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 | 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

财富   2024-12-07 18:11   广东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事万物肇始和萌芽的源头,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落到个体的层面,“道”就是一个人的哲学观、生活观和生命观。


2024年11月28日,王志纲老师受邀做客“总裁读书会”栏目并以《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为主题,带大家领读了宁高宁先生的新作— —《三生万物》。


两位年龄相仿、同样阅历甚广,甚至大学期间学的都是相同专业的智者会碰撞出怎样思想智慧的火花?以下是王志纲老师领读演讲全文,特做整理,与读者共襄一场精神食粮的思想盛宴。



今天,我带大家领读的书叫《三生万物》,作者是宁高宁先生。推荐这本书,倒不是因为私谊,可以说我与宁先生素昧平生,只是在工作中偶有交集,了解也不算深入。可以说,认真读完这本书后,刷新了我对宁高宁先生的认知,也让我对在市场大潮中折冲樽俎的国企企业家这一群体,有了新的认知。


看过《三生万物》这本书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一本极具哲学性和思想性的书,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文化对于世界衍化的思考,由此而形成的朴素宇宙观,构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大精神内核。


王志纲老师在总裁读书会现场


宁高宁先生写的这本《三生万物》,是从哲学的思考维度入手,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把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内蕴其中,非常有价值。在今天的中国企业家群体里面,有这种格局的人是不太多的。


我读《三生万物》的三个感受


《三生万物》我读完以后,有这么几个感受:


第一,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里面,宁高宁先生有非常成功的职业生涯。当然我认为,严格的说,民营企业家才是纯粹的企业家,国有企业家不是完整的企业家,其中杰出者,也只能带着镣铐舞蹈,受困于种种压力企业家精神天然被行政力量磨去了一部分;一般者,只能称之为国有资产的运营者和管理者;更有等而下之者,成了监守自盗的仓库管理员。


但即使作为不完整的企业家,宁高宁先生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了,其职业生涯之成功,我在这里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很多他走过的地方,至今还镌刻着他的痕迹,这在走马灯般的国企领导轮换制度下,是非常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的成功。


第二,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里面是很罕见的。从华润开始,到中粮,最后到中化,丰富的职业经历淬炼了他的精神世界,深厚的人文底蕴也一直滋养着这片沃土。


宁高宁先生在总裁读书会现场


一路走来,我发现他很喜欢写东西,下笔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所感,读了什么书或者受到什么东西的触动,然后经常会写一些非常好、非常有哲理的文章。这同样说明了,成功的企业家和成功的政治家,乃至于成功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最后都会在道的层面殊途同归。


最后,遗憾的谢幕方式。这就是为什么说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不算是完整的企业家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身不由己,不管功多高,才能多大,终归只是“代行者”。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最后不服不行,到点自然退休,纵有浑身才华也没用,这是他们这一代国企企业家的宿命。


企业是企业家的外延,企业家是企业的内涵,两者本就是一体双生,但对国企而言,这竟是一种奢望,着实令人遗憾。


成功的职场生涯



在当下的中国企业家里面,像宁高宁先生这样做出过巨大贡献,曾经作为三家世界500强国有企业掌门人的代表性人物很罕见。

讲到宁高宁先生的职场生涯,为什么能打动我?我想还是因为我们人生经历的一些相似性。1979年,他考上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系,非常有趣的是,我是1978年考上兰州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虽不同校,却是同一个专业。

讲到政治经济学,大家可能很陌生,其实有点像今天大学里的哲学系,学了一肚子终极思考,出来混不到饭吃。今天一讲到很多专业,都是“术”,因为没有“术”傍身,就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就换不到钱,讲“道”怎么有钱呢?

但根据我多年商场行走的经验来看,道和术能否打通,是奠定一个企业家能走多远的基本盘,也是企业家和商人的最大的不同。而在这点上,宁高宁先生就读的政治经济学系,为他以后职业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功底与基础,特别是读《资本论》,真正的是读到位、读通了,而且对他一辈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


2022年10月,王志纲老师在总裁读书会栏目领读《资本论》


原来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以近乎“死磕”的方式啃原著,最终学到了“活的”方法论,并由此指导我毕生的社会实践,没想到宁高宁也有着几乎和我一模一样的学习体验,书中专门用了一章讲他读《资本论》的感受,不由令我心有戚戚焉。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马克思著作的过程中,你可以读他的方法论,学习领悟其整个逻辑推演的过程,但绝不是对结论的盲从,甚至像信徒一样膜拜。如果仅仅为读书而读书,不与时俱进,不因时、因地、因人的做分析,只是教条式的去度量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很多事物是无法解释的。


