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非”名校之二十八:
北方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简称“北方工大(NCUT)”,位于北京市,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北方工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历经北京工业钢铁学校、北京冶金专科学校、石景山冶金学院、北京钢铁学校等发展阶段,1985年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先后隶属于中央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3年12月,学校正式成为全国第五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为主。,]2003年8月,学校征用与学校毗邻的土地,建设东南校区。2012年2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同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资格。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占地452亩,设有13个学院,39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1243人,其中专任教师96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650人,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初步形成了涵盖“智能信息”“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的“智能+”的学科特色。
一、学校前身
(一)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6年,在沈兼士、陈光熙等人的倡导之下,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立。4月末,“国立高工”开始招生,校址为西直门内一座日华铁厂,学校隶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属“国立”性质。1947年9月,位于背景北京福绥境38号的新校舍建筑落成,学生迁入上课。同年,国民资源委员会委托教育部转令国立高工增设“中等技术科”,下设机械、电讯两组。1948年10月,教育部指令国立高工,中等技术科的机械组、电讯组继续招生。1949年7月至9月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学校改归中央重工业部直接领导。10月6日,“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名为“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0年1月1日,华北大学高职部正式与国立高工合并。12月20日,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称为“北京重工业学校”。1951年1月1日,原“北京高工”正式更名为“北京重工业学校”,并启用新校印。
(二)北京钢铁工业学校
1952年3月,重工业部筹备将北京重校分为“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和“北京钢铁工业学校”。8月,两校筹备组联合用北京重工业学校的名义进行招生。12月8日,“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宣告成立。“北京钢铁工业学校”也于同期成立,学校由重工业部钢铁局领导。
1953年,石景山区西黄村新校区教学主楼等土建工程相继完工并交付使用。1954年,成立北京钢铁工业学校职工子弟小学。7月,经重工业部批准,将金属采矿、选矿、炼焦3个专业的师生,连同有关的教学仪器设备,调整到鞍山第一钢铁工业学校。
1955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该校又划归重工业部直接领导。1956年6月,划归冶金工业部领导。8月,冶金工业部在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开办“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冶金工业部分院”
(三)北京冶金机电专科学院
1958年2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冶金工业部分院停办。10月,经冶金工业部和北京市委同意,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北京冶金机电专科学院。1959年10月6日,冶金工业部将北京冶金专科学校交由石景山钢铁公司领导。
(四)北京钢铁学校
1960年6月,经北京市委同意,北京冶金专科学校升格为石景山冶金学院。1961年4月,学校把1960年入学的徒工班学生全部转到石景山钢铁公司技工学校学习。1963年4月,石景山冶金学院重新划归冶金工业部领导。8月5日,冶金工业部下发通知,决定将石景山冶金学院调整为北京钢铁学校,开展中等专业教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即停止招生。6月3日后,在校学生全部停课。1969年7月,学校改由首都钢铁公司领导,并将首都钢铁公司技师学校(首钢技校)并入北京钢铁学校。1972年10月,北京钢铁学校恢复招生
(五)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北京钢铁学校建制,在北京钢铁学校基础上成立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同年,首钢技校从学校内分出,学校全面兴办本科教育。1984年,学校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建设。
二、北方工业大学
(一)发展历程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冶金机电学院易名为北方工业大学。1993年12月,学校正式成为全国第五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4年,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北方工业大学。1995年1月15日,学校成立研究生部。1998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文件规定包括北方工业大学在内的81所普通高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9月23日,原国家有色工业局和原国家煤炭工业局决定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的建制撤销,并入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现华北科技学院)。
2003年8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复,同意学校征用与学校毗邻的土地,建设学校东南校区。2006年4月20日,北方工业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申报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批。2012年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资格。2014年12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年,学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2017年2月,北方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研究院、北方工业大学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成立。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1年,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7所高校联合成立“高校京西发展联盟”。2024年9月25日,北方工业大学无人机学院揭牌成立。
(二)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北方工业大学设有14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9个。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及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视觉传达、环境设计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日语、广告学、中文、英语
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产业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国际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无人机学院
(三)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北方工业大学具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层。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电力电子工程学科进入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400名,居北京市属高校首位。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会计、建筑学、法律、工商管理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
(四)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北方工业大学有教职工1243人,其中专任教师968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名师8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2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为65.2%,高级职称比例为56.7%。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双聘)
全国优秀教师:李晋宏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陈吉文、李全明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立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张键红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肖红、陈吉文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肖红、李晋宏、罗学科、张士元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张永昌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李洪义、张建伟、程强、赵洁、张卫平、张常年、马礼、蔡兴泉、杜春涛
(五)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北方工业大学具有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招收资格、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通过教育认证(评估)专业8个,4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及教材课件(含重点)33门。学校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和北京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市级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6个、优秀本科育人团队3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工程管理、会计学、法学、英语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统计学、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视觉传达设计、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智能建造、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知识产权、信息与计算科学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字媒体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通过ACBSP国际商科认证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与金融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六)学术研究
截至2023年2月,北方工业大学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基地,参与建设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成高精尖创新研究院、储能工程中心、新兴风险研究院等13个校属研发机构。立足区位优势,建成“北方工业大学科技园”。获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研究基地: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CNONIX国家标准应用与推广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场总线技术及自动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节能照明电源集成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精密辊弯成形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变截面辊弯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保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社科基地:北京城市治理研究基地
(七)知名校友
王中军,南极泰山站总设计师
饶为国,广西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汪海洲,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刘东海,迪信通创始人
袁利群,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新民,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靳学军,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卢东亮,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
鲁勇,全国工商联十二届执委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十二届执委会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王普公,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蔡茂林,北京欧美同学会理事、北京海淀区侨联常委、气动热力储能与供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祁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12年入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
赖晓南,北京携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西部知识产权教育基地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