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士2024年底留话:脱胎换骨,重新开始,活出古人最高的智慧!

文摘   2025-01-02 00:11   英国  



梦怡:博士,追求修行,追求真实的朋友,对经典留下来的一些话都不陌生,像是老子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或像佛陀在心经里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者像你之前为大家补充的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或者比苏格拉底更之前的另外一位哲学 Parmenides,而他说‘只有是的才是,其他都不是’,或者说‘只有在,或存在才是,其他都不是‘。


那感觉好像一提到真实,或者是这些大圣人要讲真实,就会用这种看起来有点矛盾的方式来表达。那这种表达,我想有些朋友好像会觉得好像懂,好像不懂。但是也有些朋友会觉得,因为对他不够具体,他也就会觉得很空,很玄。


那我想在这边请博士能不能为大家把这种表达方式跟真实,跟中道,跟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的关系,把它打开?谢谢。


杨定一博士:上个礼拜,我说拿着光流的题目来当这个礼物送给大家。你也协助我,帮我把过去在好多好多层面,好多书里面有提出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你朗诵读给大家。


这礼拜,也是一样的。临时会选你这个题目,本来想回答一些大家的一些问题。但是既然是年底嘛,马上新年就到了,这时我认为我们有一个汇总,一个整合,然后一个重新开始,一个整顿,这种机会可能对大家比较重要。


那你讲的确实是这样子,就是我们英文常这样说,在一句话里面,有时候好像表面上有些矛盾会用的字,是刚刚好两个对等,或是刚好相反。一种矛盾修辞法。就是在一句话里面,刚刚好前面讲一个,后面讲的刚好是颠倒的,表面上是矛盾。当然这是oxymoron,是个文学矛盾修辞法,是个文学的表达的方式。但其实我们利用这个表达,来套上我们这里所讲跟修行相关的,跟全部过去的哲学宗教跟它有关系的,这样子套上去。


那你讲的没有错,就是从每一个宗教,尤其这些宗教已经接触这个大智慧法门,不管是佛教、道教、包括这个天主教、基督教等,更不用讲古人,苏格拉底前面 Parmenides,前面也有提到。你也知道,我常喜欢用过去希腊的大师所留下一些话。


那从这几千年来,不管是禅宗,各领域它都带一点这种密宗的味道,Esoteric, esotericism,其实都是跟,可以说这个Prajña,智慧,分不开的。所以只要我们碰到过去一些宗教、一些法、一些系统,它走到最后,它比较接近这个智慧。


其实这些矛盾,好像表面上的矛盾都会浮出来。也因为如此,你想禅有多少人懂呢,对不对?当然表面上好多好多人懂,但是它这个精神,真正就是个领悟、体悟,那可以说是用手指头可以数,不多。不多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它本身带来这些矛盾,那我们试着用头脑,用我们的这个理性,用我们的这个两极化的聪明,试着去解开,其实解开不了的。


因为我们站的角度,头脑站的角度,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层面。本身它是用两极化来把它说明的,就是我们相对的层面,全部都是可以表达的层面都是相对嘛。而相对层面全部都离不开两极化。因为我们人的聪明就是如此嘛,就是有这种限制。所以你用相对的聪明去解释整体,一体、心、全部等,因为我们可以用各式各样的名称去把表达这个绝对,你说,可不可能?当然是不可能!


你要勉强去把这些表面上所带来的矛盾,就是我们相对跟绝对,两句话,两个代表,同一句话出现,当然你头脑是没办法理解的。但你强迫硬去解释,其实走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的一切的解释好像表面上摸到一点边,抓到一个印象,其实还是站到,是相对的层面在表达,表达没办法表达的。没办法表达的意思就是绝对嘛。绝对,祂不允许你去用语言去把它描述。只要你可以表达出来,可以想出来,它已经落在一个人间的层面。所以就是很有趣。


那这几千年、这几万年。甚至你到别的这个世界、宇宙等,其实都是有同样的这个表面上的这种矛盾会浮出来。只要有物质,物质的层面,物质就是很具体,它在一个封闭系统,有这些观念。我们可以用,不管是用我们的感官,或是用其他的机制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做物质,什么叫做具体,什么是叫做相对。其实都会有这些矛盾出来。


也就说有一个更大的体。这更大体,还没有落在我们所认为这个人间、3D也好,4D也好,多少D,祂是圆满的,是完整的,祂不允许你把祂分段去着手。


就像上礼拜我用光流来做一个比喻。那你非要勉强摆在一起,当然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在谈,用什么观念在跟别人分享。你既然要用语言,它一定是带来一个限制。所以你看这个大圣人,以前过去非常可怜,他用什么方法去表达呢?连我们上礼拜说这光流,都是本身带来矛盾,本身带来就是一个层面,没办法解释的层面,没办法表达的层面。你说过去这些大圣人,佛陀、Parmenides也好,还不用讲说苏格拉底、孔子等后来的禅师。