如果从方法论上来讲,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谁能超越马克思以及他所形成的对世界的系统把握和深刻认知。这点上,宁高宁先生单独在书中用了一章专门讲了他读完《资本论》之后的收获,我想这也是他日后能够执掌三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都经营有道,经营有方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跟几乎所有国企企业家最大的不同。


丰盛的精神世界



在这本书里面,同样感慨的还有他的自序《三轮明月》。三个场景、三种不同心境,以月亮为主线串联起了他的人生际遇与思考。

第一个场景,他当知青半夜浇水劳作,通宵作业,一不小心在麦田里睡着了,起来的时候浑身是水,很是窘迫,抬头看见月亮,由此引发了他对美好物质生活追求的思考;

第二个场景,在他当兵期间,站完岗一个人走在茂密的山林中,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方面是念家,但更多的是对人生及精神世界富足、充盈的沉思;

第三个场景,是他即将要告别职业生涯时,路过北京胡同,抬眼望去一轮皎白明月,一边是春节前的热闹欢庆氛围,一边是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回归。如释重负的同时,可能也带了些许的失落吧。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我们经常讲仰望星空,但在这浮躁的社会里,不知还有几人能够静下心来,体查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一个能产生如此共鸣与思考的人,精神世界一定是丰盈的。


这些思考落在《三生万物》这本书里,看起来感觉很随意,甚至有些闲笔,却道出了哲学的意境。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一个时代经营哲学的出现,往往体现着时代特有的风貌,稻盛和夫的《活法》一书背后,是日本经济兴衰轮转的缩影。我想宁高宁先生所著的这本《三生万物》,或也有一二记录时代之意吧。


遗憾的谢幕方式



书中有一段我印象很深,在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两家公司完成合并,宁高宁先生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收到的是一通来自组织拟宣布退休的电话。

2022年8月,正在越南龙湾开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的宁高宁,突然收到秘书的转达说:中组部的领导问他什么时候回去,后来回到北京后,中组部领导秘书又电话问回来了没有,宁高宁答曰回来了,后来又电话约时间,通完电话才知道,组织上决定他退休了,稍晚几天就会发出正式通知。

这么一个有能力、有才能、有作为的企业家,为国家又创造了这么多财富?仅是一通电话,说:“高宁同志啊,你已经到年龄了,根据国家的要求,也该退休了”,就这么一句话就给搪塞和打发掉了。

我虽在体制内工作过,却还不到中组部直管的层级,也不清楚这是否是正常退休的流程。但不妨碍我感慨万千,也为他鸣不平。当然,书里面的笔法和情绪都很内敛,只是轻描淡写,但这种处理方式,多少还是有些唏嘘和遗憾吧。

何为企业家的完美人生?

谈完宁高宁先生这本书后,回到我今天领读的主题《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为什么会谈到这个话题呢?这就涉及到企业家的完美人生了。

20年前我提出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在企业家群体里面流传很广,叫做“三生有幸、共享未来”。一个企业家,如果他只是为挣钱而挣钱,当穷得只剩钱的时候,他就只是一个土豪,他的生活谈不上幸福,事业谈不上成功、人生更谈不上丰满,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他就只是个“个体户”或者唯利是图的商人。

王志纲老师带智纲战略书院班学员赴法国研学考察并践行“三生有幸”生活观


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什么叫做成功的商人?什么叫企业家的完美人生?我认为在于“三生有幸”的践行,即生活要丰富多彩,生命要饱满而有价值,最后,生意只是顺带的结果,这就是企业家的完美人生,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好好反省的一件事。


今天的中国,我看到很多企业家,特别是第一代创业者,都不幸福,要么惶恐不安,要么四处逃窜;要么灯红酒绿却根本不幸福,就连打个高尔夫,都是打公关球,喝酒也是有求于人而喝,甚至英年早逝的不在少数。


早在20年前,我就跟他们讲,一定要注意“三生有幸”,生活、生命和生意一个也都不能少,有的人听懂了,有的人不懂,但今天我再告诉他们的时候,基本上99%的人都听懂了,但是很多人悔之晚矣,只管东流去,岁月不饶人,六七十岁,已经来不及了,早已挽不住青春的手。


三个企业家的故事


那企业家的三生有幸表现在哪里?我跟大家分享三个故事。

  • 稻盛和夫


作为日本商业巨擘,稻盛和夫这位1932年诞生的智者,其一生轨迹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从二战的烽火连天,到战败后的满目疮痍,再到经济奇迹的崛起,直至泡沫经济的幻灭,这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变迁,淬炼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51年的经营生涯中,他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享年90载春秋,为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商业智慧传奇。


稻盛和夫先生


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人类存在的根本目的何在?生命之旅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对他而言,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在告别尘世之时,能怀揣一个比初来时更加崇高的灵魂,这便是最大的满足。


