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万象更新。1月13日,随着收尾工作的结束,施工天窗顺利开通,标志着2024最后一轮集中修西成客专线施工圆满落下帷幕。施工期间,无论是在风雨中亦或是在凌晨时分,西昌换轨换岔六车间的干部职工们始终坚守岗位,毫不退缩。
2024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成昆线、沪昆高速、沪昆线、西成客专、成渝高速、达成线、黔贵线、沪蓉线等施工难题,他们秉持守正创新的精神,群策群力,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充分展现出“战严寒,斗酷暑”“不怕困难、连续作战、连打胜仗”的坚韧品质。全年累计完成大修换轨196.6km、移动气压焊224头、闪光焊507头、铝热焊329头、胶结128头的施工任务,成功达成既定目标,为这一年的集中修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年,达成线长达20km隧道群成为达成线换轨施工中的“硬骨头”。隧道内视线不良、空气质量差、渗水、螺帽锈蚀严重、宽度较窄、跳段频繁再加上“210分1km+0.5km换中焊”施工模式,使得每一步施工都如履薄冰,如同在打一场分秒必争的“细节战”。针对这些难题,车间精心谋划,对施工程序、标准等技术措施进行周密部署,详细研究施工机具摆放,严格落实机具转运中的人员安全卡控措施。同时,提前安排突击小组利用天窗点,逐个将待换锈蚀螺栓点油浸润,将台车上架、线上焊开弯、路列摘车、焊轨等时间节点卡控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为接下来成昆线施工积累了宝贵施工经验。
这一年, 在成昆线施工中,车间不仅顺利完成2km换轨施工任务,还在施工前提前组织专业科室、车间主要负责人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施工统筹、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工作,并认真落实“一日一案”制度。为了防止作业区段较长且存在曲线导致胶结位置不准,还针对性采用了“线上胶结”的方式,并首次完成了R600、R700、R700三个小半径曲线1+1换中焊的施工模式,实现了当日焊轨车线下焊6头,线上焊2头和“线上胶结”的突破性成绩。
这一年,沪昆线施工期间,车间面临人员不足、作业战线长、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紧任务重、线间距窄(4.2—5.0m)等多重困难。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迎难而上,在最小R800小半径曲线上采用了1km+0.5km换中焊施工模式,连续奋战50多天,圆满完成既定施工任务。不仅如此,在完成自身任务后,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支援兄弟单位完成换轨任务,充分展现了大修人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
这一年,面对成都局首次也是大修段首次“卸、换、焊、收”一体化施工双边更换长轨这一全新挑战,车间突破重重困难,采用新设备、创造新工艺、学习新技术,在超高175mm地段起点采用焊轨车爬坡对位的工艺进行线上闪光焊(通过在曲线下股支垫垫块抬高顺坡,起到降低超高的作用),龙中车载气压焊、换轨止点采取线上闪光焊(换轨止点采取错位拉伸的方式,通过计算100米既有旧轨应力拉伸量,在换轨止点既有旧轨处进行采取拨湾的工艺进行焊轨车爬坡对位线上焊接)消灭止点铝热焊头等多项首次创新,在车间积极探索、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新工艺、新方法、新组织,并固化高铁一体化换轨施工流程、固化成果,为以后高铁无砟轨道换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一年,车间在原沪昆高速换轨积累的经验中又进行优化改良新设备、创造新工艺、学习新技术,探索并实现了长轨车在大坡道(上下坡15‰)精准对位稳速卸换轨,并与机务段探索出长轨车上下坡度时拧紧手制动最佳平板个数。针对换轨小车,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通过反复演练,确定换轨小车卸轨走行200米后车载闪光焊再进行焊接的最佳时间。为解决低温天气线上胶接绝缘胶水固化难题,车间将每项作业进行单列依据天窗时长进行节点卡控,优化施工作业流程,将钢轨应力放散项目在换轨后次日进行。在发现小半径曲线一体化施工时由于曲下股钢轨进道心后因超高原因,钢轨向下股一侧侧滑,仍然存在纵向拉力,影响换轨小车正常运行,车间多次开会讨论,自主研发创新辅助设备,每隔20m在入槽新轨与道心旧轨间横向安设长为450mm枕木头阻止下股旧轨向下股一侧位移,在道心凸起圆台安设U型钢槽固定下股旧轨向下股一侧位移,对下股旧轨起到限位与固定作用,保障换轨小车顺利运行。
回望来时路,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新业务、新领域、新挑战,车间党支部在段党委的领导下,党员们发挥钉钉子精神,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勇当敢啃硬骨头、敢挑重担子、敢接烫山芋的“尖兵”和时代“闯将”,圆满完成了2024年换轨施工任务。
展望2025年,西昌换轨换岔六车间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坚定信念,迎接新挑战,克服新困难,向着新的征程奋勇迈进。
来源:西昌换轨换岔六车间
作者:刘腾 苟兵强
编辑:张秦嘉
初审:伏小浩
复审:魏启睿
签发: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