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东莞民营企业家日,王志纲老师受东莞市人民政府邀请出席盛典活动并发表《明天会更好:解码东莞民营经济前世今生》的主题讲演。
站在东莞这块民营经济的热土,王志纲老师抚今追昔,从自己作为新华社记者,长达10年进行宏观经济报道的深刻洞见谈起,结合自己愈30载战略咨询的实践经历,剖析了东莞乃至整个广东在这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大潮中所发生的巨变。
王志纲老师指出:“广东过去40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中国的未来,这是个常识问题,王道霸道最终得服从天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依赖民营经济,这是对人性、常识的尊重和规律的顺应,今天的民营经济已经从必要的力量变成必然的力量”。
以下是王志纲老师讲演全文,特做整理,以飨读者。
大家好!很高兴在慕思集团的智能工厂跟大家相聚,我出席过很多论坛,但是像今天在一个工厂,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工厂里面举办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会场规模及先进程度,俨然是东莞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今天700多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很多是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也有很多头部龙头企业,其呈现的发展水平之高,在中国地级市,乃至很多省会城市也是非常罕见的。接下来,我将以东莞为缩影,好好地解读一下民营经济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让我们在座的民营企业家明白我们自己是怎么从一种必要的力量成为必然的力量的。
讲演前我进行了很多市场调查,参观了不少企业,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趟走下来,我发现东莞从“世界工厂”到“东莞智造”,真正的实现了脱胎换骨。沧海桑田,40年多年来非常有幸,我作为一个观察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经历了整个沧桑巨变,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结合中国之变,东莞之变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大潮涌珠江
一九八四到一九九四年,这是我新华社记者的十年,也是整个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大幕的十年,我有幸被总社派驻广州,当时总社领导跟我说:“小王同志,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门户,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的战略地位一直以来被低估了,这次派你过去就是要如实的报道广东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基层的现实能反馈到中央,促进中央进行科学决策”。
肩负这个重任,我来到了广东,非常感谢那个伟大的时代,也感谢我们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先生,小平二次南巡时紧跟小平南巡步调同步进行采写,让我有幸以广东为“窗口”,亲历了整个中国天翻地覆之变,“大潮涌珠江”就是我当时写的一篇通讯稿的题目,今天已经成了广东在概括自己发展态势时常用的一句话了,我再次把它引用过来,就是想以此谈谈广东这几十年轰轰烈烈的改革进程和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志纲老师担任新华社记者长达十年,深度参与了广东乃至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探索的关键进程。因采写《中国走势采访录》,受到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被邀请进中南海汇报。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时,受命陪伴新华社社长穆青,沿邓小平南巡路线同步采访,写下《大潮涌珠江》《风帆起珠江》《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等重大新闻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一九八五年,我第一次来东莞,那时候从广州到东莞,至少要走三小时,洛溪大桥没有修通,虎门大桥更谈不上,根本没有高速公路,很多断头公路也都没有修通,以至于当时的港商们发出这样的惊叹:“中国要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不通啊!”最后广东人喊出一句:要想富先修路。
从那个时候开始,以东莞为代表,整个珠三角地区开始大规模的基建热潮,今天看到的天堑变通途,从广州到东莞一小时,深圳、香港到东莞一小时,这个就是变迁,只有我们经历过的才能亲身感受到。
一九八五年,我写了篇报道《广东跃起四小虎》,没想到这篇报道影响了全世界,新华社面向全世界发布,一下子就把东莞送出去,把世界请进来,当时有很多人,连“莞”(guan)字都不清楚,叫东莞(wan)的大有人在,从此以后,也让全国人民都能发“莞”字的正确读音。
“广东四小虎”为什么选顺德、中山、南海和东莞这四个地方呢?当时我就发现这四个地方“虎虎生威”,而且发展模式完全不一样:顺德是以乡镇企业为主;南海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尤其小商小贩的个体户满世界;中山是以地方国营为主,只有东莞,以“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为主,而且这四小虎里面前三虎都在珠江西岸,东岸只有一个东莞。
