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周债券利率震荡上行,短端与信用上升更为明显。随着监管对利率风险的提示以及央行暂停购买国债,债券利率本周有所上行,2年国债大幅上行19.1bps至1.21%。信用利率也有明显上升,5年AAA-二级资本债利率上升10.7bps至1.87%,1年AAA存单累计上升7.9bps至1.63%。而长端利率上升相对有限,10年和30年国债利率本周小幅上升3.0bps和2.5bps至1.63%和1.88%。央行暂停购买国债直接推升了短端利率。此前央行持续买入国债,去年8月到12月,央行累计买入国债1万亿,其中12月买入3000亿,而在提示长端利率风险的情况下买入国债,则更为集中于短端。导致此前短端利率下降到较低水平,1年国债利率一度下行到0.9%左右。而本周五央行宣布暂停购买国债,则直接降低了短端资产的需求,因而短端利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行。短端利率上行之后,曲线则进入非常平坦状况,进而对长端利率产生约束。我们再观察绝对利差的同时,也用利率比例来观察品种之间的利差和曲线斜率。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绝对利率水平的下行,利差绝对水平下降是趋势,用绝对利差可能在历史对比中存在不可比。另外,税收等因素带来的品种利差更多是按比例而非绝对值征收,因而按比例利差更具比可比性。目前10年和2年国开利差仅有16bps,而2年与10年国开利率比例高达0.9,是2020年以来除2023年四季度、2024年一季度之外最高的水平,显示曲线已经非常平坦。短端国债可能尚未调整到位,依然具有一定调整空间。虽然短端国债利率有明显上行,但如果没有央行购买,目前短端国债利率依然偏低。目前1年国债利率1.2%,与1年AAA存单利差在40bps以上。考虑到国债有税收优势,我们用1年国债利率与1年AAA存单利率比例来看,目前虽然有回升,但当前0.73的水平也就是去年8月央行买卖国债以来的均值水平,依然显著低于央行买债之前水平。对于银行来说,单纯从短国债利率和存单相比,发行存单购买短国债依然不是有价值的操作。而另一部分短国债配置需求可能来自银行平衡久期选择,银行在利率敏感度等压力之下,需要保持久期不能过长,因此在增配长债的同时会增配短债平衡。但随着长端空间的收缩,平衡久期需求可能减弱,同时,存单较高的收益意味着平衡久期也可以通过存单实现。这意味着短端国债可能存在进一步调整空间,如果1年国债利率和存单利率的比例恢复到去年央行买入国债前的水平,假定恢复到去年3-7月0.8左右水平,如果1年AAA存单利率在1.63%左右,则对应1年国债利率则在1.31%左右水平,这意味着目前为止依然具有一定上行空间。春节前,资金在季节性冲击之下难以显著宽松,这会约束短端利率。目前离春节前时间为两周多,从以往季节性经验来看,春节前资金一般会存在季节性压力。而目前资金价格本身就处在较高水平,DR007和R007分别在1.75%和1.8%水平,均高于目前7天OMO水平。而春节前会有季节性资金需求,一般伴随着资金价格的季节性回升,这意味着短端利率依然存在压力。同时,央行虽然总体基调宽松,但整体节奏上会有所把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大基调,这意味着今年货币政策将更为有效的发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一定会很快落地。考虑到政策对当前利率过度下行风险的提示,以及避免汇率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的目标,政策在宽松政策落地节奏方面会有所把控。短期宽松力度有可能弱于市场目前较强的预期。同时,下周有9950亿MLF到期,央行的续作规模以及降准是否能够落地,都需要继续观察。春节前短端利率是核心关键,短端利率保持当前水平或进一步小幅上行,短期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则难以打开。目前曲线已经处于非常平坦的状态,而较高的资金价格将约束短端利率,因而短端利率是当前市场的核心关键。春节前预计资金价格难以明显回落,短端利率将保持当前水平,甚至短端国债依然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较高的短端利率将会约束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导致整体市场阶段性震荡。目前10年国债和1年存单利差已经收窄到零附近,过去几年两者很少倒挂,即使倒挂,幅度一般也在10bps以内。因此,如果短端利率没有明显下行,长端利率空间也很难打开。我们维持债市震荡的判断,等待春节后资金回落带来的配置行情。春节前较高的资金价格约束短端利率下行,在当前曲线整体平坦情况下,对整体债市形成约束,因而我们预计短期债市依然将维持震荡行情。春节后观察资金变化情况,如果到时资金回落,短端下行,整体利率下行空间有望再度打开。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测算误差风险。
![]()
![]()
本周债券利率震荡上行,短端与信用上升更为明显。随着监管对利率风险的提示以及央行暂停购买国债,债券利率本周有所上行,2年国债大幅上行19.1bps至1.21%,5年国债也上行9.3bps至1.43%。信用利率也有明显上升,5年AAA-二级资本债利率上升10.7bps至1.87%,1年AAA存单累计上升7.9bps至1.63%。而长端利率上升相对有限,10年和30年国债利率本周小幅上升3.0bps和2.5bps至1.63%和1.88%。