你说这些大圣人,他怎么去表达?所以我认为,我们假如有一点体悟,我们的成熟度,灵性的成熟度越来越增加,其实我们应该自然就会同情过去的大圣人。认为他怎么可能那么伟大,扮这个角色?或是你反过也可以这么说,他怎么会那么傻,为什么要去花这个时间,去设立另外一种、一套的字眼、一套的智慧、一套的vocabulary语言?就是没有语言,没有话,他要去勉强把它建立起来。


就像你记得我说,当时佛陀留下来的Abhidharma,可以讲是心理学最佳的最深的一套的学问,还不要讲灵性、其他的、宗教的这层面。他怎么可能有这个耐心,或是可以说勇气,把没办法表达的东西,不光表达出来,表达那么清楚,留给后来的人一套的完整的系统。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稍微安静的时候,是不是对这些大圣人有最高的尊敬?就是对他们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仰,对他们这种最高的顶礼,这是我从小就深深地这样体会。


我认为我们这里许多朋友,你越投入越深入在这里,就我们讲这里没有回头路的路,或是没有路的路,就是修行,你会越体会到这几句话的用意。


那今天在讲,就是你在同一句话,像Parmenides当时就讲:“only reality is real, the rest is not” 或者,“only is is, when it's not is not”,好像只有‘是’是真的,只有‘是’是嘛,那‘不是’就不是‘是’,不是真的,或是根本不存在。


你看,他已经就在试着合并,就是在整合两个。好像这个现实有一个谱,就是有一部分是绝对、无色无形。所以它是已经在表达,只有无色无形是真的。是‘是’,它这个‘是’已经在表达在另外一个层面,不是在我们人间所用的这个习惯。那‘不是’就是不是,不属于无色无形的。其实根本也站不住,早晚是无常嘛,会毁灭掉,或是会解开、解散的。


你看他这几句话,就像你前面也点出来,‘是’就是嘛,其他不是嘛。表面上带些矛盾,但‘是’就是‘是’的。把这两个层面,相对、绝对、具体,或是可以说是完整,就是物质跟心,把它整个摆在一起,而且试着用整合的方式。


那当然在这过程,脑,头脑听不懂,而且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听不懂,会带来一个矛盾,会带来一个抵抗。


所以过去为什么,我们可能小时候就接触许多禅,一些禅的相关的留话,佛教等。华人这方面的文化特别发达,对不对?很可惜后来的人不重视这个,完全往物质的层面去去追求。那华人的文化这方面是讲不完的,对不对?


了不起!我们的老祖先是有那么伟大,但是我们头脑听不懂。听不懂,他就会希望把它摆开,希望去反对,会有反弹。既然听不懂,就认为这跟我现在生活所需要的,所面对的,我的处境,平常工作,烦恼等,全部我的处境好像不相关,跟我现在需要的不相关,就一句话摆开了。


现代人都是这样子哦。都认为这个不踏实。我要找一个东西很可以扎根,扎实在这个人间。比如说,我可以发财,可以把我的名誉增加,把我的这个权利,把我的这个。。。贪嗔痴嘛,也就是这样子来的。全部,我现在追求,(一般人会这样想),尤其是华人,都是在物质的层面。过去记得我一直在讲,(这个民族)过去是非常可怜的,这个民族是很穷,过去都是,几百年几千年都是少数人控制大部分人,而且都是贫穷啊。人太多,资源不够,所以我们就是还会饿死。你看这个是很残忍的。在无形当中,经过这几百几千年,我们就认为这个物质层面(重要)。首先要把自己养饱嘛,养活,所以就自然会重视物质。


所以你看我们华人在各地哦,在各地都是在物质层面非常优秀,表现的没有话讲。都是别人没办法做到的,我们可以做到。别人没办法忍受的,我们可以忍受。(别人)没办法忍耐,我们绝对可以忍耐。(别人)没办法克服的,我们可以克服,是不是这样子?