这个报道出来以后,轰动了全国,当时的东莞市委书记很不“服气”,还为这事专门来找我,我记得我们有一场很精彩的对话:“王先生,我们东莞的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是四小虎之首,但为什么要把我们排在四小虎之尾呢?”我说:四小虎中,我最担心的是东莞的发展模式,尽管规模很大,但能否走远?走多远?我是深表担心的,因为东莞走的是一个“借腹生子”“借船出海”的模式。这就是关于“广东四小虎”的讨论,从此“广东四小虎”就和“亚洲四小龙”一样在历史上留了名。
最早的“三来一补”工厂遍布今天深圳到东莞的一百多公里沿线
一九八八年,我又再一次受到新华社的派遣,来到东莞待了一个多月,几乎把东莞全部跑完做了一个调查,以此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百万移民下珠江》,那个时候的东莞,全国知名,全国年轻男女们要想打工,首选地就是东莞,做完整个调查以后感慨万千,这篇报告文学后来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新华社全文转载,直到今天,我还能背诵出当时这一万多字报告文学的开篇导语:
“工业化浪潮在珠江三角洲古老的大地上奔涌,昔日弥漫着田园牧歌情调的桑基鱼塘、植林稻海上,梦幻般地冒出了一座座气势恢弘、神情冷漠的工业厂房,钢筋水泥吞噬着良田沃土。
伴随着耕地令人忧心地锐减,一个几何学无法解释的变化奇迹出现在人们眼前:昨日每亩只能承载两三人的土地,今天爆发出能承载二三十人、二三百人乃至上千人的魔力;昨天劳力严重过剩的困境,迅速被今天的劳力短缺危机所替代。百万本地农民“洗脚上田”,刚填平新的工厂的劳力缺口,成千上万栋新厂房又在沃野上崛起,向世人眨巴着饥饿的眼睛。
珠江三角洲劳力不敷使用,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大流动出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少男少女,带着玫瑰色的希冀,告别父老乡亲,被珠江三角洲强大的引力吸人她宽厚的怀抱,这个社会经济的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动人心弦、发人深思的现代剧。”
这就是当时真实的场景,整个中国所有的青年男女只要想发财,想改变命运,都蜂拥奔往珠三角,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尤其是50、60、70后的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是这其中的一员,挤上绿皮火车,争先恐后,为了改变命运而奔向这个地方,很多人现在都成了社会精英,也成了最了不起的企业家。
所以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中国贫穷的人们命运的改变史,而他们的命运改变主要在哪里得以体现?就是像东莞这样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舞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打工“移民”潮
1992年小平南巡,南巡前整个中国发生了一次“逆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潮卷土重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种种非难之声四起,整个广东灰头土脑,甚至很多人认为广东的模式走错了,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讨论浮出水面,一时间民营经济开始噤若寒蝉,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个困难时候,小平以84岁的高龄开始了南巡,最后整个珠三角走完以后,小平留下了几句掷地有声,直接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第一,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不是社会性质决定的,而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手段,这个直接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多年姓社姓资和市场经济要不要的争论;第二,发展就是硬道理,中国不发展,就没有未来;第三,基本路线100年不变,不改革就下台。
这位老人家终于在他的垂暮之年,用最后的力量把中国摇摆的列车推上了正轨,从此中国的列车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隆隆向前,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中国终于从一个极贫极弱的农业国,初步实现现代化,而且成了美国心目中的最大的敌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全球第一,这一点东莞的贡献不小。
东莞的整个发展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从“三来一补”到整个中国工业化初步完成的缩影,从一个100来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县,到世界工厂,最后变成“东莞智造”这么一个世界著名的智造平台,东莞就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结整个过程,其实就这三句话:逼出来的改革、放出来的活力、摸出来的市场。
没有要解决饥饿的现实窘迫,没有要改变命运的实际冲动,不可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不辞辛劳奔向东莞这块土地;没有逼中国不会探索改革开放,也就不会走向市场经济,现实的窘境逼出了改革开放,逼出了市场经济,最后也逼出了东莞模式。
正是因为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过来,释放了无尽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起点都是公平的,最后能不能跑到终点取决于自己。
