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佛山市企业联合会、佛山市企业家协会举办40周年大庆,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老师应邀出席庆典活动并发表了《四十不惑——解码佛山民企之道》的主题演讲。
王志纲老师从佛山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变谈起,解读了佛山民企从小舢板到航母集群嬗变的深层原因,着眼当今世界格局,分析了中国式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出海的必然性及其模式,最后,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解析了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从佛山一城看世界、看中国、看民营经济之未来。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大本营佛山和各位企业家进行零距离地交流。我对佛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我过去四十多年的历程跟佛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亲眼见证了佛山的蜕变过程,从最初的遍地“草根”,到如今的满目“参天大树”,佛山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栋梁之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杆性城市。
王志纲老师在讲演现场
相关数据显示,佛山现在已经是比肩深圳、苏州及上海的全国“工业第四城”。一个没有特殊政策扶持,也非一线的地方,却凭借草根的力量崛起,支撑起这片沃土的繁荣发展,甚至在全球舞台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山为何能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沃土?其成功秘诀是什么?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把它搞透了,对整个中国的贡献意义都非同一般。
做了这么多年战略咨询,我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去解决各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各种疑难杂症,我们在佛山也做了不少的战略咨询项目。在这里,我谈三个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佛山为什么能成为改变中国民营企业的沃土?
为什么佛山的这批草根企业家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什么佛山能够成为民营经济的沃土?为什么佛山的制造业能够独树一帜?在解答这些问题前,我想先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了不起的广东人
刚才看到工商联向企业家致敬的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企业家当然非常了不起,但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执政者提供支撑,我们也看不到佛山的今天。
这两位老人大家都认识,左边是梁广大先生,今年92岁了。右边是黎子流先生,很可惜他已经离开了。这两位都是佛山人,我作为新华社记者的时候采访过他们很多次,都是我的老朋友。
这两位老先生都是基层出身,都没读过大学,都从村公社书记开始,一步步走过来,一路披荆斩棘。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推进者,在佛山这块大地上,两个人干了一件彪炳历史的事情,这也是当年我作为新华社记者,来广东时遇到的第一次震撼。这件事就是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先生提出的“贺富”运动。
当时中央三中全会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平同志提出来“发展才是硬道理”,但那个时候人人“谈富色变”,全国上下反应平平,响应者寥寥。这时候,中央又提出来“先富带动后富”,要一部分地区或者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富起来,就不可能先富带后富。如果没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面的人还是观望,还是躺平,还是懒汉。
1981年1月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的梁广大到南沙大队徐才家中贺富
在就在此时,这两位县委书记,一个时任顺德县委书记,一个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率先举起大旗,鼓励当地农民、能人自己改变命运创富。
当顺德和南海出现了万元户的时候,这两个县委书记带着县委领导班子敲锣打鼓登门祝贺,这就是“贺富”,祝贺你富裕起来,祝贺你成了万元户。这件事情通过新华社和其他媒体的传播,轰动了全中国,以至于北方地区还在问“姓社?姓资?”的时候,广东已经一马当先,开始往前走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舆论环境改变后,很多企业家,包括像何享健、叶德林这些现在已经年近古稀的老一批企业家,就成了勇敢的探索者。整个珠三角以佛山为代表,实现了“雄鸡一唱天下白”,开始造富运动,人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个体户慢慢地成为了企业家,从许多充满活力的个体成为了实力非凡的集群,走到了今天,沧海横流,雄才辈出。
“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我就敢做,绝不拘泥。”这是梁广大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这说明了,历史是个积淀的过程,没有什么幸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人。
