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区域划分及超级城市选址问题
国家计划 | 时间跨度 | 经济区划分 |
“六五”计划 | 1981~1985 年 | 沿海地区、内陆地区 |
“七五”计划 | 1986~1990 年 | 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
“八五”计划 | 1991~1995 年 | 沿海地区、内陆地区 |
“九五”计划 | 1996~2000 年 |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 长江三角洲以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地区、西北地区[5] |
“十五”计划 | 2001~2005 年 | 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
“十一五”计划 | 2006~2010 年 | 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
“十二五”计划 | 2011~2015 年 | 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以及八大经济区等 |
表一:各个计划时期区域划分
划分方式 | 划分内容 | 包含省份 |
两区域 | 沿海地区 |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 |
内陆地区 | 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 |
三区域 | 东部地区 |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广西 |
中部地区 | 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 |
西部地区 |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 |
四区域 | 东北地区 | 吉林、黑龙江和辽宁 |
东部地区 |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 |
中部地区 |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 |
西部地区 |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 |
八区域 | 东北地区 | 辽宁、吉林、黑龙江 |
北部沿海 | 山东、河北、北京、天津 | |
东部沿海 | 上海、江苏、浙江 | |
南部沿海 | 广东、福建、海南 | |
黄河中游 | 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 | |
长江中游 |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 |
西南地区 |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 |
西北地区 |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
表二:各种区域划分方式及所含省份[2]
地区 | 省份 |
东北地区 | 辽宁、吉林、黑龙江 |
华北地区 | 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 |
华东地区 | 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 |
中部地区 | 湖南、湖北 |
西南地区 |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
西北地区 |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 |
华南地区 | 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
表三:七区域划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