通过我们的教育,重视教育。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到大学,进入大学最好是好大学,好的教育,好的领域,好的事业,都是这样子。我们华人因为过去吃过亏吃过苦,很自然会喜欢下一代会活的比我们好。会有讲究。这几乎我认为百分之百的华人都是这种文化,不管是在东南亚,在中国,在国外,不管在哪一个角落,大概可能都含着这些观念,很少看到意外。我想你对我讲的这句话也应该会认同。


我们华人老祖先非常伟大,尤其在唐朝的时候。那时候发达,经济当时好。经济一好,一个民族自然就会追求文化,追求灵性的层面。希望在这个内心的层面,不是在外面物质层面搞一个段落。

但是假如经济不好,他自然就会把注意摆到物质层面。所以你看,我们这几十年来,你发现一个很大很有趣的一个转变。本来我们每一个华人都是在追求物质生存。物质要怎么加好,加强自己的经济状况,要怎么把它补起来,强化起来。但这几十年在各地,你发现华人可能在经济上搞个段落,他就自然会对这个人生的生死的问题产生疑问,产生追求。这是我在各地都看到,有些是中年,有些是年轻人。大概这个几乎是,不能讲百分百, 一半以上都在转到‘怎么在做人,来这一生找到快乐的问题。我活着很痛苦,一点都不愉快,烦恼多多,哎,那来的这意义是什么?’ 这些生死的问题,反而这几年才是普遍的这样子浮出来。


那也只能恭喜大家,这也就是我们一个民族的自然在演化嘛。演化的当中越来越成熟。国外西方是老早走到我们前面,你不管在美国、欧洲都是这样子啊。但是,总是有一天会轮到我们嘛。我们自己这个经济稍微有一点改善。当然没有改善的地方是很可怜啊,农夫等,就他养活自己都养活不来,你说怎么个人再去追求这些问题?那现在是有,当然有。对这些朋友最多只是同情,希望他尽快把这个生活的条件把它加强,补好,然后接下来跟大家一样的,去追求人生更高的一个目标,有个更深的目的可以活出来。我讲这话可以说是代表我们全部,我们大家。


前面讲到华人呢,因为在我们的过去的历史,这个经过,有太多的大圣人,所以也留了许多经,经典啊。那我记得就是几十年前,我们华人是很容易把它排斥掉,就像前面讲的。好像认为这跟我现在的生命所需要的条件,各方面不相关,所以就很快把它摆开。


什么叫做佛陀讲的空,śūnyatā,void呢?说空,感觉这个是完全是理论的,或是我们单一去追求,去追求空。我们可能把家里一切摆开,就是单独去追求。也就可能,就是把这‘空’本身又是用相对的解释的方式来表达,来把它打开。其实这些我认为是比较可惜的。因为没有把这两个层面,相对,绝对,有限制,无限大等,把它做一个整合,没有说透过个人的体验,把它可以彻彻底底地活出来,把它想通。


所以我们就带给自己许多矛盾,认为就是,这方面,两边,整个全部可能的谱,或是相对再加上绝对,整个整体同时存在绝对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口号或是一种很理论化,这是我一般过去所见的百分百。这个不管是称为自己是修行者,或是有着灵性的这种兴趣,都几乎就是这样子。你讲半天,他听懂,但是接下来他选择走的路,却是一种物质层面的路。


我们在讲唯识,其实现在人活出来是唯物。因为他从连意识,他只是从物质的层面去解释,从头脑啊,从科学啊等。所以,我们今天是彻彻底底活出这个唯物。只是说,因为我们生活条件慢慢地在改进,所以现在也反而有这空间,让这个唯识,让这个我们在讲的这个整体的意识,绝对的意识,心等,这样子浮出来。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个追求,想做一个结合。


所以这种希望我个人还是有,要不然也不会去花那么多时间。你看有时都是深更半夜再留话,再把这书希望出来,要不然不会这样做的。


也就是我认为这时候,这个机会时点刚刚好到了。就像你现在会问这个问题。以前几年前我想,你问不出来的。那今天就是通过个人的这个成熟度啊,不断的在加快的在提升,所以这些问题也就跟着会浮出来。过去你可能看到一个经典啊,《心经》也好,《金刚经》或者任何这个圣经啊,会认为是充满的矛盾,里面好多观念是不通的。这感觉就是前面所讲的,好像同一句话,有相对有绝对,两个好像碰不了头。


那你现在看法可能不一样哦!发现,原来在讲两个层面,有个相对的层面,又有个绝对层面。而我是两方面都是,我代表两方面,我也代表相对,我有自己这个肉体,我是业力组合的。那业力组合一定是相对,是相对层面才可以表达,才可以表现出来。同时我又有一个绝对,无色无形的层面,是不可能用语言、用念头、用任何工具表达出来的。而我是一切,我两个都是


而你也可以反过来讲,说我两个都不是。


为什么又把这个推翻?本来讲两个都是。现在为什么马上又讲两个都不是?因为就是,当时像佛陀这样大圣人,耶稣也好,担心假如讲两个都是,我们头脑就又会去抓一点。站到我们的逻辑,好像就是就摆出一个尺寸,就是左边是有,右边是没有,或者是空。我两边都是的话,我整个这个谱我都要去抓。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就是我们去抓的过程,其实是相对在去抓这两边。所以抓到这个结果,抓到这个整体,我们讲这个谱还是一个相对的观念。这是我们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是你一定要用体悟,用直接这种灵感去领悟到。