广东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毕其一生筚路蓝缕,奋勇向前,最后改变了他们所深爱着的这片土地,改善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梁广大先生是广东人性格的典型代表,他还是珠海市委书记的时候,找我帮他策划,他提出珠海发展海陆空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修建机场。
在那个时候,珠海作为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突发奇想要去打造一个机场,在建设过程中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机场是一个超前的、破坏计划经济的东西,但如今来看,这个机场即将举办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具备世界级的影响力,我们国家的很多镇国利器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这充分体现出什么是政治任务的远见。
第二件大事是要建港珠澳大桥。
30年前,梁广大就提出了港珠澳大桥的构想,并考虑设计了整个线路。由于能力有限,只建成了横琴大桥,最终在国家的支持下,投资了上千亿,今天我们看到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现实。梁广大先生提出来的这些构想,在历史发展中,给这片区域打下了基础,拉开了骨架,战略价值非常大。
第二个故事:广东四小虎
1987年,当时中央提出来“大进大出”,整个市场经济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实现经济大发展。我当时作为新华社记者在珠三角跑了一圈,写下了一篇题为《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在国内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广东四小虎”中,佛山就占了两个,一个是顺德,一个是南海。另外两只“虎”是中山和东莞。当时,“四小虎”给我的感受是,佛山这个地方的民间力量不容小觑。
同为县区级发展单位(当时东莞、中山尚未升级为地级市),“四小虎”各有千秋。当时我最看好的是顺德,把顺德排在第一,顺德以家电企业起家,乡镇企业大发展,各镇街根据自身禀赋和传统,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经济形态,既接“地气”又有“活力”,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情满珠江》,就是以顺德的家电企业发展史为蓝本的故事;南海是县、镇、区、联合体、户“五个轮子一起转”,发展多样性产业,全民致富;中山是地方国营企业,其优势是可以举全市之力来打造一个平台,在规模上占优势;东莞是四小虎里“草莽”气最重的一个,走的是“借腹生子”、“借船出海”的道路,即港澳通过投资的形式将大量低附加值制造业企业转移至珠三角地区,港澳提供资金、技术、设计、管理等,而珠三角地区负责生产加工,同时借助港澳发达的贸易网络将产品销往全球。
“四小虎”成功的背后,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各级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发挥、调动,才最终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交响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震撼着整个中国。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狂飙型发展模式,不惜工本、不惜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思维,在奠定了珠三角产业基础的同时,也为日后的环境问题埋下隐患。
第三个故事:风帆起珠江
1992年,小平南巡的时候,我也正好跟新华社社长穆青在珠三角调研,跟小平的考察过程同步进出,有幸参与到台前幕后的整个过程。当时他从深圳到珠海、广州的途中,选择在佛山休息,这个选择意义深刻。因为深圳、珠海这些经济特区,不能完全地代表广东,但是在佛山停留,是对广东的高度认可。
南巡结束之后,我跟穆青同志一起,由我执笔写了当时比较重要的一篇报道《风帆起珠江》。我印象非常深,在这篇通讯收尾的时候,我感到内心的激情难以压抑。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面临一个问题,究竟向何处去?当时做任何事情都要反复提问姓社还是姓资,普遍认为广东是在走资本主义,这条路不能走了。在这个背景下面,广东的企业家们感到天大的压力。
没想到这个时候,八十多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亲自去看看。在整个南巡走完后,小平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有几句话很关键,第一句话是,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属于哪一个阶级的,是人类共有的。市场经济下,计划和市场并不是衡量一个制度优劣的东西,而是手段。第二句话是,发展才是硬道理,100年不能变,不发展、不改革就下台。正是第二次南巡把整个中国推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
因为亲自经历了这个过程,当时在写文章最后结尾的时候,我加了这么一段话:“大江流日月,风帆起珠江。当我们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放眼五洲四海,回眸浩浩神州,我们不禁心潮澎湃,当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帆已从珠江启航,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时代还会远吗?”
今天我们回头再看这个结尾,历史的必然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百川归海,长江黄河谁也挡不住,肯定往东流,中间肯定有曲折,但最终会走向大海的。
佛山做对了什么?