央行暂停购买国债直接推升了短端利率。此前央行持续买入国债,去年8月到12月,央行累计买入国债1万亿,其中12月买入3000亿,而在提示长端利率风险的情况下买入国债,则更为集中于短端。这导致此前短端利率下降到较低水平,1年国债利率一度下行到0.9%左右的低位附近。而本周五央行宣布暂停购买国债,则直接降低了短端资产的需求,因而短端利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行。短端利率上行之后,曲线则进入非常平坦状况,进而对长端利率产生约束。我们再观察绝对利差的同时,也用利率比例来观察品种之间的利差和曲线斜率。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绝对利率水平的下行,利差绝对水平下降是趋势,用绝对利差可能在历史对比中存在不可比。另外,税收等因素带来的品种利差更多是按比例而非绝对值征收,因而按比例利差更具比可比性。目前10年和2年国开利差仅有16bps,而2年与10年国开利率比例高达0.9,是2020年以来除2023年四季度、2024年一季度之外最高的水平,显示曲线已经非常平坦。短端国债可能尚未调整到位,依然具有一定调整空间。虽然短端国债利率有明显上行,但如果没有央行购买,目前短端国债利率依然偏低。目前1年国债利率1.2%,与1年AAA存单利差在40bps以上。考虑到国债有税收优势,我们用1年国债利率与1年AAA存单利率比例来看,目前虽然有回升,但当前0.73的水平也就是去年8月央行买卖国债以来的均值水平,依然显著低于央行买债之前水平。对于银行来说,单纯从短国债利率和存单相比,发行存单购买短国债依然不是有价值的操作。而另一部分短国债配置需求可能来自银行平衡久期选择,银行在利率敏感度等压力之下,需要保持久期不能过长,因此在增配长债的同时会增配短债平衡。但随着长端空间的收缩,平衡久期需求可能减弱,同时,存单较高的收益意味着平衡久期也可以通过存单实现。这意味着短端国债可能存在进一步调整空间,如果1年国债利率和存单利率的比例恢复到去年央行买入国债前的水平,假定恢复到去年3-7月0.8左右水平,如果1年AAA存单利率在1.63%左右,则对应1年国债利率则在1.31%左右水平,这意味着目前为止依然具有一定上行空间。春节前,资金在季节性冲击之下难以显著宽松,这会约束短端利率。目前离春节前时间为两周多,从以往季节性经验来看,春节前资金一般会存在季节性压力。而目前资金价格本身就处在较高水平,DR007和R007分别在1.75%和1.8%水平,均高于目前7天OMO水平。而春节前会有季节性资金需求,一般伴随着资金价格的季节性回升,这意味着短端利率依然存在压力。同时,央行虽然总体基调宽松,但整体节奏上会有所把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大基调,这意味着今年货币政策将更为有效的发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一定会很快落地。考虑到政策对当前利率过度下行风险的提示,以及避免汇率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的目标,政策在宽松政策落地节奏方面会有所把控。短期宽松力度有可能弱于市场目前较强的预期。同时,下周有9950亿MLF到期,央行的续作规模以及降准是否能够落地,都需要继续观察。春节前短端利率是核心关键,短端利率保持当前水平或进一步小幅上行,短期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则难以打开。目前曲线已经处于非常平坦的状态,而较高的资金价格将约束短端利率,因而短端利率是当前市场的核心关键。春节前预计资金价格难以明显回落,这意味着短端利率将保持当前水平,甚至短端国债依然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较高的短端利率将会约束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导致整体市场阶段性震荡。目前10年国债和1年存单利差已经收窄到零附近,过去几年两者很少倒挂,即使倒挂,幅度一般也在10bps以内。因此,如果短端利率没有明显下行,长端利率空间也很难打开。我们维持债市震荡的判断,等待春节后资金回落带来的配置行情。春节前较高的资金价格约束短端利率下行,在当前曲线整体平坦情况下,对整体债市形成约束,因而我们预计短期债市依然将维持震荡行情。春节后观察资金变化情况,如果到时资金回落,短端下行,整体利率下行空间有望再度打开。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测算误差风险。![]()
![]()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1月12日发布的研报《当前关键在短端》,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
杨业伟 S0680520050001
相关报告:
适应低利率——2024年债市复盘和2025年展望| 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极致的行情,利率还有约束吗?|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