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非”名校四十二:温州医科大学

文摘   2025-01-18 09:35   山西  

中国“三非”名校四十二: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简称温医大,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主管单位为浙江省,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是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成员、海西医学联盟成员。

     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截至20245月,温州医科大学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36亩;学校有21个学院(部),开设30个本科招生专业,2“5+3 ”本硕一体化专业,1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853人;在校本专科生16040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8121人(含博士研究生84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648人。


一、学校前身

     1912年,留日学者韩清泉等人在浙江省杭州市创办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同年夏天开始招收第一期医科学生60名。
      次年,更名为浙江省公立医药专门学校。1927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1931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发动,10月,学校奉国民党浙江省府命令向浙西撤退,先后前往淳安、缙云,最后在1938年迁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19398月,被建立于1928年的国立英士大学兼并,更名为英士大学医学院。1943年,浙江省立医科专门学校复校。19476月,该校迁往杭州,并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同年,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也在浙江正式成立。重新复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一)浙江医学院

    19476月,浙江省立医学院和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为浙江医学院。19522月,与江大学医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医学院。19584月,中共浙江省委准备筹建一所新的高等医学院校。19588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部分员工、设备和图书来到温州,成立浙江第二医学院。建校初期,由于校舍紧张,学校曾把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

(二)温州医学院

    195810月,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61年,该医院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学校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1999年,国有民办独立学院仁济学院成立。]两年后,温州卫生学校并入温州医学院。2002年,茶山校区落成。2006年,该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2011年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201211月,温医获批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二、温州医科大学

(一)发展历程

     20134月,学校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411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落户温州医科大学。20159月,该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9月,学校首次入围国家外专局公布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高校名单。2017年,学校成为浙江省的重点建设高校。201912月,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20204月,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揭牌成立;同月,温州医科大学设立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20209月,加入海西医学联盟。202212月,学校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

    2023927日,温州医科大学老年医院、老年医学学院、老年研究院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园路院区挂牌。同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243月,温州医科大学正式启动家长学院,成为省内首个高校家长学院。4月,温州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院揭牌成立。5月,浙江温州医科大学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研究转化中心成立。1116日,温州医科大学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研发中心正式入驻。


(二)院系专业

    截至20245月,学校设有21个二级学院(部),4所附属医院,开设30个本科招生专业。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周健创新班)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生物技术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生物药学创新实验班)、临床药学、药学类(含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助产学、护理学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放射医学方向)、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健康服务与管理)、放射医学、预防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临床医学(新医科)、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影像学方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运动康复、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方向)、临床医学(5+3一体化,麻醉学方向)、临床医学、儿科学、麻醉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眼视光医学(5+3一体化)、眼视光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老年医学方向)、临床医学(5+3一体化,精神医学方向)、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

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康复医学院、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院、中医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仁济学院


(三)学科建设

     截至20245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球高校综合排名第70位,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1个学科确定为省登峰学科;有10个浙江省重点学科、有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省一流学科B类,1个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0个省高校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ESI全球排名1%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

浙江省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神经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危重病与灾害救援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医学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医学技术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


(四)师资力量

    截至20245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400余人。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85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1人,博士学位147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刘芳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瞿佳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李校堃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瞿佳、李校堃、吕建新、周蒙滔、黄兆信、金子兵、金胜威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吕建新、周蒙滔、黄兆信、金胜威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卢中秋、吴文灿、瞿佳、]吕帆、李校堃、王良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李校堃、周翔天、陈浩、黄兆信


(五)教学建设

     截至2024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本(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学校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儿科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影像学、生物制药、临床药学、预防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康复治疗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儿科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生物制药、临床药学、预防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医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基础医学、放射医学、助产学、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

国家级教学团队:眼视光学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药学教师团队、眼视光学院教师团队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眼视光医学专业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眼视光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六)学术研究

     截至20243月,学校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平台和4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眼视光行业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眼科疾病医疗器械和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温医大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再生医学与神经遗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中医药平台:温州医科大学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省部级(部分):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近视防控与诊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检验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眼视光学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医学遗传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骨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智慧医疗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模式生物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胰腺肝脏危重性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神经老化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临床功能材料与诊疗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流域水环境与健康风险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介入肺脏病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生长因子联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七)知名校友

喻华芝,原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

池永龙,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周健,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

王培军,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

叶箭,加拿大温哥华省立医院及温哥华圣保罗总医院教授,加拿大皇家外科学院院士

孙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郑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张承烈,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王务迪,原全国政协委员

管敏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

叶真,浙江省政府参事


老顽童国学天地
介绍有关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发表本人原创的有关文章、课件、本人习作等。和同好交流,共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