昨天考察途中我和一个80后的年轻企业家交流,现在创业做数控机床,20多年的时间,把企业做成了专精特新的“小霸王”,自己也从“打工仔”变成了全国人大代表,整个命运的改变就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完成的,为什么能够改变?除了他的主观能力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在于:东莞是全世界产业链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建立起了全球最丰满的工业生态,只要你有一个idea,从零到一开模具的问题解决后,1到100、到1000、10000复制裂变的门槛低,成本低,所有的一切在东莞这个有限的范围内都可以梦想成真,长成参天大树。
真理其实并不复杂,它就是个尊重常识,尊重人性和顺应规律的问题,只要给我们中国人一个释放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整个中国那就英雄辈出,美国想要打压中国,打死中国那是不可能的,这两天到了东莞,我更加深刻的相信这一点,中国只要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彻底转换,中国在全世界是无敌的。
凤凰要把高枝站
东莞为什么这么有魅力?东莞企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我在研究整个珠三角变化的时候,我发现珠三角经济发展有一个变迁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香港带着广东玩,以前大陆做任何事情都是通过香港这个窗口和集散平台,广东的发展对香港的依存度很高;第二阶段,东岸带着西岸玩,东岸主要广州、深圳、东莞这条工业走廊带着西岸玩;第三阶段,特别是今天深中通道打通以后,大家联手一起玩,进入了“湾区时代”。
为什么东岸表现这么强劲?东莞在东岸这一工业走廊中扮演什么角色?东岸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尤其是东莞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才聚集的高地,这点是东莞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
国产品牌手机OPPO、VIVO背后的男人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给你们讲几个我亲历的,发生在你们身边的小故事。讲演开始前,东莞的工商联主席专门陪着我,我要求他带我专程去看几个企业,一个是OPPO,一个是VIVO,这两家企业算“联胞兄弟”吧,现在做到几千亿的市值,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也很大,国庆我受邀去印尼考察,在当地的市占率很高,营收达到几百亿,而两家企业背后都指向同一个男人— —段永平。
我和段永平有过一些交集,刚大学毕业的段永平一开始分到了北京,后面小平南巡,看到我写的《风帆起珠江》这篇报道来到广东中山的一个地方国营企业开始做学习机,从请明星代言到广告投入,开创了很多行业内的第一,一时间小霸王学习机风靡全国,后面由于在地方国营企业的平台上个体未能实现充分的释放和发展,辞职离开扎根东莞,最后实现了从学习机到手机赛道的完美一跃。
表面看起来这是个体发展和命运改变的故事,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一个“有恒产者有恒心”的逻辑必然,也是一个地方软环境、完整产业链、生态链、开放包容度及休闲平台打造的体现,这点东莞已经走在了前列。
我常说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硬环境以外,还有软环境,而软环境这点东莞这么多高尔夫球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下一步,伴随整个中国很多年轻人在世界大型比赛上拿了冠军,对高尔夫的妖魔化会不断的去掉,我相信东莞的这种软环境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还会释放更大的力量。
马可波罗陶瓷智能生产线
马可波罗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制品生产企业,这次讲演之前和他们董事长做了很深入的交流,我发现国内的很多陶瓷企业进入国外市场,都是把国内很多淘汰落后的模式复制到非洲等一众发展中国家去填补市场空白,而马可波罗逆势而上,利用强大的智能化生产能力,往高端市场走,到美国去开厂,尽管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我相信也积累了很多中国企业出海的宝贵经验,所以今天的马可波罗,继续在这方面进行一种探索,继续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观途中不禁聊到马可波罗为什么选择东莞?扎根东莞?创始人讲了很多理由:第一,产业链非常发达;第二,城市的开放度和人才的聚集度非常高;第三,政府踏实的提供服务,不扰民,不扰商,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动不动就来检查,动不动就来落实这个政策,那个政策,整天都想着去应付政府去了,哪还有时间精力沉下心来认真做经营,“你不去麻烦政府,政府绝对不会来麻烦你”,营造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很重要。
国潮汹涌看慕思
慕思集团,一个做床垫单品,年营收50多亿的上市公司,现在做到了全球第一,在疫情期间最困难的时候,当很多人都还在观望要不要转型,扩大再生产的时候,它逆向而动,花了几十亿打造了智能工厂,现在成了数字化游学的天堂。
