3500亿左右。今年债牛行情之下,预计年末公募基金同样存在较为显著的冲量行为。过去四周,债基新成立规模1088亿元,较11月明显增加,也从侧面反映了年末债基的冲量行为。而这种冲量行为带来的增配力量可能并不持续,在年初存在回撤的可能。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利率下行趋势中,债券利率较为快速的下行导致相较于其他金融资产性价比下降,相较于负债配置价值降低。虽然利率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中,但从过去几年经验来看,不同的利率下行总体存在节奏配合,如果单一金融产品利率过快下行,可能导致该产品配置性价比下降,约束其下行空间。在过去一个多月,债券利率快速下行,从11月20日以来10年国债累计下行41bps,30年国债累计下行36bps,长债快速下行之后,从资产比较效应来说,债券相对于贷款等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而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来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倒挂加剧可能导致配置机构不再增配。从资产端来看,在贷款利率大幅下行之后,债券对于贷款的性价比有所下降,甚至相对于存款性价比也有所下降,银行保险等可能更多配置其他资产。虽然国债相对于贷款等资产有免税、资本占用低、无风险等各方面优势,但随着债券利率的下降,相对于贷款的优势也明显减少。我们在考虑各类成本和派生存款收益之后,计算的贷款综合收益中最高的股份行为1.90%,这已经高于目前10年国债利率水平,显示贷款相对于债券可能成为更有性价比的资产。而虽然目前贷款并不强劲,但随着开年推进,贷款规模预计将有所恢复。而且不排除年末银行将部分项目后移,以实现更高开门红的可能。另外,对于保险来说,虽然手工补息之后存款利率有所下降,但目前债券利率离银行挂牌利率已经相去不远,例如工商银行5年存款挂牌利率为1.55%,而10年国债利率为1.69%,存款略有上浮则收益将上升至国债之上,这意味着债券利率继续下降也将降低保险等配置债券的意愿。从负债端来看,银行资产负债的倒挂也可能短期约束利率下行。目前银行一方面发行高成本存单,另一方面却增配高于低于存单的利率债。过去五周,银行存单净融资规模在1.54万亿,而去年同期仅有2106亿元。目前1年AAA存单利率1.60%,高于7年以内的国债收益率,与10年国债利率相差有限,银行增配国债难以覆盖存单成本。同时,资金价格R007与存单倒挂继续。银行在融资成本与资产收益倒挂情况下,并没有相应缩表,而是继续扩张金融资产规模。可能部分是由于年末的规模诉求,而年后这种诉求的下降,可能会导致这种情况下银行配债节奏的下降。最后,短期保持汇率稳定环境下,货币宽松节奏需要继续观察。当前的债券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定程度的降息预期。除非后续降息超预期,而这可能在短期难以获得证实。在当前保持汇率稳定的环境下,货币宽松高节奏需要继续观察。我们维持对长利率震荡行情的判断,二永和长信用等可能具备更好机会。短期来看,资产供给压力不足,而配置力量保持较强状况,这意味着资产荒的持续,对债市形成有利支撑,叠加货币宽松预期强化,债市难以明显调整。但前期利率大幅下行一定程度上反映利率宽松预期,并且银行负债压力对资金和债市形成一定约束,因而我们预计短期利率或保持震荡。而考虑到信用利差处于高位,利率震荡之后资金或更多进入信用市场,信用债具备更高配置价值,特别是5年左右的二永以及超长信用。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本周利率总体震荡小幅下行,债市继续保持强势。本周债市总体震荡,前半周利率小幅调整,后两天快速下行。全周10年和30年国债累计微幅下行0.9bps和0.5bps至1.69%和1.95%。信用下行幅度略大于利率,3年和5年AAA-二级资本债累计下行4.5bps和2.4bps至1.83%和1.94%。1年AAA存单利率累计下行2.1bps至1.60%。债券继续保持强势背后有供需两方面原因,但也需看到后续的边际变化与对市场的约束。从供给层面来看,近期供给持续收缩状况有望在明年初改善。从12月16日以来,连续三周,政府债券净融资为负,合计净偿还1388亿元。过去五年尚未出现过政府债券连续五年净偿还。叠加前期发行的再融资债进入到置换期,这导致债券供给显著下降,可配置资产不足越来越明显。虽然我们并不认为供给一定会在明年初大幅放量,但结束当前持续收缩的状况,转为净融资就是边际上的供给改善。同时,再融资债置换逐步减退之后,供给的收缩状况也将改善,资产的压力有望边际缓解。从需求层面来看,年末季节性的增配压力可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短期需求。年末各类资管机构均有保持规模的诉求,其中公募基金最为明显。