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们,很早就明白心对生命的重要。中文里,“心”这个字包含心灵、头脑的意思,中国人把与心相关的概念看得比其他更重。举例来说,“说出心底话”和“发自内心”代表非常诚恳;用“心灵契约”形容以最神圣的方式建立的一个契约或关系;古人告诉我们要“扪心自问”;丧失信心或意志消沉时,我们说“灰心”。
“心”也常被用来代表人;当我们提到自己,向心窝一指,正是最常用的手势。有趣的是,所有古老的文明都认为心是智慧和精神成就的源头,也被认为与稳定的情绪和精神较佳特质有关,心胸开阔者正是指稳定而成熟的人。
中国人似乎很早就把心灵智慧的观念看得很深。心可以指身心,也可以用来说明超越身心的境界。心是灵的所在,也是善念、德行、智慧、慈悲的所在,这一切以“心”一字记之。心也是智慧和道德的源头,比头脑更重要。
老一辈教导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若想寻求真理,用心比用脑更重要;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时,我们应倾听内心的声音。很奇妙的是,古人在礼教、道德等决策过程中,把心看得比头脑更重要,即使只是考虑一件事想得周不周详也是如此。而且几乎所有文化都赋予心更高的位置,这似乎是各文化共通的概念。
此外,人们显然常把心和诚恳、感恩、或慈悲联想在一起,用一句真心的言语和一个真心的手势表达真诚,也意味着这真诚是发自于心。心除了能感受慈悲和诚恳之外,也是悲伤、沮丧、愤怒等所有情绪和感受发生的原点。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相较于其他能量中心,心位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心脏附近的心轮,本身就是一个关键性的能量中心。“轮”指的就是脉轮,是人体微细能量涡流最集中的地方(看不到,但感受得到),被认为是身体和更高层次存在的联结点。梵文典籍提到,心轮位于人体七脉轮的中央,这个能量中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中医说的中脉与经穴也是同样的意思,中脉与经穴是体内微细能量的导管,非常微细,所以肉眼无法观察到,但是,现代科学仪器已经能够测量到经穴的存在。中脉或经穴由心轮开始,绕一圈后再回到心轮,并被认为是多种身体机能和精神功能运作时所不可或缺的。
许多古老的灵性宗派,都认为心轮是最后才被开启,也是最难被开启的脉轮。达到圣人境界或所谓的“开悟”,正是已经成功开启心轮的人。
可惜心的地位和超然之含义,因过去几百年来医学的进展而冲淡了不少。英国御医哈维博士(Dr. William Harvey)在1628年发表了他的论文《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in Animals),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动物生理循环模型,说明血液在身体各组织的流动,是一种由心所推动的封闭式循环系统。此后的医学便与之前截然不同了。
哈维博士的确为医学进步贡献极大,并开创了现代医学,但可惜的是,从此之后,人们只知道用限制重重的机械观来看待体内的脏器。心被简化成人体的泵。这三百年来,心脏被视为一个使血液流遍全身所不可或缺的装置,就像机械会出故障一样,心也是会坏的,而且不比任何一个引擎或涡轮更重要。人们也真的把心当引擎来修理,可以加上润滑剂、清除栓塞,甚至整颗换掉(移植),这种想法自然也开展出现代的心脏移植手术。
即使我们只把心当作泵来看,心脏的工作效率还是令人激赏,日复一日,心脏每天要跳动10万下左右,75年就是30亿次心跳,换算每年约4千万次。席弗彬博士(Dr. Schiefelbein)在《奇妙的机器》(The Incredible Machine)中写道,心脏每分钟要打出8—10公升的血液,才能让血液覆盖总长达十万公里的血管壁!
一般人并不知道,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心脏的形成比大脑还要早。事实上,在大脑还没成形前,心脏已经开始跳动了!心脏拥有相当程度的自律功能,能够独立于各种外在的控制而运作,依照自己独特的节奏跳动着,虽然经由自律神经系统与其他脏器相连,但是不需要大脑的介入,心脏就能持续不断地跳动下去。
精确一点的说法是,虽然心脏收得到来自脑部的神经冲动,但是通常会忽略这些讯号,继续以自己的速率搏动着。也因为如此,移植的心脏,虽然没有神经联系,还是能够运作得很好!