下一步慕思将打造新的第二增长曲线,从老贵族到新时尚,老贵族就是昨天坚守的东西,新时尚就是在中国的新生代、新的年轻人和新的生活方式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我们正在帮它做发展战略,我相信在战略的加持下慕思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往后他对于东莞,特别是从中间产品配合到终端产品销售的品牌拉动模式,将会给东莞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除了OPPO、VIVO、马可波罗、慕思这样的企业以外,还是伴随智能驾驶汽车崛起而广泛运用的海康威视以及取代富士康成为苹果最大代加工厂的企业,今天的东莞每天都在发生着“丑小鸭变白天鹅”,打工仔变老板的逆袭故事,这种蜕变的背后,主观上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以外,客观上还与这个地方的环境、文化及生态有关,这些东西都是东莞软实力最直观的体现。
东莞市政府超前行动打造了一个松山湖,华为进入东莞,最后“麻布变锦缎”,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把华为这个“超级凤凰”引入松山湖,一下子把东莞的产业拉到了很高的层次。今天的东莞它除了茂盛的小草,还有发达的灌木,更有参天的大树,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奇观。
民营经济从必要力量到必然力量
民营经济到底是一种必要补充还是必然力量?我想在座的企业家都非常关心,这两三年,特别新冠疫情灾难以来,国内开始出现否定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喊打喊杀”的言论,甚至在前几年最极盛的时候,民营经济退潮论甚嚣尘上,坊间各种文章和舆论谣言满天飞。
“民营经济就像夜壶一样,需要的时候拿来尿泡尿,不需要的时候放到床底下就完了”;“民营经济是个私生子,是个怪胎,它应该退场,中国不需要民营经济了”诸如此类的观点充斥着整个社会,而那个时候大家发现中央的声音又很微弱,很多企业家都非常担心,问我这是不是中央的态度?这肯定不是!
为什么中央没有明确的指示呢?我说其实一直在“暗示”,只是声音比起这些舆论谣言风波稍有点小,在这种情况下,好多老板要么躺平,要么移民,大多数开始不干了,今天的经济放缓和两三年前民营经济的躺平有很大的关系。
整个社会的发展把它高度的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公平和效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这是个核心问题,小平同志提出来:“发展才是硬道理”;“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效率优先,回头来看,这是成功的,正是因为有小平的这种接地气的思想,才有了东莞模式和珠三角的崛起,也才有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诞生。
伴随整个中国初步现代化,物质生活丰裕以后从国家层面来讲,往公平方向调整倾斜是对的,公平与效率本来就是双向的,但是这个调整由于我们调得太急,下面很多人理解执行出现了偏离,甚至走形,就像钟摆一样,上面摆一分,下面摆十分,层层加码,一时间教培没了,游戏被认为是“电子鸦片”也被停更,就连许多拟上市的公司都被叫停。
这就是前几年的一个真实写照,很多企业家感到“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认为民营经济发展只是权宜之计而不是必然之策,后来我在很多地方,包括2022年在《老俞闲话》直播对话栏目,几千万人在线观看,我也毫不客气的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中国的未来,这是个常识问题,王道霸道最终得服从天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依赖民营经济,过去的40年已经充分的说明这一点,往后的40年,更需要这个东西,为什么?因为中国只要坚持市场经济,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谁?主体最纯正的肯定是民营经济,只有民营经济才能够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只有每个人的创造激情被充分的释放和调动,才有辉煌的未来。
最后的中国,肯定要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100年、500年、还是1000年?小平同志说得很好: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不要定时间,是100年还是500年我们不知道,到那个时候社会财富像泉涌一样,个体也非常富足,劳动真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不是一种被动的东西,这个时候“共同富裕”其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小平同志当时已经把这个确定得很清楚。
当大家都非常担心,非常怀疑的时候,中央终于从法律,法制上开始给民营经济正名,最典型的就是:二十届三中全会重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陆续《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一时间教培慢慢复苏,《黑神话·悟空》问世,股市迎来阶段性牛市,百花齐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如果你还停留在昨天的惯性思维里,是走不出来,也走不远的,这点很值得大家思考。
从天时、地利、人和到中央的宏观政策及下一步中国式全球化和中国式现代化都在呼唤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载体主要是民营经济,东莞具有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民营经济集群,也是民营经济的大本营和制造业重镇,当各个方面的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好好的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不要被眼前的乱象所迷惑,开始有效的布局,我相信未来三到五年,东莞在我们企业家们的推动下,肯定能够脱胎换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