也因为我们用逻辑体会不到,所以干脆就是过去的大圣人会讲两个都不是,好像表面上已经帮你推一步,让你要接触这个śūnyatā,接触空,然后又担心你抓的一点观念,什么叫做空。而且你抓的这观念,空,是一种相对的观念。所以接下来干脆做个回转,叫做这空,空也是有啊,有是空,空也是有啊。两个都不是,两个都是啊。这样子没有一个观念你可以靠得住。


你还记得我过去在书里面表达,好早,好像是【全部的你】、【神圣的你】,好像一只猫咪从这墙壁上滑下去,它用指甲这样去好像要踩个刹车,踩不了刹车。或者我们从一个山顶上,可以一种自由坠落,freefall,根本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帮我们,让我们踩个刹车,可以接待我们一样的,就是没有一个观念可以靠得住。


其实过去大圣人在一句话,不管用文学的一些工具,前面在讲的oxymoron,矛盾的修辞法,或者其他的文学的工具,让同一句话含的又有‘空’又有‘有’,其实都有这些用意,都想表达我这里所讲的。也就说,我们头脑有限,它会想去抓一点东西。虽然你用手指头在点,像个指南针在点。空,空是一切,已经就是如此,就是圆满,一切就是!


这些都是不断地希望一个人他往这个空灵这个层面在进征,但是又担心他会抓一点,所以就干脆接下来就踩一个刹车,做一个回转。让你知道,你用什么语言表达都不正确。这样子话,我们才有个交代。


那既然什么都没办法靠得住,没有语言,没有念头,没有观念我们可以靠住。其实你晓得,也就这样子,我们心中有一个体,有个机制叫做智慧,就爆发出来了,Prajña,智慧就自然浮出来了。


我们只要把观念,全部的观念,有、没有、相对、绝对,全部摆开。你晓得浮出来就是我们的本能,而我们这个本能、本身就是智慧,就是Prajña的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而这个智慧让它爆发出来,然后一个人,你晓得,他只可能活出---活出什么,活出菩萨道。


这些话,你大概都已经完全可以听进去,我希望。菩萨道的波罗蜜,也就是圣人的或神圣的一些行为,讲话、做事、想,全部是一致的,是几面一体的,是友善的,是一个人充满了善意,充满着忠厚心,诚恳心,感恩心,喜欢鼓励别人,称赞别人,把样样都想得最好。也就是像上礼拜用这光流比喻,像一把光这样子烧过去,影响到整个世界,影响到自己,影响到周边。影响到自己,包括每一个细胞。你其实用这种做法,是为着健康最好的一条路,影响到周边,影响到整个社会国家地球等。


其实就是那么简单,是你把这些跟相对有关的观念摆开,挪开,不认为它们是那么重要,最多只是做一个参考,做个沟通,在过程的一个参考,全部挪开,那这个绝对的层面,它自然就浮出来了,没有矛盾地浮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冲突,也不是独家或者非怎样不可。在这个浮出来过程你也可以应付这个世界,你也可以过得好的很,你相对的部分你也照顾了,这样子没有矛盾。


是把这个小我挪开,一切才会爆发出来。所以今天,刚刚好我们已经接近这个年底嘛,新年马上就到了,是不是?希望你这些话可以反思一下,可以回想一下,讲的有没有道理?


马上新年来了,是不是可以,你我大家一起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个reset,做个重新开始,让我们每一天,每一个瞬间,每一秒都可以活出或许古人所留下来的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你前面这个问题所含的。就是在一句话中,他都放不过我们,要随时提醒我们:我们是代表一切,我们是唯识组合的,又是唯识当中含的唯物,没有矛盾,一切没有矛盾


既然没有矛盾,我们是否可以一切放下,可以快乐起来,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可以彻彻底底地做一个转换。意识层面,健康层面,从各层面我们可以用脱胎换骨的精神,再一次来做一个最佳、最好、最可以服务的一个人


本文源自杨定一博士2024年底的周六留话音频,由Linda整理文字部分,仅供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海涵指正, 感恩


放慢一下生活的脚步,品一杯心灵奶茶



共同成长,从心出发,活出丰盛喜悦的人生!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订阅【心灵奶茶】,如果您觉得有受益,请点赞分享转发给更多人,感恩有您!

微信:Linda_moonlit


心灵奶茶
陪伴心灵的成长,探索人生实相,活出生命的爱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