心脏与大脑的对照
心可以独立于大脑之外而自行运作,但同时仍接收着来自脑部和体内其他脏器的讯息,这个奇妙的现象自然引发了许多探讨心跳如何被调控的研究。
加拿大东岸达豪斯大学的阿穆尔博士(Dr. J. Andrew Armour)在《神经心脏学》(Neurocardiology)中提到,心脏里已经发现至少存在有4万个神经细胞,在密集研究后,阿穆尔博士在1991年提出了“心脑”的观念,研究发现,心脏中的神经细胞数目,与脑中掌管情绪和其他基本行为反应之较低等中枢的细胞数目相当,也就是说,心脏似乎拥有自己的头脑,心脏里的神经细胞不光只是接收来自头脑的命令,还可以直接影响杏仁体、丘脑、皮层等脑内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心脏还能传令给头脑。
菲尔斯研究中心(The Fels Research Institute)的博士夫妻档,约翰·莱西和碧翠丝·莱西(Drs. John and Beatrice Lacey)发现,心脏不但会忽略所收到的讯号,还能够反过来告诉脑部何种反应才正确。心脏对脑部功能的干预,最常出现在脑部处理情绪和行为的区域。看来在面对环境变化或处理事件时,心脏似乎是调节情绪处理过程的核心。
心脏智慧好比是EQ
科学家在心脏中发现的“心脏智慧”(heart intelligence),与脑部所显现的智慧有所不同。以IQ和EQ来比喻的话,心脏智慧比较像EQ而非IQ。
心脏智慧导引了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觉醒、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我们的行为、反应以及直觉。心脏智慧能影响身体其他机能,帮助体内其他系统回复常态,重新回到平衡,让整体的身心回到整合点,这对想要摆脱疾病、恢复健康的人来说,是绝对必要的。
换一个角度,同样可以看到心脏在情绪管理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头脑是由内而外逐渐成形的,胚胎先形成脑部最基础的脑干部分,然后杏仁核、海马体,再来是其他的情绪中心,负责思考功能的脑部是最后才形成。
也就是说,头脑中负责思考的部分,在成形时是以情绪部分的脑部为基础的。这种发展模式也正吻合儿童发展过程,小孩子在进入理性思考阶段前,用的是更为情绪性、直觉性的思考模式。心脏影响脑部各个情绪中枢,构成了身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基础,并进而影响了脑部负责更高层思考功能的区域。
心脏在情绪管理所扮演的角色,还可以由另一个层面,也就是生物能量学的角度来剖析。每一种生物,包括人类,由任何“场”来看都是一种独特的复合体,由电磁场来看也是一样【图一】。没有电磁场,也就没有能够推动导引生物活性的生命力。
【图一】 人体电磁场的平面示意图
从人体电磁场的立体图【图二】,可以看到两个环状的磁场,由距人体约三米左右的大磁场包住小磁场,而这两个磁场是围绕着同一个轴心的。这两个磁场对心脏智慧的了解非常重要,所以“入心”一词,我们可以想做就是进入这两个环状磁场的中心!
心脏环状磁场的强度,也说明了为什么一旦达到谐振的境界,心脏就会成为体内的节律器,主导着体内其他部位的振动。这个同步化的过程,使得体内其他部位进入与心合而为一的境界。换句话说,心脏的磁场非常强大,超越身心各处的磁场 ,使得身体各处的磁场与之同步。
【图二】 人体电磁场的立体示意图
究竟怎样才是“心脏智慧”或说“与心合一”的状态呢?我们可以再次想想,关于心脏和头脑的比较。
头脑的运作方式是线性的、推演式、逻辑化的方式,将各种相关信息拼凑在一起,经由逻辑推演的过程,产生下一个思绪。也就是说,每个念头都受到前一个念头或经验的制约,是由过去的经验和思维直线性层层开展的。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每个念头都是过去习气的反射,所有的念头也不过只是一切习气转变及依序活化的过程而已。虽然过去记忆对于引导出熟悉感以及对重复事件处理的顺序非常重要,但在面对意想不到的新情境,需要新观念新突破时,却常觉力有未逮。
另一方面,心的信息处理方式是非线性、直觉化、直接的,随时能迎接新的想法与新的可能性。头脑靠的是理解,心则是用直觉追求真理。
也就是说,心截取的信息更为广泛,它以同步、全面的方式理解各种信息的关联,而非像大脑一样要一步一步来。还有一点与脑不同,心更为重视作为生命福祉基础的各种情绪性核心价值,例如感恩、关怀、诚恳、慈悲、宽容、耐心、体谅以及内在的平静等,透过新的思考,即使大脑不断地干扰及扭曲,我们仍会回到基本的核心价值。
本文摘自杨定一博士作品,仅供学习参考! 请购买杨博士正版书籍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恩
放慢一下生活的脚步,品一杯心灵奶茶
共同成长,从心出发,活出丰盛喜悦的人生!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订阅【心灵奶茶】,如果您觉得有受益,请点赞分享转发给更多人,感恩有您!
微信:Linda_moon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