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非”名校之三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文摘   2024-12-21 08:53   山西  

中国“三非”名校之三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简称西安建大西建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由陕西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建筑老八校之一,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入选111计划等项目。学校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及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38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截至202310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二区一园,分别是雁塔校区、草堂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区,总占地3700余亩。学校设有21个学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学校有博士点10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硕士点44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其中2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1000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专任教师1900余名。

一、学校前身

(一)东北工学院建筑系

    东北工学院的前身是1923年的省立东北大学,1928年时学校增设建筑系,1937年学校更名为国立东北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经过多次迁移,直至新中国成立,学校重新设立,命名为沈阳工学院,一年后学校更名为东北工学院。

(二)西北工学院土木系

    西北工学院的前身为1895年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从1896年至1929年,学校共经历过5次更名,分别为1896年的北洋大学堂、1912年的北洋大学校、1913年的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的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和1929年的国立北洋工学院,1920年时,学校并入了北京大学的工科。从19231931年间,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先后合作组建合并,在1938年时,西北工学院正式成立

(三)青岛工学院土木系

    青岛工学院的前身为1901年的官立山东大学堂,1904年更名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更名为山东高等学校,后十年间,因国家政策调整,学校经多次更名变动,直至1926年,学校以省立山东大学重新设立。四年后,学校更名为国立青岛大学,1931年时学校又重新命名为国立山东大学。1952年时,山东大学土木系和山东工学院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青岛工学院。

(四)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建筑科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为1911年的官立中等工业学堂,一年后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1923年,学校增设建筑科,并更名为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1928年时,学校附属到中央大学名下,命名为中央大学工学院附设苏州职业学校,1932年和1940年学校分别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和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直至195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

(五)西安建筑工程学院

     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积淀了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是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1959年和1963年,学校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发展历程

    199438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教育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20119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同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911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传统瓦作技艺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20位;9月,西安建大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33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黄土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2023102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起成立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


(二)院系设置

    截至202310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有21个学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

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市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储能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

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公共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城市管理

理学院: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法学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雕塑、绘画、工业设计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安德学院: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建筑学(本博贯通培养)、城乡规划(本博贯通培养)、土木工程(本博贯通培养)、环境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本博贯通培养)

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三)学科建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获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入选陕西省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建筑学入选有望冲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截至202310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有博士点10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硕士点44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0名的学科1个,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有6个。 [1]截至20245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学科5

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风景园林

博士后流动站: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冶金工程、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资产评估、法律、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建筑、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戏剧与影视艺术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四)师资力量

     截至2024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拥有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南非科学院院士1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校友院士10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万人计划入选者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9名、入选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国家评估认证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名。

     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白国良国家教学名师:白国良全国优秀教师王晓昌、高旭阔、刘克成、彭党聪全国模范教师:黄廷林、刘加平、杨柳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刘克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祥模、白国良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牛荻涛、白国良、杨柳、王怡、刘艳峰、刘克成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牛荻涛、刘克成、黄廷林、赵祥模、李安桂、杨柳、王怡、薛建阳、蒲广宁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刘克成、牛荻涛、刘晓君、黄廷林、赵祥模、刘加平、李安桂、白国良、杨柳、王怡、刘艳峰、薛建阳、王快社、蒲广宁


(五)教学建设

     截至20229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截至202310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6个、35个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截至20246月,,共建设精品课程9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有6门,3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9个陕西省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文化产业管理、冶金工程、交通运输、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雕塑、环境科学、视觉传达设计、工程力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国家专业评估认证: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矿物加工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设计、文化产业管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雕塑、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采矿工程、应用化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冶金工程、环境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交通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冶金工程、环境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黄廷林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牛荻涛现代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牛荻涛工程结构耐久性创新团队、刘晓君城乡绿色建筑经济与管理创新团队、王快社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创新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刘加平西部建筑环境与能耗控制理论研究创新研究群体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刘加平西部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李安桂地下空间环境保障教师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姚继涛建筑工程系列课程、刘晓君工程经济系列课程、王晓昌水环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教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机非金属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六)学术研究

     截至202310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拥有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智库1个、国家级成果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甲级资质设计研究院3个。陕西省依托学校成立了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 

国家级科研平台: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干法水泥回转窑预分解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城市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部绿色建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生态建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功能材料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省部级科研平台: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水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耐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膜分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秦岭水源地水质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生态水泥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陕西省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清洁化工冶金过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绿色建筑与低碳城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色金属增值冶金与加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设备科学与地下空间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软科学研究基地、科技园区绿色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生态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功能材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综合规划与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部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西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基地、新时代陕西人居环境与美好生活共建共享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科普基地、黄河流域戏曲非遗传承普及基地、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西北生态脆弱区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建设研究院、建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房地产业绿色发展与机制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徐德龙院士生平事迹陈列厅

(七)知名校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1956年并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共有27万余名校友分布在五洲四海的各行各业,广大校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孙国城,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尹鸿勤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小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

徐德龙我国著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校长。

苏三庆,历任该校校长助理,榆林市副市长、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历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常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FAIA)。201512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邵为民,1982年毕业于该校轧钢专业。历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贵州省经贸委副主任。现任武汉市副市长

侯立安1982年毕业于排水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现任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樊宏康,历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

孙博华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南非开普敦半岛理工大学终身教授。

王亚栓,201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得体育建筑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参加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获男子3000米障碍银牌;2012年获得全国锦标赛的男子3000米障碍冠军;20139月获得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冠军;2014年获得仁川亚运会第六名;2014年获得全国冠军赛3000米障碍冠军。


老顽童国学天地
介绍有关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发表本人原创的有关文章、课件、本人习作等。和同好交流,共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