讲完这三个故事,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来,佛山做对了什么?为什么能够经过千难万险,走向必然,走向正确。我认为是这么几点:
第一点,佛山人所代表的广东人,尊重常识,尊重人性,顺应规律。常识就是饿了要找饭吃,人要找到出路,每个人的干劲儿要有释放的天地,只有市场经济能提供这种机会。所以才有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改变了这个世界,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伟力,这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伟大之处。尊重人性,尊重常识,敬畏规律,必然能够积小胜为大胜,赢得未来。
第二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改变。就佛山来说,佛山这成千上万的企业家里面,本地人和外地人可能各占一半。今天的广东人说我们不排外,我们很包容。四十年前的广东并非如此。当时广东人把外地人叫“北佬”、"捞仔";同样,当时的广东人到了香港,也被叫做“阿燦”,地域歧视是客观存在的。
今天没有人再这样说了,大家水乳交融,融为一体。如果没有开放,没有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变化。最大的改变力量就是开放,最大的改变内核就是经济发展,最后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湖四海一家亲,东南西北同发展。广东并不是一开始就包容的,但骨子里有包容的基因,改革开放唤醒了这种基因,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则加速促成包容性。这也是佛山能够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三点,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市场经济是解决问题的良药,我和企业家们沟通时,发现这些来到广东发展的外地企业聘用的外地员工,特别是高管人群,非常愿意在广东安家乐业。这里不仅有最好的美食、很好的民风、便捷的交通、便利的生活,还有非常适合创业的人文环境和发达的产业生态链,宜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佛山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催生了庞大的民营企业阶层。
民营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看到政府的作用。1992年小平南巡时,提出“希望当地改革的胆子再大一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乡镇企业的“红帽子”仍然没有摘掉,就连佛山这样经济发展较为超前的地区还是普遍以集体经济为主。这个时候,集体经济产生了“穷庙富方丈”等各种弊端,有些企业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内部已经债台高筑。
广东政府借力南巡东风决心改革,在当时的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的斡旋、支持下,提出了“靓女先嫁”的口号,推动乡镇企业摘掉“红帽子”走向市场化、民营化。通过这场历史变革,民营企业得以脱颖而出,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得以继续蓬勃发展。可以说,没有佛山当地官员与广东省级官员的执着努力,佛山的民营经济不会出现今天的盛况。
这就是规律,规律的背后就是尊重人性。改革开放前,有句话说“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是说在当时体制的一种弊端。财产不能公有,权力不能私有,这是常识问题,一旦财产变成公有,大家都不认真做事,大锅饭、铁饭碗、躺平,普遍缺乏动力。中国之所以要进行改革,原因就在于此。通过民营化改制,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不用扬鞭自奋蹄”,“遍地英雄下夕烟”,佛山也因此解开了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枷锁,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中国企业出海的四种形态
智纲智库每年3月份的年度大会,我都会做主题讲演。没想到今年我讲的“中国式全球化”话题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是在今年,我出国考察了五六次之后,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不出海,就出局”,第二,“出海者,开新局”。
原来我以为佛山的企业就做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主要发展国内市场,再做点产品出口,日子过得很舒服,满足于这种“小桥流水”“小家碧玉”的生活。但今天我到佛山,才发现佛山的产业链已经走向了全球,很多企业家已经在海外做得风生水起,可以说,出海就是今日中国最重要的大势之一。
今天,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出海的问题,我认为企业是必须要出海的。中国发展的下一步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全球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就像铜币之两面,如大鹏之两翼。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中国自身能消化掉16万亿元,大约一半以上产能中国自身是消化不了的,需要依赖于出口市场。
美国人攻击我们说产能过剩。什么叫产能过剩?当这个产品有市场的时候它就不叫过剩。当它卖不出去,积压了就叫过剩。今天的全世界非常渴望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业极有竞争力,走出去是必然之选。我们帮助很多企业进行全球布局,我这几年也频繁出国考察,总结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四种形态。
产品出海
现在很多企业在产品出海时,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是美西方的关税壁垒,比如特朗普在竞选发言时表示,上台后将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60%-100%的关税。还有最近欧盟提出要对中国的汽车加收60%的关税。这些关税壁垒为产品出海带来了很多问题,贸易战打得天昏地暗。 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种形态,产能出海。
产能出海
前几年,我去德国考察了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当时德国的工业部长给中国的企业家讲了一个观点,对我启发特别大。他说,今天你们中国企业到我们欧洲来倾销产品,你们的光伏成本又低、效率又高、迭代又快,我们打不过你们。但是你们回头想一想,当年我们的产品进入中国的时候,尤其是德国汽车,你们为什么要市场换技术,让我们合资呢?你们为什么不接受高关税的倾销产品呢?所以现在你们想要打开欧洲市场,应该到德国、到欧洲来办厂,而不是单纯靠产品倾销。
