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随笔

2024-08-07 09:30   江西  
中秋随笔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总是逃不过风、花、雪、月这四个意象。每每到中秋,月亮就成了我们最喜欢谈论的事物。关于月亮,我们最能想到的,首先就是其团圆的象征。月亮总是在农历十五最圆,所以就有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底下的月亮,都是一样圆的,可只有家乡的月,才是我最想要的,月亮就这样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思乡的意象。可团圆却总有对立面,那就是孤独,所以就有了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因为现实中空间和时间的分隔,我们往往不能在中秋节这一天与亲人们团聚,月亮也变成了我们寄托相思之情的一个具象。以至于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从具象到意象,从现实到虚妄,让我们对月亮有了更深刻的看法。
可风花雪月从来都不仅仅代表着沉重,更应该是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应该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我听闻,长安有妙笔,金樽中有侠气,九州月色都被涂到剑上,诗文就化入酒里”,潇洒而又不羁。或者是“你是天上明月光,我是此间少年郎”,是“月色和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浪漫不失生动。
现如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不用像古人那样,在现实中经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月亮似乎也因此黯然失色。不过,我依然认为,月亮永远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就像“今晚的月色真美,风也很温柔”那样,含蓄的表达自己的喜欢。古人已经为我们写好了诗句,我们只需卧看花开,坐等雪来,风月无边,一生期待!
2022年9月10日
PS:中秋时的有感而发。 


云陌集
天上云卷云舒,地上阡陌交通,既指天地,更指交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