  • 郭鹤年


郭鹤年是亚洲糖王,前年我读了他的一本自传,读完以后感慨特别深,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母亲XXX女士,她是我们企业真正的掌舵人”,书中讲到60岁之前,企业经营的事都是他的母亲在做主,但在60岁的时候,他和母亲在经营决策上发生了一些冲突。


1985年,北京市委书记带着整个领导班子到香港去招商,希望郭鹤年去北京打造一个国贸中心,但当他把方案汇报给母亲的时候,却迎来母亲的坚决反对,书里面提到这么一句关键的话:“人到六十古来稀,都要到退休年龄了,还瞎折腾什么,那个项目没有一二十年的长期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看到未来的”,经过了非常尖锐的斗争以后,他第一次长大了,没听他母亲的,独立做出了决策。


郭鹤年先生


今天,回过头来看,他这个决策至少收获了两大成功:第一,伴随整个中国的崛起,北京国贸中心成为他人生最成功的一次投资;第二,书中说他们家没有长寿的传统,原来以为活到70来岁,就已经差不多了,没想到,现在活到了100来岁,还在一线工作。


这个说明什么问题?革命者永远年轻,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个终身职业,而且事业可以使人年轻。郭鹤年、李嘉诚及一大批港商和外国商人,90岁、100岁还活跃在事业一线的大有人在,他们都是事业养老,生命与事业相结合的典范。


郭鹤年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现在101岁了,还在一线,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分享的。就像宁高宁先生虽然带有些许遗憾“谢幕”了,但是凭他的才华和能力,完全可以像稻盛和夫一样,“梅开二度”,再干出一番事业。


  • 任正非


现在任正非已经成了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但就是这么一位世界级的领袖人物,20年前,曾经面对“三座大山”,差点把他打垮。


第一,当时竞争对手发动了很多人,几千封诬告信投向中央,说他有几十亿转到了海外,而且还有好几本外国护照,拖欠银行和员工工资达数十亿,随时准备“跑路”。一时间流言蜚语弄得华为非常被动;


第二,他最深爱的母亲,突发车祸逝世,此刻的他正在国外,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2001年任正非写的《我的父亲母亲》,那种对父母亲的回忆与眷念打动了很多人。“我这一辈子对得起任何人,对得起国家,也对得起社会,唯独对不起我的父亲母亲”,这段话我心有戚戚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时任正非又突然检查出了癌症,心力交瘁之下,他决定把华为卖掉,和摩托罗拉都谈得差不多了,没想到摩托罗拉董事会换届,这事又夭折了,华为这个大包袱又扔回来给他。


任正非先生


这个时候,母亲逝世的阵痛期过去了,中央派的调查工作组也还了他清白,同时癌症也奇迹般的恢复了。所以,任正非是一个不世出的人,骨子里面也是一个不泄气的人,他是一个战士,“一个战士不是战死疆场就是回到故乡”。像巴顿将军一样,他临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没有战争,就不需要巴顿了,所以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


任正非本身就是个事业型的人,他就需要“战争”,需要“战场”。20年时间,华为始终走在无尽的科技前沿,而任正非到现在80多岁,还活跃在华为的管理一线。有人说他很辛苦,没有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我倒觉得恰恰相反,他的生活和事业已经融为了一体,从哪里获得快乐,哪里就是生活的重心之所在。


三生有幸与事业养老


今天我把这三个人物拎出来,讲了这么多?那何为企业家的完美人生?一个好的企业家,一定是“三生有幸”的践行者和“事业养老”的典范,生活、生命、生意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单一的只有生意,那是商人;如果单一的只要生活,连财富都不独立,又怎么谈生活呢?如果单一的只追求生命价值,出世清修即可,又何必入世呢?


关于“事业养老”,如果按照90岁、100岁来安排的话,60岁、70岁都是年轻。“退休而不退场”“轻伤不下火线”,只有这样实现生命与事业的完美结合,也才会有生命与事业的长绿长青。


回到《三生万物》这本书,“三生万物”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宇宙衍化的规律,是对客体世界的思考;“三生有幸”是一种生活观、生命观和价值观,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是主体对客体的融合与升华。


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三生万物”的哲学思考出发,最终实现“三生有幸”的人生境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者打通,实现饱满的生命价值。谢谢大家!(完)



·了解更多内容,请访问智纲智库新版网站:www.zgzkchina.com
·战略咨询 | 城市营销 | 智纲战略书院班报名:010-85560270
·媒体及传播相关事宜请联系:18722171289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智纲战略书院班”

智纲智库
30年来只做战略这一件事: 帮助决策者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 战略咨询|城市营销 | 智纲战略书院班报名:1520130889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