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小”专业,展现大作为

企业   2025-01-15 17:01   四川  

近日,成都局集团公司党委、成都局集团公司下发《集团公司党委 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工会 集团公司团委关于表彰2024年度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决定》,焊轨车间凭借其在生产工艺、设备、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卓越表现,被授予集团公司“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全年无休的生产中,焊轨车间共计焊接长轨1503.387公里,圆满完成年度生产任务,所生产的长轨运输至巴南铁路、川青铁路、重黔铁路等新线建设和线路大修现场铺设。


长钢轨生产需要经过十七道工序,将出厂产品质量控制在“毫米级”,2024年,焊轨车间就在追逐毫厘之间,取得了工艺技术、设备创新、生产效率多项突破。

多项第一,国内领先

9月12日至9月13日连续两天,由铁科院、中铁物总以及全国各焊轨基地专家共计13人组成专业检查组来到石板滩焊轨开展年度专业评价工作。焊接工位的设备状态、工艺参数、人员技术是检查重点,而“焊机自动对中”就是考验焊接过程中人、机、技的综合水平项目。在车间党支部牵头下,技术员带领着焊轨工区技术骨干成立专项小组,利用生产间隙反复打磨各项工艺参数、不断提高设备精度、强化人员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比赛中一、二线焊机均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在全路焊轨基地中排名第一,突破了车间历史最佳纪录。同年11月18日、19日,在大同市湖东焊轨基地举行的全路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比赛中,全路16个专业化焊轨基地探伤精英云集于此。车间探伤作业人员陈玥以84.69的高分再夺单项第一,同时车间所焊接的接头试件全部通过所有检验。凭借过硬的接头质量,赢得了专家组和同行的认可和肯定。

焊接匠心,勇于创新

一直以来,焊轨车间坚持狠抓产品质量与焊接技术创新并举,不忘初心,攻坚克难,通过不断总结、摸索,积极推动技术创新。



在车间主任黄潇的带领下,车间技术骨干组成攻坚小组开展立项攻关。针对K1100焊机无法自动对中,只能人为眼看、手摸问题,通过无数日夜的数据比对和调试,最终自主研发“K1100焊机自动对中系统”。为解决“无痕化”难题,车间借鉴汽车制造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运用,将工业机器人运用到钢轨焊缝打磨上,先后研发出了国内首台钢轨焊缝铣磨中心和钢轨焊缝全轮廓打磨机器人实现了焊筋整形的自动化,大幅度提升了焊缝打磨质量。针对选轨工序传统人工选轨费时费力和数据管理不便等情况,通过3年努力,于2024年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钢轨焊前检测系统并投产使用,实现了自动检测、自动判断。同年2月,在生产过程中发现U75V淬火轨焊接接头轨腰出伤率明显提高,通过逐一分析、寻找原因、解决问题,其课题《降低热处理轨厂焊接头轨腰出伤率》荣获全国铁道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发布邀请赛优秀奖。每一项研发都基于实际,秉承着焊接匠心为西南铁路的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提供了“新答卷”。

迎难而上,铸就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焊轨车间在全年生产任务方面也取得了圆满成功。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成功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指标。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车间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组织效率,更彰显了职工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



在过去的一年里,焊轨车间生产现场始终热火朝天,全年无休,也实现了多个突破:一是长轨装车突破,自川青铁路供轨以来,焊轨车间就面临着钢轨种类多、配轨多、锯轨多、输轨多以及配合多的问题,通过提前谋划、多方协调、周密部署,6月27日完成了6天装8列长钢轨的历史壮举。二是焊缝无痕化突破,年初焊轨车间对粗打磨工位进行升级改造,将“钢轨焊缝全轮廓打磨机器人”全面安装调试,实现了粗打磨工位两条生产线机控无痕化,进一步减少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彻底解决了钢轨焊缝打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无痕化”。三是邯钢钢轨焊接新突破,2024年焊轨车间新增了来自邯钢的“原材料”,从以往仅焊接单钢厂钢轨变成了可焊接多钢厂钢轨,这离不开车间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累计近半个月的通宵达旦,工艺参数焕然一新,实现了可供轨的多样性。四是生产组织新突破,年中开始,焊轨车间几乎每天深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高温限电、生产任务和年中设备整治多重压力下,还要迎接国铁集团16个焊轨基地检查评比。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焊轨车间合理规划时间精心安排布局,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了生产组织新突破。



展望2025年,焊轨车间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的理念,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焊轨车间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我国铁路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焊轨车间

作者:王美仪

编辑:张秦嘉

初审:伏小浩

复审:魏启睿

签发:廖晗


成铁大修人
成铁大修人之家,记录大修人身边的事。
 最新文章