我这次去匈牙利,就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上百亿,在欧洲投资设厂、开展技术合作,实现了电池等产业链的出海,通过产能出海避开了关税壁垒。
商业业态出海
这个大家不出国的话可能想不到。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和 AI 时代到来后,中国人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在全世界都是很罕见的。
举几个小例子。第一个是我在泰国遇到了一个山东小伙子,他把大众点评的模式移植到泰国,为泰国的2000万华人提供外卖服务,每年可以收入上亿元。像线上点外卖这种我们已经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泰国还是很新颖的。
第二个是,我今年国庆去印度尼西亚考察,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印度尼西亚有2.81亿人口,占东盟十国人口近40%,土地面积占东盟十国的42.6%。印尼由近一万四千个岛屿组成,其中爪哇岛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之一,全岛面积138793.6㎞²,人口有1亿6千万。
王志纲老师在印尼考察
在印尼,我和极兔集团的高管交流,极兔在印度尼西亚通过快递物流配送拓展市场以外,还是OPPO手机代理商,一年靠卖OPPO手机营收达到上百亿。此外,借助极兔在当地的物流网络和近7万个快递员,依靠印度尼西亚低成本的古茶树,极兔合伙人布局印尼的茶饮市场,三个月把一块钱一杯的茶饮卖出了几千万。
在中国这个内卷和炼狱式的市场里面磨练过的人,只要走到国外去,低头一看,遍地是黄金。在这个市场里,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就像佛山人养鱼的时候,上面是草鱼,下面是大头鱼,每条鱼在自己的层面都有合适的生存空间。
这次印尼考察的陪同方有一位我在广东认识的小兄弟,在广东奋斗了二十多年,带着全部家产去印尼,决心在印尼打造一个“蛇口”。这次考察我也去看了他的项目,在当年郑和下西洋的三宝垄,在3万亩的土地上,正在建设万信达印尼巴塘产业园(两国双园),现在已经开启了招商,有很多企业排队入驻。他还说要再造一个港口。
像这样的商业业态出海,还有希音、抖音、传音等更多的成功代表,说明中国的商业模式不仅是在新兴国家大行其道,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有很强的冲击力。
文化出海
最近中国游戏《黑神话·悟空》风行全球,很多欧美玩家为了玩游戏,补课看西游记。在这些文化产业的基础上,以后更多的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产品也将会风行世界。我在印尼深刻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的向往,姑娘们想嫁到中国,年轻人学中文,向往去中国读书,高官们也都把能到中国来出差当成最大的福报,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整个感觉非常好。
所以下一步的中国企业出海,我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不出海,就出局”,第二句:“出了海,开新局”,还有第三句:“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你可以在不同层面去施展你的能力。
当前的局势下,民营经济将走向何方?
民营经济,正在从必要的力量发展成必然的力量。我们发展了这么多年,民营经济一直处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状态。
前两年的时候,形势非常压抑,民营经济基本上哀鸿遍野,而且大家对明天都不乐观,很多人问我以后怎么办。当时我和俞敏洪先生有个对话,直播的时候有几千万人看。我在直播间总结了几句话。第一句是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中国的未来,这是常识,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回首整个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没有民营经济,哪会有今天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繁荣?第二句是民营经济是符合人性的,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有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做强做活做大。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观点,没想到直播后引起很大的轰动,获得了上亿的点击量。
这次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和一些人交流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次会议没有新东西。我说恰恰错了,三中全会有一句话非常关键。在十八大的时候,中央报告里有一句话,是“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终力量”,但是这十年没讲了。这次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意义非同一般。你们知道什么叫“资源配置的最终力量”吗?就是最后决定性的要素。什么叫市场?市场就要载体和主体。主体是谁?就是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因为民营企业才是纯粹的市场主体。
接下来总书记借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讲话全面的继承小平的思想。继承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思想。
接下来大家就看到,因资本动乱、野蛮增长被整肃的阿里巴巴成了“好孩子”;俞敏洪因为教培行业遇冷转型成立东方甄选后,教培行业反而重新迎来高质量开放;游戏原来被称为“精神鸦片”,现在转变为国家重要产业;另外,高瓴资本的张磊重返上海,释放了投资信心与机遇。
国家决策从定性到定量,从上到下层层延展,这些信号都表明国家下了大决心。包括《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大力推动,我看过之后感到真的不一样了,这是从法律层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跟国企完全平等的待遇。这些政策都落到了点上,民营经济的地位就会获得历史性的改变。
中国这个国家的特点是,只要中央层面思想精神转换,层层向下传递,很快一个春天,一个新时代就会到来。我告诉很多民营企业家,今天不是冬天,而是春天的开始。今天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布局未来的最好的时候,尤其是在佛山这片民营经济的乐土之上,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春天一定会到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佛山这片土地将会成为最早感受到春之伟力的地方。
但有雄心与伟略,可叫事业换新天!
祝福大家!谢谢大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