过去几年,12月公募债基规模均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回升。债券处于牛市阶段的2021年和2023年12月,公募债基规模环比回升幅度均在3500亿左右。今年债牛行情之下,预计年末公募基金同样存在较为显著的冲量行为。过去四周,债基新成立规模1088亿元,较11月明显增加,也从侧面反映了年末债基的冲量行为。而这种冲量行为带来的增配力量可能并不持续,在年初存在回撤的可能。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利率下行趋势中,债券利率较为快速的下行导致相较于其他金融资产性价比下降,相较于负债配置价值降低。虽然利率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中,但从过去几年经验来看,不同的利率下行总体存在节奏配合,如果单一金融产品利率过快下行,可能导致该产品配置性价比下降,约束其下行空间。在过去一个多月,债券利率快速下行,从11月20日以来10年国债累计下行41bps,30年国债累计下行36bps,长债快速下行之后,从资产比较效应来说,债券相对于贷款等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而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来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倒挂加剧可能导致配置机构不再增配。从资产端来看,在贷款利率大幅下行之后,债券对于贷款的性价比有所下降,甚至相对于存款性价比也有所下降,银行保险等可能更多配置其他资产。虽然国债相对于贷款等资产有免税、资本占用低、无风险等各方面优势,但随着债券利率的下降,相对于贷款的优势也明显减少。我们在考虑各类成本和派生存款收益之后,计算的贷款综合收益中最高的股份行为1.90%,这已经高于目前10年国债利率水平,显示贷款相对于债券可能成为更有性价比的资产。而虽然目前贷款并不强劲,但随着开年推进,贷款规模预计将有所恢复。而且不排除年末银行将部分项目后移,以实现更高开门红的可能。另外,对于保险来说,虽然手工补息之后存款利率有所下降,但目前债券利率离银行挂牌利率已经相去不远,例如工商银行5年存款挂牌利率为1.55%,而10年国债利率为1.69%,存款略有上浮则收益将上升至国债之上,这意味着债券利率继续下降也将降低保险等配置债券的意愿。从负债端来看,银行资产负债的倒挂也可能短期约束利率下行。目前银行一方面发行高成本存单,另一方面却增配高于低于存单的利率债。过去五周,银行存单净融资规模在1.54万亿,而去年同期仅有2106亿元。目前1年AAA存单利率1.60%,高于7年以内的国债收益率,与10年国债利率相差有限,银行增配国债难以覆盖存单成本。同时,资金价格R007与存单倒挂继续。银行在融资成本与资产收益倒挂情况下,并没有相应缩表,而是继续扩张金融资产规模。可能部分是由于年末的规模诉求,而年后这种诉求的下降,可能会导致这种情况下银行配债节奏的下降。最后,短期保持汇率稳定环境下,货币宽松节奏需要继续观察。当前的债券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定程度的降息预期。如果假定未来降息30bps,OMO利率下降至1.2%左右,根据年初以来R007与OMO平均利差25.2bps,R007或保持在1.45%左右,而存单与R007年初以来平均利差8.1bps,存单利率则可能在1.53%左右。10年国债与存单利率年初以来平均利差在18bps左右,则对应的10年国债可能在1.72%左右,因此当前利率水平已经反映了一定程度的降息。除非后续降息超预期,而这可能在短期难以获得证实。在当前保持汇率稳定的环境下,货币宽松高节奏需要继续观察。我们维持对长利率震荡行情的判断,二永和长信用等可能具备更好机会。短期来看,资产供给压力不足,而配置力量保持较强状况,这意味着资产荒的持续,对债市形成有利支撑,叠加货币宽松预期强化,债市难以明显调整。但前期利率大幅下行一定程度上反映利率宽松预期,并且银行负债压力对资金和债市形成一定约束,因而我们预计短期利率或保持震荡。而考虑到信用利差处于高位,利率震荡之后资金或更多进入信用市场,信用债具备更高配置价值,特别是5年左右的二永以及超长信用。
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12月29日发布的研报《年初债牛会有变化吗?》,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
杨业伟 S0680520050001
相关报告:
极致的行情,机会与风险|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利率或步入阶段性震荡期|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