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目
2024-08-05 08:53
江西
烛龙目
失去了双目的烛龙安静地躺在钟山之下,白衣姐妹抱着尸体恸哭不已。
玖是山脚下一家小酒馆的老板娘,酒馆不大,老板娘也是伙计。小酒馆客来客往,玖一人招呼。小酒馆名叫钟山,倒也借了小镇之名——钟山镇。钟山镇外古钟山,镇名亦是由此而来。曾经有不懂事的酒客想耍酒疯,赖酒账,被荫提着刀赶着回来付了钱,自此无人敢在小酒馆占便宜。
荫是玖的妹妹,也是镇上的唯一的女捕快,六扇门中的一把好手,一对双刀清冷如月,斩的是奸伪宵小之辈,杀的是鸡鸣狗盗之徒。眉如弯月,人可闭月。镇上男子虽觊觎其美色,但感觉家宅之内未必镇得住,索性打消了这个荒唐的念头。虽然玖比荫更美,更有红尘气。但看到荫在玖身边温顺得就像小鼠见了猫,猫见了老虎,也就顺带也不敢对玖有什么想法。据其他捕快说,荫是真怕玖。怕虽怕,但玖依然是荫的逆鳞。
忘了说,这两姐妹是从钟山上搬下来的,无人知其父母,但是钟山上虫蚁精怪之多,是别处没有的,两姐妹不曾谈起,应该是父母逝世,姐妹二人这才下了山。曾经有六扇门的捕快请媒婆做媒,被玖冷冷地一句“小妹心无所属”给怼走了。荫是玖的心头肉,玖舍不得。这一年,天下大旱。钟山镇倚靠着钟山,竟一如往常。人们在小酒馆喝着酒说着多靠土地神保佑,玖听到了笑而不语,只是说着大家常来。
某日,一驾马车停在了小酒馆门口。来人非同寻常,一袭白衣,身后护卫是一色玄甲。白衣公子手中扇一开,玄甲护卫二话不说立刻开始赶人。酒客们担忧地望向玖,玖笑了笑,向酒客们欠了个身,说是故人来访,实在抱歉,扫了各位的酒兴,今日就不收各位酒钱了。有常来的酒客通知了六扇门,害怕酒馆出事。荫独自一人提着双刀就往酒馆赶,并叮嘱着其他人不必来,去也白去。酒馆里客人散尽,护卫们默默地退出酒馆,并带上大门。荫也赶到,但却被护卫们拦在门外。
“你若不从,我平钟山!”白衣公子递上一个檀木盒子,盒子里是两颗目状宝石。
门再开时,白衣公子牵着玖的手出来的。门外的荫本欲拔刀,看到这一幕握着刀的手也松开了。
玖出嫁了,是远嫁,嫁往千里之外的京城。那个白衣公子是当今太子,十年前在钟山与玖荫姐妹相识。据说太子仁德广施天下,与玖婚配,上天冲喜,一路上,只要是玖经过的地方,即便酷暑大旱,都会天降甘霖,京城更是天降三日大雨。那檀木盒子连同两颗眼状宝石留给了荫。荫留在了小酒馆里,喝着苦酒,笑骂人们的无知。
不久之后,太子登基,皇后却不是玖。也是,玖又不是名门望族之后,若非所到之处风调雨顺,太子府又怎会有她的位置,玖太碍眼了。事有反常必有妖,昔日的风调雨顺也被说成了蛊惑太子的手段。玖成了妖女,秋后处斩已是大赦。
法场当日正午,一条大蛇倏尔从人群中暴出,在刽子手的刀落下之前,一口叼走了玖。兵士正要追赶,弓弩正欲射杀,大蛇的眼眸突然合上了,天也随之黑了,伸手不见五指,人群和兵士撞在了一起,弓弩手也失去了目标。大蛇抓住机会,腾空遁去,待到天色再亮,一人一蛇早已没了踪影。玖就这样被救走了,妖女之名也被这样坐实了。
四
过了十年,这一轶事依然人们津津乐道,也有说书先生在小酒馆里讲起了这个故事前后完整版本。
“且说二十年前,当今圣上还是太子之时,听闻烛龙栖于钟山之下,呼吸为风雨,双目视瞑为昼夜,是不可多得的宝物,故而独入钟山寻宝。夜色将晚,太子迷了路,所幸在山腰上遇见一户人家,只有姐妹二人在家。太子说是进山寻药,姐妹好心留宿,交谈中得知姐妹母亲早夭,父亲出门打猎尚未归。太子在小屋休整了一日,与姐姐也互生情愫。临别时,太子与姐姐许下约定,此行结束必然再归。
太子沿着山间小路接着向山顶爬去,路上竟然真的遇到了烛龙。太子喜出望外,趁其不备,一剑砍在了七寸之上,挑出其眼珠,竟真是两颗宝石。太子兜兜转转几日之后再回小屋,却发现姐妹二人皆白衣素缟,院内的棺材里躺着个失去了双目的男人。太子这才明白姐妹是烛龙的女儿,自己成了其杀父仇人。姐姐看到了太子剑上的血与手中的宝石,指着门让其滚。
十年前天下大旱,太子借祈求风雨之名再至钟山,以妹妹之安危威胁着姐姐以婚娶之名随其前往京都,并让其沿途降下甘霖。登基之后,圣上本欲将姐姐立为皇后,朝堂大臣却接连上书谏说姐姐是妖女。人言可畏,更何况好几位是三朝元老,圣上不得不从,只得下诏秋后问斩,另立新后。而问斩当日,正午之时,昼夜突然交替,人马皆大惊,趁着人群混乱,姐姐被妹妹化为的烛龙所救,一飞冲天,从此姐妹二人遁入钟山,再无人知其踪迹。”
“我想,圣上猜到了。他只是没猜到妹妹会自剜双目,装上那一对烛龙目,做一回姐姐的守护神。”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山海经·海外北经》
烛龙
烛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山神,身长千里,通体赤红,居住于章尾山,烛龙有一子名为“鼓”,被处死于钟山之东。现代人在洪荒流小说中杜撰了烛龙创世的说法,更有甚者还无端的将烛龙吹嘘成了盘古的身体部位。实际上烛龙作为四大神龙之一,地位最高也仅仅是等同太阳,见于元初《说郛》“烛龙即日之名”,在这一等同太阳的说法里烛龙还是《山海经》里噎鸣、石夷、鹓等神人的下属,烛龙睁眼闭眼变换昼夜都是身不由己,听命于噎鸣等神,远不及青龙、应龙于古籍创世五亿天地、一怒而灭世。除却烛龙等同太阳的说法外,烛龙还有执炬、衔烛、衔火精,分别照亮幽都、无日之国的版本。在这些版本里烛龙的能力全部来自于炬、烛、火精,所照明范围也仅限幽都或无日之国,同时烛龙又成了无名神人、应龙的从属,就连烛龙赖以逞威的“炬”也都源于无名神人所赐。据汉代王逸于《楚辞章句》中考证无日之国即“幽都”,唐代王勃也曾称“烛龙避尧日于幽都”。烛龙除了躲避尧日,还有见星则惧的记载。《景星赋》载“癸丑之秋,有星丽天……烛龙不敢张炬”。烛龙不仅在《后汉书》:“征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奉无名神人之令执炬,还有更多职责,南朝王融称:“仙者驾御所至,烛龙为之引导”,甚至还有《使琉球录》记闻曰“仙瀛……长照烛龙膏”,认为仙岛瀛洲用烛龙的脂膏照明。PS:此文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雷欣翰老师《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作业。
云陌集
天上云卷云舒,地上阡陌交通,既指天地,更指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