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非”名校之三十二: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1912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北洋医学堂改为北洋医学校。1913年(民国二年)9月北洋医学校更名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15年学校迁至保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46年1月复校招生。1949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1958年学校由保定迁至石家庄。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两个校区、五所直属附属医院,下设19个二级学院,28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共有教职工17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生19787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6309人,留学生418人。
一、学校前身
(一)河北医学院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批准,李鸿章在天津创建的北洋医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北洋医学校。民国二年(1913年),更名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民国四年(1915年),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由天津迁往保定。民国十年(1921年),医专、农专、高师、法政合并成立河北大学,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改称河北大学医科。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河北大学医科独立建院,称河北省立医学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共停止招生9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河北省立医学院在保定复校,同年开始招生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河北省立医学院暂由保定迁往天津继续办学。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同年4月改称河北医学院。
1952年,河北医学院由天津迁回保定。1958年,河北医学院由保定迁到石家庄。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并入河北医学院,改称河北新医大学。1979年,河北新医大学恢复河北医学院名称(中医系独立建院名为河北中医学院)。
(二)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49年,鞍山卫生学校成立,后改为鞍钢卫生学校、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迁至石家庄更名为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二、河北医科大学
(一)发展历程
1995年5月,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北医科大学。
2009年,石家庄卫生学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名单。2013年4月,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从河北医科大学分离;5月,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分离后,学校仍称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
(二)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下设19个二级学院(系),28个本科专业。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眼视光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类(含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临床药学、生物制药、中药学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妇幼保健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
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
(三)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系统共有教职工17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180人,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813人,博士生导师363人,硕士生导师2450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国家督学1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5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燕赵学者3人,河北省高端人才9人,省管优秀专家4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3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人,河北省“百人计划”入选2人,“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入选14人,河北省模范(优秀)教师2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春岩、丛斌、吴以岭、张英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海林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温进坤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温进坤、马景学、张炜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张英泽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职):张祥宏、丛斌、温进坤、韩梅、姜玲玲、张海林、董福生、王洁、崔慧先、李文斌、王铭维、王学义、李春岩、马景学、傅向华、姜慧卿、张祥建、李拥军、赵宗茂、崔炜、张英泽、彭阿钦、李英、申勇、王战建、南月敏、赵彩彦、侯志勇、程建新、单保恩、李勇、张立玮、祝淑钗、马春玲、张炜、王军、李索林、郭力、邵新中、丁文元、刘俊峰、韩春
国家督学:翟海魂国家级优秀(模范)教师(在职):李文斌、张英泽、李勇、许彦芳
燕赵学者:李春岩、张海林、丛斌河北省高端人才:张祥建、张英泽、单保恩、温进坤、丁文元、侯志勇、南月敏、田子强、时高峰
省管优秀专家(在职):温进坤、张祥宏、丛斌、刘殿武、韩梅、段惠军、李文斌、张海林、魏林、马春玲、崔慧先、李淑瑾、闫宝勇、赵增仁、王铭维、王军、李春岩、郭力、崔炜、刘怀军、张祥建、赵宗茂、刘亚玲、孙国柱、姜慧卿、张英泽、申勇、李英、丁文元、邵新中、南月敏、侯志勇、单保恩、田子强、许彦枝、李勇、李胜棉、张立玮、武宇明、刘刚、刘超、王岳恒、张合林、范振增、张国川、王飞、王贵英、王鹏程、赵彩彦、王军、祝淑钗、徐金升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职):温进坤、张琳、张炜、张英泽、张祥宏、段惠军、王洁、范振中、董福生、韩梅、刘殿武、李文斌、崔慧先、马春玲、史清文、李淑瑾、郑斌、王学义、张庆富、赵增仁、王铭维、周慧敏、李春岩、姜慧卿、傅向华、马景学、刘怀军、崔炜、林凤茹、张金廷、郭力、张会丰、郭平珍、王四平、路虹、李索林、李彩英、赵宗茂、李拥军、张晓岚、宋学琴、刘苏、刘亚玲、孙国柱、佟飞、范振增、刘保良、赵平、李英、邵新中、王鹏程、张国川、徐德龙、赵彩彦、丁文元、周俊英、孔丽、刘俊艳、姜志安、吴文娟、王飞、张奇、祝淑钗、刘俊峰、程建新、赵新明、李勇、单保恩、许彦枝、赵群、田子强、张立玮、时高峰、韩春、李胜棉、王贵英、刘运江、徐金升、耿翠芝
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边林、康维钧、张兰桐、张敏、秦旭荣、石葛明、杜肖娜、王川、刘刚、刘超、王晓路、黄向华、陈伟、张正茂、董稚明、李蒙、王震、许顺江、焦保华、张为、康山
(四)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学位授权学科已经覆盖了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设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法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1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生物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口腔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药学硕士
(五)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1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有52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临床医学、药学
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药物制剂、法医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法医学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护理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
(六)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新型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河北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河北省学科重点实验室35个,省级中医药研究室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平台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3个。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与血管生物学实验室、临床神经病学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实验动物实验室、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新药药理毒理研究实验室、河北省血管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肿瘤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实验室、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河北省法医学实验室、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河北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重大疾病的免疫机制及干预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血管稳态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活血化瘀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室、中医药慢性丙型肝炎气虚血瘀证研究室、中医药噎膈证治疗研究室、中医药紫癜性肾炎脱敏清络法研究室
(七)知名校友
韩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
裴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副主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
凌彤,曾任河北省侨联副主席
殷希彭,河北医科大学病理学主任教授
金征宇,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